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見王華又怫然變,不由笑道:“先生莫急,我且問先生,唐太宗如何解釋。他弒兄奪位,完全悖離了孝悌之道,這修一項,做得可謂糟糕至極,可影響他治國平天下了嗎?”
王華的雙眼圓睜,他萬萬想不到,太子竟然會舉出這樣一個例子來。這究竟是言無忌,還是……奪位一事在朱明一朝實屬極端敏話題。他并非無法反駁,而是不能反駁。
眾所周知,明太宗【2】永樂陛下便是打著靖難的旗號奪了建文帝的皇位。他若是指責唐太宗,就不得不說出諸如臣賊子,來位不正,難掩天下悠悠眾口的話語,這不就是在影辱罵明太宗嗎,可他若是贊頌唐太宗,這又是在自打耳啊。
朱厚照眼見他的面青了又白,猶自不滿足:“看來這個問題王先生還需要點時間仔細想想,那不如我們談下一個如何。我記得亞圣曾說過: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看來孝之道關鍵在于順從尊長,王先生以為然否?”
明明是在說治國之道,話題如何又轉到倫理了,王華一頭霧水,但仍謹慎地答道:“正是。孔圣人也曾道,無違為孝。”
朱厚照驀然笑道:“那我明白,為何孔圣人會說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之語了。他若是學習其兄,順從父親晉獻公之命,以母之禮尊奉驪姬,便會得到孔圣人的贊賞了吧?”
王華又驚又怒,看著面前這個雕玉琢的男孩。他現在完全能夠確定了,他是故意的。不過十一歲的孩子,竟然有這樣的心機。他說得每句話都暗藏殺機。唐太宗影祖,而所謂驪姬晉文,則是直接喻指當今與先帝萬貴妃的恩怨。
而世人皆知,先帝專寵萬貴妃,貴妃積年無子,為獨占圣寵,竟戕害皇嗣,以致宮中飲藥傷墜者無數。幸得太監張敏之助,才留下當今圣上這一獨苗,在太后的庇佑下,這才活了下來。
今上長被立為太子,萬貴妃仍然諸多留難,恰合晉文公重耳因驪姬誣陷,流亡國外。而以母之禮,則指憲宗有意讓今上認萬貴妃為母,結果被今上嚴詞拒絕之事。
這樣的宮闈之事,人人諱莫如深,唯有這位太子爺,膽大包天,竟敢當眾以此來給他下套,他要麼否定圣人之語,要麼將萬歲得罪徹底,無論哪條路,都足以讓他今后舉步維艱,甚至有命之憂。
朱厚照滿意地欣賞他額頭沁出的細汗珠,過了好一會兒,方大發慈悲道:“王先生想是為國勞過度,太疲憊了,不若今日就上到這里,先生還是回去好生歇著吧。劉公公,還不去扶扶王先生。”
一直緘默不言的宦劉瑾忙合上書,上前做攙扶狀。王華還能怎麼說,他深深地看了朱厚照一眼,躬謝恩。朱厚照還特特送他到門前,就在二人即將分別之際,他又來了一句:“我依稀記得,‘業于勤,荒于嬉;行于思,毀于隨。’是出自韓昌黎的《進學解》吧。”
王華的心又高高提起,他點點頭道:“正是。”
朱厚照頷首,頭頂火珀束發冠在日頭下熠熠生輝,更襯得他面皎然,紅齒白:“這篇文章很好,我念誦過多次,先生也不妨多讀幾次,特別是后幾段。時候不早了,先生請慢行,我就不遠送了。”
第20章 赫赫金盆海里涌
焦侍郎,焦芳?
王華走在長長的宮道上一頭霧水,他到底是什麼意思。他勉強定了定心神,索從頭開始默誦:“國子先生晨太學……”
直背到“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時才恍然大悟,他搖著頭苦笑,原是在拐著罵他呢。接下來的幾句是——“文雖奇而不濟于用,行雖修而不顯于眾。猶且月費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窺陳編以盜竊。然而圣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
這幾句話本是韓愈自嘲,大致意思是指他自己文章雖然寫得好卻于實用無益,雖有幾分德行在眾人中也是平平無奇。這樣的人卻能國家的俸錢,消耗倉庫的糧食,其全家出有車馬仆從,安坐著吃飯。他整日只知道按舊規行事,從過往的書籍中引用陳詞濫調。圣明的君主卻未施懲戒,宰相大臣也未加以斥責,實乃他的萬分幸運。
韓愈是在嘆自己懷才不遇,所以這句句都是反語,可因由朱厚照提及,這些話就變了實指,變了對他的嘲諷。王華長嘆一聲,一個臟字不帶,一句出格的話都未提,就將他活生生罵了一個只知道引用圣人之言,不知經世致用的迂夫子。而最后一句,“圣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甚至還帶了威脅的意味,意指若是他再不識抬舉,授課時對太子指指點點,怕是前途堪憂。
“他才堪堪十一歲,十一歲啊……”王華喃喃茫然道,“而且,他為什麼會……”
王華沒有說出口的是,他才剛剛教了太子不足五日,言談舉止都是依禮而行,偶有的忠言逆耳,竟然就讓他如此不滿。不,他并非是只針對他這個人,而是……一陣急促的馬蹄打斷了他的思緒。
他回頭一看,他才出文華門不到一炷香的時間,皇太子一行人竟然就已經追了上來。領頭的太子外著寶藍對襟罩甲,著赤窄袖戎,上面繡著織金夔紋,他騎得一匹銀鞍駿馬,奔馳如風。而太子左右的宦則是穿著紫花罩甲,各騎得高頭大馬,就連那個五十多歲的劉瑾也在其中。一行人旗幟鮮明,手挽雕弓,直奔校場而去。朱厚照還對王華舉了舉鞭子,算是打了招呼。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