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西,氐人騎兵被迫應戰,慘遭全殲之後,匈奴、鮮卑以及藏在其中的數千貴霜騎兵,他們將「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戰法玩得爐火純青,馬岱、趙統二將進退兩難;
考慮到羌郡的百姓已遭屠殺殆盡,這二將在蔣濟撤兵的當日,陸續引兵返回關中,胡人騎兵考慮到黃河之險,擔心追來后再難返回,並未追過黃河。
羊祜率領八萬多魏軍進褒斜道,平安從五丈原而出者竟有七萬餘人,不出意料,這批士卒早就得皮包骨,全被關騎兵組的「集中營」之中。
「太子,這是司馬懿送來的信。」諸葛恪將信給劉璿,趕解釋道:「末將收到信之後,立刻飛鴿傳書至漢中,這才得知太子正在趕往五丈原,所以……」
「諸葛將軍辛苦!令尊仍在漢中休養,日漸好轉,將軍不必擔心。」劉璿說罷,接過信后仔細閱讀,疑地問道:「可會有詐?司馬懿……真打算用玉璽換回四將?」
劉璿口中的「玉璽」,正是現藏於的傳國玉璽,若說司馬懿想用此璽換回羊祜,別說諸葛恪不信,劉璿也不會相信,恐怕劉閃更不會相信。
傳國玉璽,是秦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自先漢時起,它就是正統皇帝的證憑。
此璽方圓四寸,上紐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的「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
自秦之後,先漢的歷代帝王皆以此璽為符應,將其奉為國之重,得之則象徵其「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當時的劉嬰年,此玉璽被藏於長樂宮太后寢殿。王莽遣其堂弟王舜來取,太后怒而摔之,玉璽被摔去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
王莽兵敗被殺之後,此玉璽重歸漢室朝廷;
漢獻帝時,董卓作,孫堅率軍攻,偶獲此璽,如獲至寶,將其藏於妻吳氏之,後來卻被袁所奪。
袁死後,荊州刺史徐璆攜此璽至許昌,此時雖有曹挾獻帝而令諸侯,此璽也算得上重歸漢室。
漢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獻帝被迫禪位,皇后曹節無法保住此璽,只能「扔璽責兄」;曹丕得璽建魏之後,改年號為「黃初」,命人在玉璽肩部刻上「大魏漢傳國璽」幾個字,試圖掩蓋自己的篡漢之舉。
唐末,天下大,群雄四起。天佑四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十六年後,李存勖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轉歸後唐。
然而,後唐末帝李從珂,舉族與皇太后曹氏自燔於玄武樓,傳國玉璽就此失蹤。
在這之後的一千多年裡,屢屢有傳國璽重現神州大地的傳言,但都被證偽,此璽最終銷聲匿跡,令人嘆息。
「太子,司馬懿要的是天下,而不是傳國玉璽。」鍾會滿不在乎地說道:「對司馬懿來說,他能住曹芳,這就足夠了,這塊玉璽對他來說並無大用。當然,羊祜、韓琮、王凌或令狐愚之輩,縱然將其放歸,這對我毫無威脅,我就姑且信他司馬懿一回。」
「二弟,此玉璽乃我漢室正統之證,不論司馬懿有無詐,此璽我志在必得。」劉璿說罷,立刻以太子的名義寫封書信,同意以玉璽換四將,命人急送至潼關。
「太子,在司馬懿屯兵子口期間,羊發、張已從武關撤走;此時的武關道已被陸將軍堵住東路出口,武關再無魏軍駐守,我隨時可以兵進南。」
「關中大地,久經戰火,百廢待興。」劉璿鄭重地令道:「傳令:吳班、朱然、張梁、張承、胡綜,引兩萬步卒屯於潼關之外;馬岱、趙統,引兩萬騎兵協助,不許魏軍出潼關一步!」
「太子……這……」吳班猶豫著說道:「太子,魏軍新敗,武關為我所得,正是我大軍兵進南之時,末將為大將,卻留在關中安閑度日,這……」
「吳將軍,關中並非安閑之地!」劉璿正說道:「潼關易守難攻,就算我攻破潼關,仍要與魏軍在數百里的壑荒原激戰,這並非東進的最佳道路,魏軍卻能隨時而出;此時的關中,仍需一支鐵軍和多員上將留守,必須時刻威脅的西大門。吳將軍,留守關中,責任重大啊!」
吳班仍有不悅之,劉璿繼續說道:「吳將軍,你別忘了榆中,別忘了河西!那裡還有數萬胡人騎兵!他們隨時可能襲擾關中!因此,能留守關中者,必是久經沙場的老將!諸葛瑾將軍也會繼續留守,還請吳將軍不要等閑視之!」
劉璿說的話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在吳班看來,被留在關中的全是老將:諸葛瑾66歲,張承62歲,馬岱61歲,朱然58歲,胡綜57歲;當然,年輕一些的趙統和張梁也有四十多歲。
「唉,罷了,罷了!」朱然捊著長長的鬍鬚,拍拍吳班的肩膀說道:「吳將軍,咱們幾個老骨頭能一起留在關中,能在魏軍佔領的潼關城下打打麻將,這種清閑日子也不錯啊!」
「吳將軍,你也別嘆氣!」馬岱詭異地笑道:「咱可以每日在渭水釣魚,再到潼關之下做烤魚,我就不信魏軍不殺出。屆時,咱們還是有仗可打嘛!」
「吳將軍,咱們屯兵潼關,其實也好玩!」趙統呵呵笑道:「吳將軍,太子給咱們留了兩萬騎兵,另外還有一萬匹新俘的戰馬;咱們可以在關中繁衍戰馬,還能隨時去匈奴和鮮卑的地盤玩玩,這種日子,末將與馬將軍已經過了好幾年,其實也不錯哦!」
「不錯,趙將軍說得對!」劉璿正說道:「在陛下的計劃中,我關中的大軍不僅要拒魏軍於潼關以東,還要隨時襲擾鮮卑和匈奴,要保證河西的安定,為我平定西域打好堅實的基礎,責任十分重大!璿兒拜託諸位將軍了!」
劉璿說得很是誠懇,吳班終於點頭應允,試探著說道:「那……被俘的七萬魏兵……」
「吳將軍,我與諸葛將軍商議過了,漢中的俘虜也會被押來關中,這九萬俘虜就給諸位將軍。至於是屯田還是建城,就由諸位將軍自行決定;另外,父皇也有旨意,關中屯田的收,其中的七上國庫,另外的三,就由留守的將軍們自行分配。」
「臥槽!」黃崇聞之大驚道:「若是留守關中,這九萬俘虜種出的糧食,那可不是小數目啊!一季下來,每個將軍至能收二百萬銖!相當於每人活捉了四次羊祜!」
「臥槽!你就這點出息?」諸葛樊一掌拍在黃崇的臉上,呵呵笑道:「你如此年輕,正當殺敵報國之時,怎能留在此地清福?再說了,你有張畯將軍的厚嫁妝,還看得上這點銖錢?」
「啊……原來……這事大家都知道啊……」黃崇滿臉窘迫地說道:「我只是說說而已……我還要殺,還要平定高句麗,還要去倭奴國抓孫權,還要開著大船去做貿易,要做的事多著呢,怎會甘心留在關中?」
黃崇說罷,被要求留守的幾人又有落寞之,紛紛嘆息著,自己的年紀實在太大。
剛才,諸葛攀和黃崇不經意間的話,可謂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其實,劉閃和劉璿確有此意:此時的關中戰事初定,魏軍和胡人不敢輕易來犯,留下幾個老將在關中,由他們負責鎮守、屯田、建設、劫掠,確實有讓他們清福之意。
在漢中,劉璿剛剛說出劉閃的安排,諸葛攀立刻就想到了此層意思;不過,他和諸葛綽說服了諸葛融,只是由諸葛融留下照看諸葛瑾,這兩個堂兄弟與諸葛恪三人,他們堅定地要求跟隨劉璿去往南。
幾日後,關中的漢軍兵分兩路,一路由諸葛恪率領,經由武關道往南進軍,另一路由吳班、馬岱率領,氣勢洶洶地紮寨於潼關之外。
「怎麼搞這樣?劉璿怎會在關中?」司馬懿猛敲自己的腦袋,臉上多有悔恨之,有種騎虎難下的覺。
「二哥,你這是……」
「唉!」司馬懿無力地嘆道:「我給諸葛恪寫信,本以為他會將信給諸葛瑾,唉!我已經安排好細作去都散布流言,本來可以挑撥姜維、陸遜與諸葛瑾三人的不睦,怎知劉璿會在關中!唉!弄巧拙矣!」
「二哥,你太高看這個玉璽吧?」司馬敏不屑地說道:「僅憑這個破玉璽,你就想讓這三人不睦?」
「小兒之見!你懂個屁!」司馬懿毫不客氣地罵道,然後慢慢地解釋道:「對他們蜀國來說,能迎回傳國玉璽的將領,這高於「滅國」的頭等大功;去年孫權敗逃之時,姜維都不敢殺建業摘取「滅國」大功!此時,我將此大功順手送給諸葛瑾,他不敢不!本來我已經計,哪知來了個劉璿!」
「這麼說來,二哥確實是棋差一招啊!」司馬敏無奈地笑道:「若劉璿還沒有被冊為太子,咱們將玉璽給他,還可能引起蜀國的太子之爭;可惜他已被冊立為太子,唉!時也,運也!」。
超颯女霸總宋初九穿越了,穿越到一個慫包的身上。身邊不但多出了一個渣男老公,還有一個狗皮膏藥似的綠茶白蓮花。宋初九變身全能女神,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手撕小三,狠虐渣男,將曾經傷害過她的人全都狠狠踩在腳下。然而,這個男人怎麼回事,說好的渣破天際呢?她當著渣男老公的麵,狠狠打臉綠茶白蓮,渣男老公卻一把握住她的手,關切的問道:“手打疼了冇有?”她又欺負了渣男老公白月光,挑釁道:“你的白月光被我欺負了。”渣男老公卻一把將她拉入懷中:“你纔是我的白月光。”她忍無可忍,“我要和你離婚!”男人將她按在牆上,貼近她耳畔低沉道:“想離婚,這輩子都冇有機會了。”
携系统穿越大唐的赵辰本想做个咸鱼。 没事的时候,种种地、钓钓鱼。 哪想有日,一自称老李的中年男人突然跑过来,说要带赵辰回宫当太子。 赵辰:“当太子什么的没意思,不如我出技术你出钱,咱先在家打打铁!” 老李头大手一挥:“打铁好啊,锻炼身体,要钱管够。” 赵辰:“不如咱挖运河,造福百姓。” 老李头:“好,给钱。” 赵辰“不如咱铺路……” 老李头:“给钱。” 赵辰:“不如……” 老李头:“给……啥,国库空了?” 看到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了十年的国库,现在竟然连老鼠都饿死几只,老李头气的大骂赵辰败家。 却不想第二天,老李头便见万国来朝,说要朝见太子殿下……
花漫漫沒想到自己會穿進一篇宮鬥爽文裡麵,成了書中的炮灰女配。她試圖逆襲,卻發現隻要自己不按照劇情行事,就會心痛如刀絞。既然如此,那她乾脆就躺平當鹹魚吧!但讓人費解的是,那位以陰狠詭譎著稱的昭王殿下,為何總愛盯著她看?……昭王發現自己的耳朵似乎出了點問題。他隻要盯著某個人,就能聽到那人的心中所想。比如說現在,花漫漫哭得梨花帶雨:“能得到王爺的寵愛,真是妾身前世修來的福氣!”然而她心裡想的卻是——“艾瑪,今天這辣椒油有點兒帶勁!哭得我停都停不住。”……(1v1甜寵,雙潔,日更)
十三年后,那個科考落榜的少年郎李臨拿著一塊玉佩上門來要娶晉寧侯府的千金小姐。帝城轟動,紛紛在猜想晉寧侯府哪個千金倒了八輩子的霉,要嫁給這個癩蛤蟆。穿書的蘇莞暗搓搓地想,大伯家的嫡女是重生的,二伯家庶女是穿越的,她這個開局第一場就被炮灰掉的小炮灰,要智商沒智商,要情商沒情商,算了,咸魚點,還是趕緊溜吧。可是沒想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