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李靖又看了李世民一樣,才又道:「其實臣……迄今…都不贊陛下奪門,因為陛下此舉,又開了先河,只恐將來的子孫們繼續效仿,若真到了這樣的地步,那麼這李唐,又有多國祚呢?」
說著,李靖小心翼翼的看著李世民,他生怕李世民震怒,因而顯得小心翼翼,道:「國家該有國家的制度,不能輕易去破壞它。禮法雖然總有許多不近人之。可是禮法也是約束人心,使其安分守己的重要手段。春秋的時候,人們依舊還認可周天子為共主,人們還不敢僭越禮法。可三家分晉開始,人們便視其為無了,於是天下之人,都以士兵的多寡來確定強者,周天子也自然而然,為了諸侯們的玩,人人都要去問鼎之輕重,天下之人,只看重實力的強弱,而不在乎禮法的約束了。於是,天下大,各國攻伐,強者吞併弱者,諸侯之戰,變了國戰,這……是何其可怕的事。」
「臣為將者,曾隨太上皇和陛下,橫掃天下,如今才有了這李唐,才有了這當今的天下社稷。臣願的是,為將者,該以衛青、張騫這樣的人為榜樣,為君王開疆拓土,而宗室之間的殘殺,與軍中絕無關係。此臣的私念……臣……在陛下最困難的時候,不能追隨陛下,念其當初陛下對臣的厚恩,臣確實慚愧的無地自容。可是……臣至今日,也不曾後悔。」
李世民聽罷,不嘆了口氣。
他覺得自己和李靖之間,此番雖是說開了,可還是有這心結的,哪怕把話說開了,仍舊覺得李靖很不夠意思。
可是他很清楚,李靖就是這麼一個人,他之所言,並沒有虛假。
李世民只好道:「朕豈會不知你的想法乃是正確的,只是當時朕到了生死之間,已經顧不得其他了,若當時不手,則死無葬之地。以往的事,就不要再提了,好好做的你的兵部尚書吧。」(5,0);
「喏。」李靖起。
李世民也站了起來,拍了拍他的肩:「朕依舊還是信重卿的。」
李靖一時失態,眼眶微紅,道:「臣豈有不知,如若不然,臣也絕不可能茍且至今日,依舊不失高位,仍舊拜為尚書。」
李世民點頭:「去吧。」
李靖告辭而去。
等李靖一走,李世民臉一下子冷下來,在這殿中踱步良久,而後突然抬起頭,看了一眼張千,冷聲道:「查一查這些年,侯君集在軍中提拔了多人。」
張千心裡一,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什麼,卻忙躬道:「奴遵旨。」
只是顯然李世民的吩咐還沒有完,只見李世民又道:「還要查清楚,還有多人……與他有舊。要查清楚太子與他的關係親到了什麼程度!」
說罷,再看李世民的面,顯得撲朔不定。
………………
第二章送到,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