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魏晉干飯人 第1222章 專治不服

《魏晉干飯人》 第1222章 專治不服

(4, 0);

  第1222章 專治不服

  陸元自信的道:「我會說服他站在我們這一邊的,他素來寬和,一定能理解我們,而且,王敦謀叛,此時王氏風雨飄搖,他也急需立功,王氏和我們江南氏族的關係不錯,我們可以綁在一起。」

  顧榮搖頭道:「王氏子弟陸續渡江,要麼去求學,要麼回瑯琊,留在江南的只有五分之一不到了,他豈會為這點人就選擇你?」

  陸元還要說,顧榮就打斷他道:「而且宣佩不會答應的。」

  宣佩是周玘的字,如今周氏是江南名副其實的領頭人,他不答應,陸元這事就辦不

  陸元一聽到周玘的名字就惱怒,「他如今在趙含章那裡出頭了,又為周氏子弟謀了前程,自然不管我們死活。」

  賀循與周玘好,一聽此言,立即站起來,甩袖就走,顧榮拉都拉不住。  𝕾𝕿𝕺𝟝𝟝.𝕮𝕺𝕸讓您不錯過每一章更新

(5,0);

  陸元見賀循一言不發就走,惱了,扭頭怪請賀循來的江,「他這人年輕時是個小頑固,現在老了是老頑固,你為何要請他來?」

  江無奈道:「江南最聰明的人除了周玘就是他們了,薛兼在丹,請不到紀瞻和閔鴻,除了請他們二人,我還能請誰呢?」

  一旁的人連忙勸,「江公說得有理,此事重大,是應該請幾個人商議,我們不知趙含章,萬一沒有此心,我們弄個祥瑞出來豈不是弄巧拙,到時候……」

  陸元冷笑,「如今大權在握,便是以前沒有,現在也有了。何況,箭在弦上,可不是說不發就可以不發的。」

Advertisement

  「不更進一步,趙氏能答應?手下那些謀臣能願意將功勞拱手讓人?」

  只有趙含章更進一步,他們的功勞才能確定下來,才能蔭及子孫。

  只封職,但以汲淵、北宮純等人的功績,誰不能封侯?

  不過是因為他們皆效命於趙含章,非帝王,只有更進一步,他們封侯,蔭及子孫才是更順理章的事。(5,0);

  陸元心澎湃,心就跟沸騰的水一樣激不已,這就是他的機會!趙含章不像晉國君臣那樣歧視江南士族,他要是能在此事上立一功,怎麼也能為自己,為陸氏謀出一條大道來吧?

  因為陸靜被斬一事,陸氏在江南的名聲大打擊,最直接的影響是,他還沒把地賣給衙門呢,就有大量佃農離,甚至有奴僕自贖其

  哦,趙含章新下了一條政令,幾乎和他們同時到達江南,天下奴婢,凡自贖其時,東主不得阻攔,贖金不得超過奴婢賣時的三倍。

  而且,贖後的奴婢可以自由選擇是歸家還是另立戶籍,不論是哪一種,除本人外,其父母兄弟姐妹和夫家等,皆無權再賣其契。

  江北就不用說了,每出一條政令就有縣衙和學堂四宣傳,讓政令通達,想讓人瞞住消息都不行;

  而江南,王導將這條政令執行得很徹底,不僅命各郡縣做宣傳,還親自見了他們,讓他們命里正通知到戶。

  別看王導是揚州刺史,在江南,還是得看江南門閥豪族的,因為縣衙里的吏,各鄉鄉正,各里里正多是他們的人。(5,0);

  畢竟是門閥,是豪族,所謂鄉正和里正,挑選的不都是在當地有影響力的人嗎?

  而中國是宗族制度,有幾個人敢不聽家主的話呢?便是有那麼幾個,他們就可以完全無視家主之命嗎?

  所以,朝廷政令是否通達,還是得倚仗當地門閥豪族,這也是陸元等人一直很驕傲的原因之一。

  只要他們不同意,趙含章在江南的治理還是只能流於表面,畢竟,目前可以控制得到的地方只到縣

  但是,趙含章總是不按常理出牌,這是陸元等人最討厭,也是最佩服的地方。

  政令到達江南後不久王敦自刎,平南之戰結束,只剩下收尾工作,或許是見王導主持推行都挫,乾脆下令命元立和祖逖幫一幫王導。

  祖逖就聽命的派士兵們拎著個銅鑼四敲,將此政令宣傳下去。

  這些士兵們剛經歷過大戰,一煞氣和鬱氣無發泄,咣咣的敲鑼時發現心中的悶氣也跟著發了出來,主要是,江南的這些平民百姓也很好玩兒,長得比他們北人小,有的地方說話儂細語,吵架也跟撒似的;(5,0);

  而有的地方說話就跟夾著滾石一樣,突突突的,說話又快又,撒撒得跟吵架似的,好好玩兒。

  此地民俗風也與北地也不一樣,他們招待客人和過節時會吃一種很好吃的米糕,雪白的,中間或點綴一顆紅棗,或是放其它的乾果,蒸出來,熱氣騰騰時,米香氣撲鼻,咬一口,糯甜香,恨不得把舌頭給吞進去。

  他們從未吃過如此細的食,咽下去時,就好像時母親他們頭髮那樣,心和胃都無比的熨帖。

  剛經歷了同袍戰死,滿眼污的士兵們淚如雨下,捧著米糕嗚嗚嗚的哭起來。

  只是害怕這些士卒搶奪財,而花費許多白米做了米糕款待他們的南人一愣,心中的恐懼消失,反倒生起了憐惜。

  村裡的大小媳婦們都被約束在廚房裡,大小伙子們則遠遠的站著,來給他們送吃的是老頭老嫗,這是他們歷經百年戰,口口相傳下來的智慧。

  一個士兵開始哭,其他士兵便也跟著默默流淚,大家都低著頭默默地吃著。(5,0);

  一個老嫗嘆息一聲,抬手一個士兵的腦袋,看著他稚的臉道:「看上去比我孫子還小呢,你多大了?」

  小兵咧一笑道:「我十五了,已從軍六年。」

  老嫗張大,「你九歲就當兵了?」

  小兵驕傲的點頭。

  一旁比他稍長一些的兵穿他道:「您別聽他的,他九歲哪裡是當兵,分明是軍奴。」

  然後告訴老嫗這小子的傳奇經歷,「他九歲跟隨家人出門逃難,走散了,然後就被東海王的人捕捉,要賣了當軍餉,結果還沒來得及賣他就打仗,他就被留在軍中當軍奴使,沒兩年東海王死了,大軍潰散,他僥倖跟著剩餘的士兵跟從了大將軍。」

  「他未滿十四歲,按說是要清退的,但他死皮賴臉的不走,一定要留在軍中,這不,就一直留到了現在。」

  小兵很驕傲,「我有六年的兵齡了。」

  「結果還只是個小兵,哈哈哈哈……」

  小兵怒道,「那是因為先前我都在後勤,我現在上前線了,這次還斬首兩級,這次回去就能升了。」(5,0);

  老嫗笑瞇瞇的看著他們,溫聲問道:「大將軍對人好嗎?」

  「好!」小兵道:「我再沒有見過比大將軍對士兵還好的將軍了。」

  「不僅對我們好,對百姓也好。」想到了什麼,小兵從荷包里拿出半串錢,很不好意思的道:「這是今日我們的伙食錢,我等沒想到你們會做這麼好吃的米糕,不知這錢夠不夠?」

  村民們沒想到他們還會給錢,連忙推辭,但士兵們堅持給,「這是軍隊鐵令,大將軍要是知道我們吃拿百姓的不給錢會罰我們的。」

  他道:「大將軍說了,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百姓日子也難,今日我們路過要你們請飯,明日那支軍隊路過要你們請飯,一年裡頭,過個幾日軍隊就能把百姓家底吃掉。全軍上下,誰不是從百姓中來的?」

  「所以軍隊紀律要嚴,我等遵守紀律,別人才會遵守,將來別的大軍路過我等家鄉時,對我們的父母親人才會同樣如此,這老吾老,。」小兵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雖然我的父母家人已不在故鄉,但我想他們在別也是一樣的,我紀律嚴明,其他軍隊中的同袍也如此,他們在他鄉便不會軍隊滋擾。」(5,0);

  這一番話說的老嫗眼淚都出來了,抱住小兵一個勁兒的夸道:「好孩子,好孩子……」

  然後和老頭子們回村子,拿來更多的菜請他們吃。

  士兵們哪敢吃那麼盛的東西,推辭了,然後趕忙跑了,跑之前還回頭沖他們喊,「家中有做奴婢的,可以湊錢把人贖了,贖金不得超過賣時的三倍,你們記住了就和鄰里說一聲,傳出去……」

  不必他們特別叮囑,他們也口口相傳將這話傳給鄰里聽,並鼓他們趁著趙家軍還在江南趕把人贖出來。

  「他們肯定怕大軍的,這時候贖人他們不敢說什麼,錯過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要是缺錢就和親戚借一些,當年就是為了度過難關才賣掉兒的,如今家中富裕一些了,又有機會,總得把人贖出來,不能讓他們真的一輩子為奴為婢吧?」

  這是對奴婢家人的宣傳,元立則是直接帶人去一些人家中做客,要求他們將中下階層的奴婢和佃戶集中過來,當面進行宣傳。

  這事要是祖逖乾的,幾大家族能當面將祖逖給轟出去,但面對元立,他們不敢。(5,0);

  元立上還帶著刑過後的痕跡呢,盯著人時顯得沉沉的,加上傳說中他那些可怖的手段,面對他時,陸元等人沒膽。

  果然啊,君子好得罪,小人多忍讓。

  元立就這麼明正大的在各豪族之間宣傳趙含章的政令,這可比王導去做各家主及里正的效果好多了。

  不有心思的奴婢都開始想辦法自贖,或是送信給家人,求他們來贖

  其中贖規模最大的是陸家。

  其他家的奴婢大多還在觀,雖然他們為奴為婢的日子不好過,但良民的日子也很一般,他們在對比。

  如果良籍之後沒有田地耕種,沒有找到生存的途徑,那還不如就留在大宅子裡做奴婢呢。

  只有陸氏,因為陸靜被斬,眾人皆知陸靜之惡,連帶著,大家對陸氏的印象也極壞。

  有兒或兄弟姐妹在陸氏做奴婢的,其家人湊錢都要回去贖人;陸氏的奴婢也心生恐懼,總覺得主子們下一步就要害他們,所以紛紛想辦法自贖。(5,0);

  奴婢如此,更不要說佃農了。

  大量的奴婢和佃農離,陸元還不能強的阻攔,只能晦的威脅和利,但效果不太好。

  幾大家族背地裡不知怎麼笑話陸氏呢,陸元每每想起就都又氣又恨,他不敢恨趙含章,就只能氣自己,恨陸靜。

  最後將所有的氣惱和恨意都給了元立。

  沒錯,他很會自我治癒,很快就給自己找到了藉口,而陸靜已死,即便恨他,畢竟是自己的親人,轉念一想便也替他找好了藉口。

  自己和親人都沒錯,那就只能是外人的錯了。

  趙含章太強大了,自不會是的錯,那就是祖逖和元立的錯了。

  祖逖且不提,最可恨的是元立。

  但他現在還沒有能力對付元立,他在趙含章那裡還啥都不是,不過這種況很快就會改變了。

  陸元野心,勢必要弄出一個驚艷全天下,讓趙含章高興的祥瑞來。

(5,0);

  趙含章不知他心中所想,已經下令讓大軍分批離開江南,並在江南各郡留下鎮守的兵力。

  荊州此時還不算安穩,王四娘暫時不能離開,因此王玄帶人押送王敦的棺槨及其親隨回京;

  趙申則帶著趙家軍押送這次繳獲的財寶回京,趙駒則是直接回兗州,祖逖也派左敏帶大軍回冀州,他則帶著趙實去

  元立早消失了,他不聽命於祖逖,因此祖逖也不知他的去向,不知他是繼續留在江南搞暗部,還是回去了。

  反正,大軍慢慢退去,江南又恢復了一片安寧,年節也到了,街道上慢慢熱鬧起來。

  則比往年更繁華,是幾年以來過年最熱鬧的一年。

  祖逖打馬到京郊時都愣了一下,這和他上次離開的又不一樣了,京郊附近建了好幾屋舍,其中一是驛站,專門招待外地來的員,以及賺商旅的錢。

  祖逖乃外,哪怕是得勝歸來也不敢帶大軍來的,所以他只帶了一百親兵,趙申只比他早一天到,提前讓人把財寶送進京,他則留在此等待命令進京;(5,0);

  以及,等祖逖一起。

  「大將軍說要親自到城門口接我們。」

  祖逖一聽眼睛微亮,這可是莫大的榮耀了。

  明天見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