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0);
對於306機械加工廠的風車帶的工機,詹天佑更是興趣極大,讚不絕口。
「劉公子,沒想到你們居然能夠用風做力,而且還在這麼多的地方應用了。」詹天佑向劉大雙豎著大拇指。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co☕️m
「靖安是草原,最不缺的就是風。」劉大雙笑道。
「不過風能有個缺陷,不穩定。」詹天佑憾的說。
「詹總說的極是,所以我們還需要一種穩定的力。」劉大雙點頭應道。
「走吧!我們找個地方喝杯茶,慢慢談談你的想法。」詹天佑似乎心很好,說話都隨和了許多。
看看天不早了,劉大雙乾脆帶他們去了關東大酒樓。要了間包房,沏上茶,待詹天佑慢慢的喝了幾杯後,劉大雙開口了。
「詹總,恕我直言,朝廷當初設立洮南府、靖安、開通這幾個府縣,今年又設立了一個大賚廳,目的是什麼?」
詹天佑看著劉大雙,並不回答,他等著劉大雙說下去。(5,0);
「我看朝廷是在防著俄國人,要不也不會在這茫茫大草原上孤零零地設幾個府縣。後來蒙地開,鼓勵關里的漢人來開荒,也是為了充實邊庭,對抗俄國人。」
劉大雙侃侃而談,他不想說假話,因為面對詹天佑這種人是不需要二面三刀的。
「接著說!」詹天佑好像很贊同劉大雙的說法,鼓勵他說下去。
「但朝廷卻有心無力,願是好的,現實卻是骨的。」劉大雙冒出來了一句網絡詞。
詹天佑想了一下,明白過來,不莞爾一笑,說道:「劉公子這句話很幽默,但卻是這個道理,繼續說。」
「俄國人把兩條鐵路匯點設在了哈爾濱,明顯就是避開我們的重點城市,而準備另起爐灶。南滿這條線不經吉林,而是設站長春也是同樣意思。雖然現在長春被日本人控制了,但日本人的想法絕對會和俄國人一樣,他們要發展的地方一定要他們能控制,而不會讓我們中國人控制。」
看看仍在認真聽他講的詹天佑,劉大雙接著說:「洮南府這幾個地方,是我們中國暫時還能控制的地方,但是要牢牢地控制在中國人手裡,難!」(5,0);
「為什麼?」詹天佑問。
「洮南府地理位置太偏遠了。關里的人也很難來這裡。因為這裡不通鐵路,關里來的人都是沿著鐵路線遷移的。沒有人來,洮南府發展不起來的。」
「洮南府周圍隨便都能開墾出幾千萬畝良田,可卻沒有足夠的人過來開墾,既使開墾了,這千上萬的糧食也運不出去。」
劉大雙說完了,捧著茶杯,不再說話。
「你說的意思就是缺鐵路?」詹天佑說。
「對,只要有鐵路,靖安和洮南府發展的會快很多。鐵路是目前最快最省錢的運輸方式。」
「可惜,很多人看不到這一點,這也是我拼命要修鐵路的目的。」詹天佑神有點黯然。
沉默了很久,詹天佑突然說:「劉公子,我並不是貿然就來靖安找你,只是為了修條鐵路。」
「那您為了什麼而來?」劉大雙有點不解。
「在天津,我去了你的漢唐國貨,看了你們的產品。說實話,我不相信是草原上一個小縣城生產的。後來,和你們的郭先生聊了很久,他講了許多你們靖安的事,不僅人人有屋住,而且人人有田耕,有工做。你知道,我當時認為他就是跟我講話故事。但卻讓我特別想過來看看,大草原上是不是真的有這樣一個地方。」(5,0);
劉大雙笑了,輕輕地說:「謝謝詹總能夠屈尊來到我們這裡。」
「我信了!但你能告訴我,怎麼做到的嗎?」
「實業,實業救國,詹總您不也是這樣想的嗎?」劉大雙臉上掛著笑。
詹天佑沒有說什麼,心裡卻在翻江倒海,實業救國,是他們這些留學歸來人員的夢想,可真正功的幾乎沒有。大家滿腔熱似乎也慢慢涼了。今天,他卻在一個偏遠小縣城看到了希。
「那就拜託詹總幫我們建設這條鐵路,這百分百是咱們中國自己的鐵路。」劉大雙雙手抱拳,重重地施了一禮。
「好,我答應你,中國有了劉公子這樣的實業家,那就有希了!」詹天佑興地點點頭。
兩個人這頓飯吃得很痛快,話題更是聊了許多。
詹天佑十二歲去國留學,舊文人的陋習在他上一點沒有,更沒什麼架子。
和劉大雙的談,屬於兩個理科男的流,兩個人討論的更多的是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5,0);
當聽劉大雙講到準備建一個發電廠,越過蒸汽機時代,直接進電力時代的時候。詹天佑更是對劉大雙眼的準和對未來趨勢的把握大加讚嘆。
第二天,劉大雙帶著詹天佑看了水泥廠後,又在縣城裡轉了一圈。
詹天佑這次覺得自己真的來對了,這個小小的縣城裡不僅有工業,而且城市建築也規劃的頗為超前。看著小區周圍深深的壕,詹天佑不問起這樣做的目的。
「防洪,排澇,現在還有一點防止土匪搶掠的作用。以後,等工廠有能力了,在裡面鋪上水泥管或者鑄鐵管,連接起來做為城市污水排放的網絡。」劉大雙解釋道。
「沒想到劉公子想的這麼周全,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詹天佑又是一陣子嘆。
接著又看了新建的圖書館,詹天佑把裡面的書隨便翻了翻,發現什麼書都有,中文的,外文的,各個學科都有。
詹天佑拿起一本德文原版書,認真地問劉大雙。
「這本德文書我也看不懂,靖安有人能看懂嗎?」
劉大雙搖搖頭,輕輕地說:「一年沒人看得懂,兩年也沒人看得懂。十年二十年後,一定會有人看得懂。靖安會有那一天的。」
「劉公子,你願意去朝廷做嗎?我可以向袁大人舉薦你。」
詹天佑看了半天劉大雙,突然問道。
你以為私通建奴,朕不知道?你以為你隱瞞商稅,朕不知道?東南醉生夢死,陝西卻赤地千裡、餓殍遍野!朝廷大臣不顧百姓死活、天下存亡,吸大明的血,剮百姓的肉!匹夫之怒,尚且血濺三尺,那你知不知道,天子一怒,伏屍千裡!
崇禎十七年春,闖軍圍困北京城, 延續兩百七十餘年的大明王朝風雨飄搖, 當是時, 北有滿清多爾袞,南有黃虎張獻忠, 西有闖王李自成,東有海盜鄭芝龍, 值此危難之際, 醫科大學的大三學生劉鴻漸魂穿到一個破落的士族家庭, 靠著一百把AKM, 拳打內賊東林黨, 腳踢北蠻多爾袞,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怀揣著中興大明的夢想, 且看劉鴻漸如何上演一番波瀾壯闊的大明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