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七零之佛系炮灰 第一百五十章 娘要嫁人

《七零之佛系炮灰》 第一百五十章 娘要嫁人

第一百五十章娘要嫁人

鬧出了孩子溺水這樣的大事兒,社員們也沒心思抓魚了,畢竟魚是好吃,可自家兔崽子的命更重要。

那群跟著張小寶下河的孩子被殺儆猴,河邊打完了還不夠,回家還得再被胖揍一頓。

顧建國好不容易安頓好錢知一,回到生產隊就聽見到都是鬼哭狼嚎。

雖說鄉下打孩子很常見,畢竟孩子太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可這麼多人家一起打的場景也實在是見。

他拉住一個社員一問,才知道在自己離開生產隊的期間,大隊裡頭還差點鬧出人命來。

「這些小兔崽子該打,不好好教訓他們,以後還不得把天都捅破了。」顧建國暗罵了一句。

他沒直接回家,反倒是先去了老顧家,見大侄子臉紅潤,不像是涼的模樣才鬆了口氣。

顧明東正在指導雙胞胎殺魚,想著今天雨停了,一直沒回家的二弟三妹肯定會回來,顧明東決定來一桌全魚宴。

雙胞胎年紀小,殺魚的作倒是有模有樣,看得顧四妹樂不可支。

顧建國一進來,顧明東囑咐了兒子兩句,轉迎出來。

而且發現水底的異樣,倒也算是意外之喜。

顧建國揮了揮手,只當沒看見。

顧明東心底還在想水底的東西,聽見這話回了一句:「畢竟也是看著長大的孩子。」

後頭下放的四個人也是,剛開始三天一**,連生產都差點耽誤了。

顧建國想起來又罵:「就是平時打得太,這麼大的水還敢去河邊。」

顧三叔一聽農忙的事兒,果然將錢知一拋到了腦後。

「幸虧衛生所檢查了,說手腳都沒斷,就是被重得太久,有些淤得好好養著。」

私底下,顧建國還對大侄兒說:「你說上頭也是奇怪,自古以來就沒見過不讓農民上山打獵,下河撈魚的。」

Advertisement

其實這兩年比已經比一開始好多了,那時候才人心底害怕,三天兩頭的鬧騰,就連鄉下地方也不能倖免,王麻子和吳老三可沒吃苦頭。

「阿東,今天也是多虧了有你在,不然張家那孩子怕是沒了。」顧建國心有餘悸的說。

一瞧見顧建國過來,社員們紛紛將手背到後,憨笑著看著他。

一提起錢知一,顧建國更覺得煩心了:「你說這什麼事兒。」

這可是上河村生產隊從未有過的榮

一直到現在,顧建國出門遇見別的生產隊的人,他們都要提一去年的事,順便誇他家大侄子能幹,讓顧建國心底很是驕傲。

顧明東同的拍了拍三叔的肩頭,這就是他為什麼不想當大隊幹部的原因,一堆蒜皮的事能把人煩死。

罵完了孩子,顧建國才提起另一件事:「錢知青也是倒霉,打雷劈了樹,倒下來著房子,別人都沒事兒,就他被了個嚴嚴實實。」

顧建國眉都耷拉下來了:「別提了,好不容易人醒了,不是說這兒疼,就是說那兒難,醫生都說沒事兒可以回家養著,他倒好,偏要賴著。」

也不知道該說他倒霉,還是命大。

顧明東笑著說道:「如果人人都覺得有問題,那這樣的政策遲早都會調整。」

「咱們這兒還好,每次去鎮上總覺得心裡頭慌。」

顧明東對此不置可否,畢竟在事發之前,張小寶自家父母都不當一回事兒,別人提起還覺得自家孩子水好,能下河捉魚。

劉大妮名不正言不順的陪在那邊,等劉家人知道了,估計得鬧起來。

「我算是看明白了,就算沒事兒,錢知青肯定也會想著法子懶。」

「希吧。」顧建國嘆了口氣,心底不是很看好。

兩人在田間轉了一圈,偶爾還能看見社員一邊幹活兒,順便把被堵在稻田裡的魚撈起來。

顧建國也只提了一,很快就回到了種地的事兒上,去年他們生產隊大收,得到了公社的獎勵,顧明東還作為代表,去周圍生產隊宣傳經驗。

算算時間,再過幾年也該鬆了,到時候這個小山村就會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顧建國擰了眉頭,低聲道:「劉家大妮在那邊陪著,哎……」

「三叔,今天雨停了,太也出來了,在你回來前大傢伙兒先把水田裡的水放了一些,就等你回來好安排育苗。」

反正這事兒他看不明白。

「對,還是春種的事最重要。」

顧建國對錢知一的印象原本就不好,經此一事就更差了。

錢知一這次傷是因為房屋倒塌,醫藥費自然得大隊裡頭負責,正因為如此,顧建國對他沒事兒,卻賴著不出院的做法十分不滿。

雖說稻田裡的魚也該是公家的,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春天上山挖野菜采蘑菇,夏天下河捉魚,只要不過分,或者拿出去買賣,這種給家裡頭添個菜的行為,顧建國才不會管。

「那他就一個人在衛生所待著?」顧明東倒是不覺得奇怪,以錢知一想盡辦法逃避勞的架勢,好不容易有了正當借口,他會放過才怪。

之前他還擔心一直下雨,到時候秧田不好弄,沒想到暴雨很快就停了。

顧明東一聽,好奇問道:「那他人呢,怎麼沒一道兒回來?」

再有今年還沒開始,王書記就把顧建國去,專門囑咐過讓他們專心搞生產,絕對不能驕傲自滿。

「看著這兩天就能育苗了,老天爺開眼,總算能趕上。」

河水這麼一淹不是沒好,藏在地裡頭的蟲子都淹死了,唯一要擔心的是土地的力會被帶走,不過他們申請到的化比去年還多,倒是不用太擔心。

說完拉著顧明東就往田裡頭走,等看見原本被雨水覆蓋的水稻田,經歷了一早上已經被放得差不多,顧建國才出幾分笑容來。

顧建國琢磨著,就算不能比去年更好,也得保持那個水準,不然上河村的臉可丟大發了。

兩人正商量著呢,三個男知青哭喪著臉找過來了。

「大隊長,男知青的房子塌了,被埋了的家什挖出來倒是能用,可沒房子,我們住哪兒啊?」杜明愁眉苦臉的問。

顧建國這才想起來,男知青所已經塌了,看那慘樣肯定不是修一修的問題,錢知一沒回來,可知青所還有三個男知青沒地兒安頓。

他一時也有些頭疼:「要不這樣,你們先在社員的家裡頭住一段時間,等忙過了春種,大傢伙兒能騰出手來,再幫你們重建知青所。」

耽誤春種是不可能的,春種期間,誰有那閑工夫幫人收拾屋子。

杜明無奈的嘆了口氣:「能有社員願意嗎?」

男知青其實心底也不樂意去住社員家裡,當地人家裡頭人口多,住進去難免有磕磕的。

當初剛來上河村的時候,知青們還嫌棄知青所居住條件太過於簡陋。

等後來跟其他生產隊的知青們聯繫上,他們才知道對比起來,有單獨的知青所那是上了大運。

隔壁下河村就沒單獨建知青所,知青到了地方,都是直接安到當地社員的家裡頭居住。

城裡來的知青跟鄉下的社員從小的生長環境不同,日子能過到一起才怪,遇上好說話的一些還好,遇上糟心的家庭,那一個生不如死。

男知青還好,如果是知青,那遇到的事兒就更多更麻煩了。

聽完了其他下鄉知青說的奇葩事兒,上河村的知青很是知足。

他們也知道,當地的社員打心底嫌棄他們,瞧不上他們,認為他們幹啥啥不行,顧建國為了避免衝突,肯定還是希他們單獨住,免得產生糾紛。

可惜現在正遇上農忙,杜明幾個心底也明白,生產隊是不可能單獨出人手先幫他們修房子的,只能先忍忍再說。

杜明兄弟對視一眼,開口道:「大隊長,那麻煩你了,幫我們找個好說話的人家。」

不用他們開口,顧建國肯定不能找七八糟的人家,不然到時候出了問題,還不得他這個大隊長出面解決。

這住所的問題不能耽擱,顧建國先找上了年前造了新房子搬出去,原本老房子有空屋子的人家。

誰知道那幾家社員一聽,連忙搖頭。

「大隊長,你是知道的,我們家實在是人太多,住不下了,這才咬牙借錢造了新房子,現在哪兒有地方給男知青住。」

「大隊長,我們家三個閨,這還都沒嫁人,讓男知青住進來什麼樣子了?」

「新房子我們自己住,他們要是願意的話,老房子倒是隨便他們住。」

顧建國看了看這家的老房子,在前幾天的暴雨中被沖塌了半邊牆,哪裡是能住人的。

倒是也有人樂意,但轉就問:「大隊長,不是都說知青有補嗎,他們要住我家的話,那補是不是能給我?」

顧建國給氣樂了:「你哪兒聽來的瞎話,這批知青從下來到現在,就沒發過補。」

也許最開始那兩年,主下鄉的知青是能拿到補的,但過了兩年國家發不出來,補就消失了。

錢知一他們那一批就沒拿到過補,更別提後頭再來的那群了。

一聽沒有補,主邀請男知青們住的社員立刻變了口風:「那算了,我們家房子太小,實在是騰不出地方來了。」

顧建國氣得夠嗆,要不是他家兩個兒子的新房子還沒造好,家裡頭實在是沒地方,他肯定就帶著男知青回家住了。

臨了,顧建國又想起來顧明東家的老房子。

等他過去一看,老房子雖然破舊了一些,但當初造的時候用料好,果然還完完整整的。

「阿東,你家老房子……」

話音未落,顧建國就瞧見吳巍從裡頭走出來,看見他便拘束的笑起來。

「這,他們怎麼在你家老房子里?」顧建國頓時擰起眉頭來。

顧明東一拍腦袋,忙解釋道:「三叔,我忘記跟你說了,昨晚上咱山腳下坡了,把他們幾個的屋子全給得嚴嚴實實。」

「得虧我擔心生產隊的豬崽子,過去看了一眼才發現,這才把人救出來了。」

「要不然就他們幾個老的老,小的小,還不得活生生被死在下頭。」

顧建國也被嚇了一跳,忙道:「出了這麼大的事兒,你怎麼不早說啊!」

雖說是下放的臭老九,可到底也是人命,再說吳巍也幫了村裡頭不,顧建國是絕對不想讓他們出事的。

「那不是剛撞上知青所也塌了,我想著等你理完再說,就給忘了。」

顧明東是真的給忘了。

顧建國嘆了口氣:「你讓他們住這,生產隊怕是會有閑話。」

「那怎麼辦,總不能讓他們宿街頭吧。」顧明東坦然的說,他可不怕別人的閑話,生產隊關於他們家的閑話還不夠多嗎?

顧建國去看了看山腳下那地方,只看到一片小土包,可想而知昨晚上有多麼驚險。

相比起來,知青所那邊倒是小巫見大巫了。

倒是豬圈沒事兒,這讓顧建國心好了一些。

「算了,暫時也沒工夫給他們蓋房子,讓他們先住著吧,等忙過了春種再說。」

只是這麼一來,男知青們住哪裡又了問題。

比起事兒多的知青,顧明東很慶幸自己先下手為強,讓鄭通四人先搬了進去。

要不然他們家屋子空著,顧三叔肯定得把人先安排進來。

這人要是進來了,再想讓他們離開可就難了。

瞧著顧三叔因為知青們的事兒為難,顧明東建議道:「三叔,其實社員們不想讓男知青住進家裡,除了家裡頭有兒,新媳婦的忌諱,其他家都是怕知青糧食,也沒補,住進去之後還得吃用他們家的。」

顧建國一琢磨,確實是這個道理。

知青所塌了,被子之類的搶出來曬乾了還能用,可糧食泡了水總會有損失。

顧明東繼續說道:「知青所塌了,生產隊肯定是要負責的,不如從生產隊出一部分錢來作為補,這樣社員們得了好,肯定就願意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