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現代言情 嫁給白月光,溫總寵妻上癮 第三百六十三章 最好的打算

《嫁給白月光,溫總寵妻上癮》 第三百六十三章 最好的打算

“這麼多銀子。”

陳繼亮倒了一口冷氣,“沒那麼多銀子拿出來啊~”    花逸安看向歡喜,然后手握住歡喜的手,對陳繼亮和其他人說道,“爺和歡喜商量過了,給村民蓋房子,我們可以先替大家伙墊付銀子。

作坊擴大后,村民都要進作坊做工,每月從工錢里扣。

二十兩的房錢,我們只要十五兩。

    不過,多出來的房基地就得給歡喜,歡喜用來蓋村學堂、醫學堂、制藥作坊和擴展家作坊。

不能占大家便宜,每棟房子如果在喜安家作坊定制家,按照本價給大家。”

    看陳繼亮和幾個村民猶豫,花逸安也不著急,“這是我們做的最好的打算,歡喜是離不開響水村。

要不然,在清水鎮辦醫學堂和作坊是最合適的,我們以后的醫館是建在清水鎮的,孩子們去實習可就近。

方便,進出貨也方便。

    反正也不著急,等收了小麥,亮叔您在召集村民商量。

若是村民不同意,我們就去清水鎮看看,就是到時候你們上工遠了點。

后面的工人,肯定就不會先用響水村的,先收用鎮上的居民,他們離作坊近,上工方便。”

    一聽這話,陳繼亮和王家兩兄弟,木匠陳心里都咯噔一聲。

Advertisement

要是作坊搬到清水鎮,每天風里來雨里去的,上一天工還得來回跑,更加累。

不然就要去鎮上租房子住,又是一筆花銷。

    陳繼亮站起來,“侄婿,這事兒叔放在心上。

等收了小麥了稅糧,叔立刻召集村民開會,看看大家的意思。

不過叔怕傳達錯誤,到時候你和歡喜也一起來吧。”

    “行,到時候我們過去。”

花逸安站起來,看幾個人要走,“叔,你們都留下來吃晚飯吧。”

    “不了不了,家里準備好了飯菜,估計都等著呢。”

    心里有事,哪里吃得下,先回去跟家里人說一說。

陳繼亮幾人告辭,匆匆回去了。

    沐凌峰拿起圖紙看,“大妹夫這圖紙畫的真好,響水村要真變這樣,那可就太好了。

住在這里,可比住在京城舒服多了。”

    沐大昌也湊過來看,“峰兒,你去過京城嗎?”    “沒有,總有一天回去的。”

沐凌峰堅信這一點,“就算沒去過,我也覺得住響水村比住京城舒服。”

    “我也覺得這樣好的。”

英笑著道,“這日子是越過越好啦,當然得帶著鄉親們一起過好日子。”

    喬杏也走了過來,“婿說那話是讓里長明白,這不是唯一的選擇,也不是最好的選擇,是照顧村里。

不然,村民還以為我們拿錢出來給他們蓋房子,得了多呢。”

    二妞也說道,“這麼好的事,做夢都想不到,村里人肯定會同意的。

不同意的,是傻子。”

    沐凌峰贊同,“我覺得這本沒有任何問題,村里人肯定會同意的,出了楊婆子。”

    “哼~”錢英冷哼,“家住在那后面,不同意也沒多大影響。

再說,不可能讓來我們作坊上工,拿什麼還房錢。

他兒子?當了也不過是個縣令。

聽說縣令也沒多銀子,除非是貪。”

    “楊家咱們不管。”

歡喜收了圖紙,“等收了小麥過后再說吧。”

    喬杏點頭,“對,現在還早,不想這麼多。”

    “這麼晚了,都了吧。”

英站起來,“走,下去吃飯。

你們也累了一天,吃過飯早點歇著。”

    沐家一大家子下樓吃飯,陳繼亮四人回去趕吃飯,吃過飯,其他三人帶著家里人跑去了陳繼亮家。

    陳繼亮正和兩個兒子說起這件事呢,看到三家人過來了,趕忙讓孫子孫搬凳子,“大家趕坐,正商量先前說的事兒呢。”

    三人坐下,木匠陳說道,“其實算起來是我們占便宜,二十兩銀子他就給扣除五兩,我們只用花五兩銀子。

做家也只要本價,這一下就能省下七八兩銀子。

二十三兩銀子,你要去借,本借不到。

借也是借利銀,這輩子都還不清楚。”

    “木匠陳說的對。”

王三叔分析道,“關鍵是咱們不怕還不上啊,安公子和歡喜在咱們響水村開作坊,就會事先用咱們村兒的人。

他們給的工錢可不低,兩口子都去上工,幾年的時間就能還清楚房錢。”

    “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王二叔拿了在地上畫,“我家兩個兒子都親了,讓他們夫妻都去作坊上工,自己掙錢還房錢。

加上地里的收,這日子不難過。”

    王三嬸心里的算盤打得叮當響,“我反正是同意的,怎麼算都合算。

三個兒子媳婦都在這里,我和老頭子的想法和二哥是一樣的。

你們上工掙錢還房錢,我在家給你們帶孩子,做飯。”

    三個兒子兒媳婦都沒意見,“,都聽爹娘的。”

    木匠陳家是更沒有意見的,兩個兒子都在他手下干活兒,他開工錢。

這次拿了一的分紅,也不能虧待兩個兒子,一人二十兩銀子。

再掙一個月,家和一應東西的銀子就夠了    “看來你們回去都商量過了,都同意安世子的提議。”

陳繼亮看向自家人,“你們怎麼想的?”    這麼好的事,不同意是傻子。

    大兒子說道,“爹你放心,我們自己掙錢還房錢。”

    老二也同意。

    四家人沒一個不同意的,陳繼亮笑著道,“咱們都同意有什麼用,其他人家,有兩三家不同意的,都只能當做做夢了。”

    木匠陳提議,“要不咱們先私下里問問,看看大家的意思,囑咐他們別外傳,以防有人使壞。”

    “咱們村兒使壞的人走了,還有一個沒人沾,這個倒不怕。”

陳繼亮想了想,“就怕鎮上的人聽到風聲,鎮長找來,就不好辦了。

你們想啊,鎮上蓋了作坊,那可是大好事。

咱們知道就行,先別問了。

干脆等到收完小麥后,在通知村里人。”

    “那好,聽里長的。”

    這事兒就這麼定了,回家都囑咐,別往外說。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