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劍來 第二百三十四章夜宿古寺有妖氣

《劍來》 第二百三十四章夜宿古寺有妖氣

陳平安三人還是被郡守府強行挽留了三天。

劉高華經此風波,好像胎換骨了,再沒有初見時的那種頹態,經常去找他爹討教學問,既有道德文章,也有經世濟民,想到什麼就問什麼,劉太守還是不待見這個兒子,可是劉高華再不會他爹一流出不耐煩,就心里發虛,就會打退堂鼓,反正這兩天把劉太守給煩得不行。

更多時候,劉高華還是黏在大髯漢子和道士張山峰邊,再就是防賊一樣盯著那個窮書生柳赤誠,他不介意這位白水國寒士娶了他大姐,但是在把他姐用八抬大轎娶進家門之前,就想要咸豬手占便宜,劉高華可不會答應。

既然是共患難的朋友,宦子弟的劉高華就沒了那麼多講究約束,把一些彩國的廟堂事、場事當做下酒菜,私底下說給陳平安他們聽。

胭脂郡城這場殃及千家萬戶的劫難,雖然大妖魔頭已經紛紛銷聲匿跡,或被鎮打殺,或是遠遁潛伏,但是對于胭脂郡那些百姓人家的影響,深遠且綿長,人心惶惶,許多富貴門庭,也開始著手準備搬離郡城,去往州城,甚至是彩國京城,哪怕不是舉家遷移,這些有錢有勢的門戶,也都想著絕不能把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本就是世常理。

據說彩國朝廷那邊,得知消息后,已經有禮部和兵部的人,兒都不大的那種,慢悠悠離開京城衙門,南下胭脂郡,說是調查案,以及安人心。不過在爬滾打了半輩子的劉太守,知道這不過是那位皇帝陛下的做做樣子罷了,撥款賑災的戶部銀兩,那是一兩紋銀都不用奢的,胭脂郡這個爛攤子,邸存銀不夠十之二三,而他又不是那種橫征暴斂的無良員,所以還得靠他這個郡守大人,靠著一張老臉去求人,靠什麼載地方縣志的名、撰文立碑以供后人瞻仰,靠這些來跟城的郡豪紳們求銀子,而且必須趕在京城兩部衙門的那些個欽差大人進郡城之前,把銀子的事敲定,千萬別給皇帝陛下心里添堵,更別給本就日子難熬的戶部衙門添麻煩,他這個太守的帽子才有可能保得住。

Advertisement

人生有起有落,場商場,以及修行路上,有人人生的落,就有可能是別人人生的起。

比如這次陳平安三人出手,不管是出于義憤,還是惻之心,大概是好人有好報了一次,大髯刀客和道士張山峰最終一合計,竟然各自收獲頗

徐遠霞新得了一把神兵利,是一把米老魔大弟子落的短刀,原先主人是貨真價實的魔道中人,不曾想這把短刀出鞘之后,也是刀氣雪亮,明輝煌,毫沒有邪祟氣息。再就是馬將軍的副將,那名披甲武人,兩場并肩作戰后,一見如故,是“報失”了一張軍中頭等強弓,和邸庫藏的五支墨家特制箭矢,一起贈送給徐遠霞。

徐遠霞起先不愿接,軍法如山這四個字,彩國別不好說,看那個馬將軍的帶兵治軍,多半是不含糊的,那名副將漢子知道顧慮后,哈哈大笑,與大髯豪俠實在是脾氣相合,干脆就泄天機,說這本就是馬將軍點頭答應的,一開始他自己只敢要一枝箭矢,是馬將軍先跟劉太守通了氣,打了聲招呼,之后大手一揮,將那份遞給朝廷兵部稟報戰損的文,在箭矢一項,直接從十六變了二十一。

張山峰收繳到了兩件品相不好的靈,一件破損厲害,是一只薄如瓷片的白玉酒杯,能夠自行汲取天地靈氣,最終每半旬時就可凝聚為一粒靈氣飽滿的珠,張山峰收囊中的時候,酒杯給磕出了一個缺口,想必會一定程度影響凝氣的速度。

還有一件是雙傳說中的青神山竹筷,因為一筷子篆刻有“青神山”,另外一則篆刻有“神霄竹”,最一看就是有些歲月年頭的老件了,但至于是不是真的取自青神山,暫時不知真假,但是竹筷確實蘊含著充沛靈氣。

不管如何,它們都是所有下五境練氣士,人人夢寐以求的靈

陳平安沒有拿出青木盒和金銀兩碎片,事關重大,福禍相依,這些東西,可不是當年在家鄉小鎮,抓到了山或是逮住了捕蛇鷹,可以跟劉羨這樣的朋友一起樂呵。陳平安只是拿出了那截焦炭似的烏木,和繪有五岳真形圖的白碗。

徐遠霞沒看出白碗的門道,但是對那塊沉甸甸的木頭嘖嘖稱奇,說這是雷擊木,不是尋常的雷電劈中樹木就能夠生,必須是某些蘊含著天威的特殊五雷之屬,而且被雷劈中的樹木,必須存活下來,不能是死木,因為死木本就留不住那份玄之又玄的雷法天威,徐遠霞掂量著手中看似木炭的烏木,笑道:“陳平安,你信不信,只要送給農家練氣士,人家回頭就能幫你變一棵生機的小樹苗?”

陳平安立馬懂了。

是值錢貨!

郡守府還象征為他們這些“豪俠義士”,贈送了五百兩銀子,作為犒勞功勞的賞金。

大髯漢子不愿收,道士張山峰也不愿,唯獨陳平安收下了,為此張山峰還調侃陳平安真是財迷,陳平安笑著無所謂。

趙府那男孩趙樹下,鸞鸞,如今因禍得福,都離了賤籍,跟隨了那位綽號“漁翁先生”的老者,鸞鸞更是了老人的關門弟子。

陳平安每天清晨在住的院子里練習走樁,男孩就蹲在院門口,托著腮幫仔細看著。

陳平安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是撼山拳譜上的東西,他本來就沒把拳譜當作自己的東西,更不好隨便傳授別人拳法。

但是男孩趙樹下有心“師學藝”,陳平安其實覺得不是什麼壞事。

這個孩子,心地很好。

所以陳平安就故意放慢了六步走樁,一遍又一遍。

最后一天,日頭高照。立夏已至,萬

陳平安在暮里,對男孩說道:“趙樹下,能不能把那個走樁的拳架,認認真真練習一百……”

陳平安趕改口,“練習十萬遍?”

男孩使勁點頭。

陳平安叮囑道:“不可以求快,只能求穩,并且每次都不能出現差錯,然后一次加一次,在三年五年之,練習十萬拳,六步走完只算一拳。記住,如果有哪一步覺得走岔了,就要從頭再來一遍,不可以有半點含糊。”

陳平安要麼不說話,要麼就婆婆媽媽,這一點如今在落魄山的青,應該最悉不過。

陳平安仔細思量了一番,繼續道:“練拳是……很笨的事。趙樹下,你人可以聰明,當然你確實很聰明,比我強多了,但是拳要練得越笨越好。知道嗎?”

男孩眼神堅毅,雙手握拳道:“知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這個天資聰穎的苦孩子,是真知道。

陳平安被逗樂,問道:“做了人上人,想做什麼?”

男孩想也不想就口而出:“給鸞鸞買好多冬天穿在上都暖和的好裳!”

陳平安又問:“那你自己呢?”

男孩抹了抹,憧憬道:“頓頓吃上飽飯!”

陳平安收斂笑意,微微皺眉,“就這樣?”

男孩是底層窮苦出,最擅長察言觀,當下便有些難為,害怕這位大恩人覺得自己沒出息,可他是真沒啥雜念,孩子始終不愿欺騙陳平安,便耷拉著腦袋,愧疚道:“真沒了。”

“吃上飽飯怎麼夠?”

陳平安故意板起的臉,一下子和許多,孩子的腦袋,打趣道:“還得餐餐有!”

男孩頓時咧傻樂呵。

道士張山峰,劉高華,柳赤誠,三人肩并肩并排蹲在廊椅上。

鸞鸞被劉高華姐姐抱在懷中,離三個大老爺們稍稍有點遠。

看到這一幕后,都忍俊不

這一場萍水相逢,雖有波折,可是好聚且好散,殊為不易。

這天正午時分,書生柳赤誠跟隨陳平安他們一起離開的郡城,劉高華和他大姐,還有趙樹下和鸞鸞,以及那位儒士出的漁翁先生都來送行,一直送到城外五里外的路邊行亭,行亭附近楊柳依依。

柳赤誠跟劉姑娘在樹蔭下依依惜別,不知說了什麼話,子雖然傷,卻也有些笑意,眼神中明顯帶著許多念想和盼頭。

陳平安單獨找到了漁翁先生,給他五百兩銀票,還有一張金材質的符紙,說這些是幫著趙樹下和鸞鸞的拜師禮,懇請先生務必收下。老人也是豁達的,毫不扭地收下了,笑著說讓陳平安放心,他一定將樹下和鸞鸞兩個孩子視若己出,絕不會委屈了他們。陳平安最后抱拳道:“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這是陳平安的肺腑之言。

所以陳平安頭一回把話說得文縐縐,卻毫不難為

老先生一手牽著一個孩子,目送四人步行遠去,輕聲笑道:“仙氣俠義兼,真國士也。”

劉高華用手肘輕輕推了一下大姐胳膊,笑問道:“姐,柳赤誠給你灌了什麼迷魂湯,竟然能讓你憋著不哭?”

子微笑道:“柳郎說等他功名就了,一定會回來娶我的,到時候一定要跟老丈人把臂言歡,讓我們爹在酒桌上一口一個賢婿。”

劉高華呲牙咧,“讀書人的屁話,你真信啊?”

子雙手捧在心口,癡癡向那個頭頂柳條花環的書生背影,喃喃道:“書上都是這麼說的呀。”

劉高華無奈道:“一個大老爺們,多大歲數的人了,戴著個柳條花環也不嫌害臊,這種窮秀才能有啥出息?”

子一腳踩在弟弟腳背上,氣惱道:“不許這麼說你姐夫。”

劉高華疼得趕回腳,站遠一些,雙手抱住后腦勺,優哉游哉。

結果啪一下,腦袋給人重重一掌拍下。

劉高華轉頭就要破口大罵,結果整個人像是給人扯住了脖子,死活開不了口,漲紅著臉憋了半天,悻悻然喊道:“爹。”

子更是張萬分。

服換上一文士青衫的劉太守,站在兩位兒之間,“你跟陳平安是朋友?”

劉高華一時半會吃不準老爹的名士脾氣和言語深意,小心翼翼道:“算是?”

劉太守瞥了眼兒子,呵呵一笑,不再多出一個字,轉走向漁翁先生,與老人一路聊起了道德文章。

拍著心口,如釋重負。

劉高華輕聲問道:“姐,我又說錯話啦?”

幸災樂禍道:“債多不,就這樣了,你怕什麼。”

劉高華一聲哀嚎。

姐弟二人不敢湊到父親邊去,怕遭白眼,更怕自投羅網,就在后邊不遠不近跟著。

男孩趙樹下突然悄悄放慢腳步,來到劉高華邊,悄悄道:“劉大哥,我家先生夸你好呢,說你有孝心,秉醇善,你爹說哪里哪里,勉勉強強不辱家風而已。”

結果劉高華恁大一個大老爺們,剛在背后說柳赤誠沒出息,現在自己快步跑向河邊說是洗把臉去了。

一行人難得閑,沿著道緩緩走回胭脂郡城,先后與一個俊肩而過。

年手中甩著一大把柳條兒,眉心有一抹棗紅印記。

長得真是漂亮。

————

三天后的夜幕,陳平安四人在去往梳水國的一條僻靜山路上,落腳在一間破敗的古寺。劉太守之前說過一件事,聽說梳水國的地龍山,有一不見于府記載的古怪“渡口”,極有可能就是陳平安想要找的那種地方,是山上神仙乘船在云海中風遠游的出發點。

徐遠霞到時候會在那里跟兩人告別,獨自去往寶瓶洲東南的青鸞國,將朋友的那壇骨灰送回家鄉。

徐遠霞喜歡步行游歷山川,而且還喜歡寫山水游記,記錄那些奇險雄怪的風景地貌,所以一直不愿意乘坐仙家渡船。柳赤誠則是要去一個寶瓶洲的西南地帶,是一個誰都沒聽過的地名,就連見多識廣的徐遠霞都從未耳聞。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