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深藏功與名
這個頭磕的扎扎實實,王氏再抬起頭時,額上一道紅痕清晰可見。
眼中含淚,笑容凄苦中帶著一期待,“民婦自山西來到京都的一路上,幾次被人追殺,險死還生,只求大人能查明真相,還民婦夫君一個清白。”
苦主實在是太慘了,而且好端端一個年輕舉人就這麼被污了名聲,害沒了命……
這個舉人有主見又堅持為夫君討公道的夫人尚且差點在路上給人滅口了,他們這些平頭百姓若是遭遇了這樣的事當如何辦?
難不,就認了命,任那貪污吏害了全家不?
想到這里,圍觀的百姓們同,義憤填膺地道:“皇天在上,還有這種膽大妄為的貪,讀書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
“聽說那銅草縣的縣令還是寒門出呢,簡直辱沒了我們寒門子弟的名聲!”
更有人直言不諱,“若是一切屬實,這銅草縣的縣令私自開采銅礦、煤礦,鐵礦,這是要私下鑄造武,造反的吧?”
這話一出,周圍瞬間安靜下來。
京都的百姓們也是很敏銳的,吐槽貪污吏可以,八卦皇家私事也沒事,但跟造反相關的話題,他們絕對是避之唯恐不及的。
現場靜默了幾息,直到上首知府大人的話語打破了寂靜。
這個案子的嫌疑人遠在山西,只憑著王氏遞的證據和一方之言是不可能定罪的,因此知府問明了王氏所知道的事,書寫后讓簽字畫押后,就讓散了。
不過,王氏被安排進后衙住了,圍觀的百姓們卻沒離開散開,反而就這個事又討論起來。
有百姓很睿智地道:“這銅礦,又不是金銀珠寶這樣的小件,占地大不說,極容易被居住在附近的百姓們發現。依我看,在這位舉人之前,當地百姓不知道被禍害了多了,也是可憐。”
又有百姓皺眉嘆氣,“我又想起當年那起江南道吏員聯合起來貪污的事了,那可是連著多個州,幾個府啊,竟然就被他們給一手遮天了。朝廷送過去的賑災資,還沒到呢,就被他們瓜分殆盡了。”
百姓們心有戚戚焉,正一個個表示擔憂呢,不知道哪里傳出道聲音,“我記得,這個銅草縣的縣令是當朝太傅的得意門生,去歲太傅生辰,送上了價值連城的白玉雕。”
又一人連忙接話道:“我記得,我記得,那白玉品質好極了,通無瑕疵,被雕了一艘三層的大船,上面的人栩栩如生,那木船的紋路都雕刻出來了,據說皇宮中都沒有這等尺寸的白玉雕呢,可是讓太傅出了好大的風頭。”
某一位年長的百姓長長嘆口氣,“那銅草縣的縣令可是寒門出,又在那個地方任職縣令多年,便是沒有銅礦這些事,也不知搜刮了多民脂民膏。”
百姓們俱都沉默了幾息,隨后開始低聲抱怨起太傅來。
開始還能說些有關聯的事,比如推行某項賦稅,讓大家日子更難過了之類,說到上頭后,竟連家里的沒下蛋也能怨到太傅頭上了。
從頭聽到尾的幾個人群中完全不顯眼的男子彼此對視一眼,默默地離開。
白虎國宰相府歐陽情天生癡呆,受盡所有人的冷眼。 最後一屍兩命,帶著腹中胎兒,命喪黃泉。 再次睜眼,她腹黑高冷,斂盡一切天真善良。 宮殿浮華背後,她巧笑嫣然:“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她成了名動天下的無雙醫女,惹來無數羨慕妒忌恨,眾人更是對她百般挑剔,萬般刁難。
昭寧公主沐錦書,韶顏雅容,身姿姣好,是一朵清冷端莊的高嶺之花。 原爲良將之家僅存的小女兒,早年間,皇帝念其年幼,祖上功高,收爲義女,這纔有了公主的封號。 ** 夢裏回到那年深夜,皇兄高燒不止,渾渾噩噩間,他耳鬢廝磨,情意繾綣…… 忽一夢初醒,沐錦書紅着面頰,久久失神。 ** 時隔兩年,於北疆征伐的二皇子領兵而歸。 聽聞此,玉簪不慎劃傷沐錦書的指尖,滲出血珠。 再見時,他眉目深邃,添了幾分青年的硬朗,比起從前膚色黑了許多,也高大許多。 沐錦書面容淡漠如常,道出的一聲二皇兄,聲線尾音卻忍不住微顫。 他曾是最疼愛她的義兄,也是如今最讓她感到陌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