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沒有想到敵軍的戰船居然還裝了一些馬匹,那些騎兵追著他的兵士砍殺,王樂在兩岸的兵馬徹底的被甘寧的騎兵打散了,本就無法頂住甘寧部下的進攻。
甘寧在船上觀察著戰況,他見曹軍的水師這麼快就被他沖散了,立即改變了計劃,本來的目的是投擲大量的火油摧毀敵軍的戰船,甘寧決定占領敵軍的水寨,然后釘在這里。
王樂眼見水寨是守不住了,許多敵軍正在向著最后一道寨門沖來,他決定逃跑。
王樂想坐船跑,但一想到登船需要時間,而且船是逆流,容易被敵軍追上,于是決定帶著一些護衛步行逃跑。
曹昂正在休息,衛士在大帳外面把他給喊醒了。
“出什麼狀況了?”曹昂披著服出來問道。
“將軍,甘寧的水師正在襲我們的水寨。”衛士趕說道。
曹昂聽到后立即讓傳令兵去通知各個部將集合兵馬。接著曹昂讓侍衛幫他穿上甲胄。
曹手中總共有五千多騎兵,其中兩千騎兵就在曹昂這里。
曹昂決定先帶騎兵支援過去。
騎兵準備好后,曹昂便帶著騎兵出發了。
曹昂所在的營地距離水寨大約有二十里。
當曹昂距離水寨有六、七里的時候,見到了一些潰兵。
曹昂讓邊的親衛把潰兵攔截下來,然后上前問道:“水寨里的況怎麼樣了?”
膽小的潰兵不敢開口,其中一個膽子大的潰兵回答道:“敵軍把水寨里的兵士給沖散了。”
“王樂在哪里?”曹昂再次問道。
“王、王將軍好像也跑了。”潰兵回答道。
曹昂并未完全相信潰兵的話,繼續帶著騎兵前進。
一個潰兵看著騎兵從眼前馳騁而過,他說道:“這麼多騎兵,應該可以奪回營寨吧,我們要不要回去?”
“回去?傻瓜才回去,趁著這些騎兵不管我們,趕往家跑。”另一個潰兵說道。
這些兵士多數都是被強征伍的,早就盼著回家。
曹昂要抓趕到水寨,因此就沒有管那些潰兵。
曹昂他們越接近水寨,遇到的潰兵越多。
曹昂終于見到水寨了,這時候還有不的潰兵在往出跑。
“將軍,還是派一些騎兵進去探查清楚況后,再沖進去才穩妥。”一個副將張口對著曹昂說道。
“那樣是穩妥,但也會讓敵人有所準備。立即隨我沖鋒,見到敵軍后,立即砍殺。”曹昂說完之后就沖了上去。
后面的那些騎兵趕跟了上去,再次響起了轟隆隆的馬蹄聲,像是陣陣雷聲。
曹昂帶著騎兵沖營寨之后,過篝火,能見到一些地方還在廝殺之中,曹昂立即帶著騎兵沖了過去。
曹軍的水師見是自家的騎兵支援了過來,頓時士氣大振。
一個部將跑到了甘寧的邊,然后張口說道:“將軍,曹軍的一支騎兵突然殺了進來,我們的將士難以抵擋住。”
“敵軍大軍有多的騎兵?”甘寧立即問道。
“至有兩千的騎兵。”部將回答道。
甘寧聽到后皺起了眉頭,眼看要把水寨給占領了,卻沒有想到突然殺出敵軍的一支騎兵。
甘寧這里也有騎兵,但只有約四百騎。
“既然占領不了營寨了那就把敵軍的戰船毀掉。我帶一些兵馬前去阻止敵人的騎兵,然后你立即帶人用火油把敵人的船燒了。”甘寧說道。
甘寧縱然全力迎戰可能會打敗這兩千的敵軍騎兵,但自也會付出極大的傷亡,而且還不知道敵人后續還有多援軍,最穩妥的選擇是摧毀敵軍的的船只,然后撤退。
存放戰船的地方已經被甘寧的部下控制了,里面的戰船多是老舊而且小的戰船,甘寧看不上這些船。
甘寧集結了一些兵士,然后帶著這些人前去阻擋敵軍的騎兵。
甘寧的那些部下多數都沒有穿甲胄,甲胄實在是太沉了,要是落水的話,縱然水好也難以逃生,因此只能靠著弓箭阻擋曹軍的騎兵。
但大量的騎兵沖來,量的弓弓弩本就阻止不了,甘寧的部下傷亡逐漸的越來越多,不得不往戰船那里靠近。
“將軍,那里燃起了大火。”一衛士對著曹昂喊道。
曹昂去,見著火的地方是存放戰船的地方,頓時明白敵人是想把戰船燒掉,這樣敵軍就可以肆無忌憚的過江了。
曹昂趕帶著邊的騎兵殺過去,想要撲滅戰船上的火。
在曹昂他們將要到達存放戰船的地方的時候,卻見到一支排陣列的敵軍兵馬。
曹昂正殺的興起,立即招呼邊的騎兵沖上去,只要與敵人發生近戰,那這些沒有甲胄的步兵就是待宰的羔羊。
大量的箭矢來,曹昂并不懼怕,以騎兵的速度,敵人最多只有三箭的機會。
但令曹昂沒有想到的是敵軍居然可以在短時間出大量的箭矢,而且箭的速度非常的快。
這些兵士使用的是連弩與多發的弩,其中大半的功勞是諸葛亮。
霍東經常叮囑諸葛亮要適當的放松一下,研究一些東西。
諸葛亮負責思路,一些匠人幫助諸葛亮制作,終于把連弩給制作出來了。
這連弩速雖然快,但也有弱點,就是威力比正常的弩小了許多,需要近距離才能殺傷力。
曹昂的部下不斷的中箭倒地,這讓曹昂非常的心痛,每一個騎兵都是無比寶貴的,由于霍東的封鎖,馬匹很難在短時間難以補充上來的。
曹昂的肩膀中了一箭,不過由于甲胄的保護,使得他傷的并不重,他下的馬也中箭了,因為有皮甲,再加上曹昂悉這匹馬的習,因此馬并未失控。
箭矢還是未能阻擋住騎兵的沖擊,曹昂的騎兵把弓弩陣列給沖了。
那些拿著弓弩的兵士開始撤,手拿長槍的兵士與騎兵糾纏。
曹昂用長槍挑飛一個兵士,正要繼續追擊,突然見到側面出現了一支騎兵。
曹昂意識到這些騎兵是奔著他們來的,立即提醒部下們調頭迎戰,但已經來不及了,這支騎兵距離曹昂他們已經太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