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惑君 第149頁

《惑君》 第149頁

“住口,你這不孝,還好意思怨你娘!”

沈文鋮怒道:“你做的好事,如今連累整個沈家都要了京城的笑柄,人證證俱在,你說不認,你以為他們沒法子你認罪?!”

沈明淑譏誚道:“那爹是希我認罪?假如我認罪,讓爹真了京城的笑柄,屆時你就心滿意足了?”

沈文鋮驚愕道:“沈明淑,你莫非是吃了炮仗,瘋了不?我和你娘分明是在想法子救你!你祖父是裴肅之的恩師,裴家不會對你如何,你若誠心認罪,說不準顧家也看在我們兩家往日的面上能從置,但你若拒不認罪,顧家一怒之下把你的老底都掀出去,你讓你爹娘的老臉日后在京城往哪兒放!”

“爹爹只想著自己的臉面,可有考慮過兒的境?你就沒有想過兒的下人們是被屈打招,你就沒想過倘若兒認罪,裴肅之便能放過我?憑什麼他寵妾滅妻是天經地義,我便是活該!就算我殺過人又如何,難道爹娘手里便是干干凈凈,世家大族誰人手中沒幾樁命案,我不甘心,我不服!沒有做過的事我絕不會認!”

“你,你簡直冥頑不靈,胡攪蠻纏!我們沈家沒有你這等齷齪的兒!”

Advertisement

傳來激烈的爭執聲,顧大人便料到事一時恐不能善了,考慮到家中老母與妻子的,他只能暫時告辭離去,約定第二日再來商討。

其實顧大人之所以沒能狠下心腸要求置沈明淑,是因顧老夫人自年的小孫過世之后一直每況愈下,顧三娘還在世時便是顧老夫人最疼的孫,如果被顧老夫人得知孫是遭好友溺殺,只恐一時難以承這樣的打擊。

何況兒死于姐妹殺,縱使三娘清白無辜,此等丑事傳揚出去也難免損害后清譽,淪為街坊笑談。

顧大人回去之后與年邁的父親顧大學士徹夜商談,顧大學士乃是文人,同樣與裴沈二家一樣注重家族面,選擇不去府報案,只將此事私了。

然而私了卻并非息事寧人,顧大人僵著臉道:“衛國公可以選擇不休棄沈氏,但我顧家的條件是三年之必須病逝,在這三年期間,沈氏要幽居佛堂,每日誦經祈福,為我兒三娘贖罪!”

“好。”

裴元嗣沒有一猶豫地應下。

顧大人著裴元嗣那張冷酷俊的面龐,眼中流出一抹黯然哀傷。

衛國公府世代簪纓,百年勛貴,到裴元嗣這一代,更是年老,文武雙全,毫不輸曾經征戰沙場戰無不勝的老太爺裴忌。

曾經人人稱許的好姻緣,到最后卻害得兒年紀輕輕香消玉殞,說對裴家沒有半點怨,那是不可能的。

從今往后,顧家與裴家的,到此為止。

顧大人告辭離去。

……

“郭太醫,孩子怎麼樣?”

郭太醫把完脈,阿縈輕聲問。

郭太醫收拾了脈枕,慈和笑道:“姨娘放心,你的脈象看著有幾分虛弱無力,不過總平和,平日思憂慮,應是沒什麼問題。”

綏綏已有兩個多月,的孕吐反應比剛有孕時重了許多,經常對著滿桌子的味佳肴也沒什麼胃口,幾天下來人都憔悴了一圈。

前世懷著綏綏的記憶太久遠,大多都模糊地記不住了,本來還有些擔心,如今聽郭太醫這麼一說,阿縈繃的心弦就放松了下來。

郭太醫得知阿縈食不振,便提筆給寫了兩三個食療的方子,是藥三分毒,阿縈三個月不到胎位不穩,食療最是穩妥不過。

郭太醫在寫食療方子的時候阿縈低聲詢問道:“敢問郭太醫,子有孕足月難產而死,原因為何?”

郭太醫詫異地看了阿縈一眼,這衛國公的如夫人怎好端端地問這般刁鉆的問題?

他捋著胡須思忖片刻,還是開口解釋道:“胎兒過大或孕婦質較弱,都會導致生產艱難。二則若孕婦畏懼生產,不肯配合穩婆與接生婆,甚至會造大出,而一旦到了下紅的地步,除非是有醫極為高超嫻穩重的老大夫在場,否則便是大羅神仙也難以妙手回天!”

“不過姨娘不必過于擔心自己的,你脈象平和,且離生產還早,衛國公定會請全京城最穩重的穩婆與接生婆為姨娘接生,保證姨娘與孩子不會出任何意外。”

阿縈恭敬施禮,“多謝太醫為妾解。”

今天是正月十九,從昨天到今天阿縈只匆匆見了裴元嗣幾面,因為昨天裴元嗣發過一次脾氣,三七心虛之余不敢再來當耳報神,是以阿縈現在也不知裴元嗣對沈明淑的置為何。

郭太醫走后慶國公夫人還悄悄來了一次,塞銀子找到紫蘇求紫蘇讓見阿縈一面。

慶國公夫人昨天就想見阿縈,但被歸仁院的丫鬟攔在了門外,紫蘇好歹曾是沈家的丫鬟,慶國公夫人如此低聲下氣也不過是希阿縈能為兒沈明淑說兩句話好話,至不要讓在佛堂過得太凄冷。

紫蘇想到娘李氏吃藥時痛苦的面容心中便一陣快然,正待出言譏諷,突然記起那天阿縈告誡的話——寧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

沈家能養出沈明淑這般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兒,不得慶國公夫人從小就對沈明淑生慣養事事順意,如今沈明淑遭到報應,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了代價,皆是咎由自取。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