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這朔方和西寧,難度就大了許多,工期的難度也是極大。
這天策軍需先抵達朔方,在那裡,一路朝西進發。
當然……好就在於,因為沿途都有大量的工地,提前讓人在沿線儲存一些糧食,足以讓這天策軍上下,可以就地進行補給,不必擔心需要大量民夫攜帶補給的問題。
除此之外,隨軍的馬匹也是足夠,可以確保快速行軍。
反正這些皮糙厚的傢伙們,苦頭吃慣了,不至有人掉鏈子。
而陳正泰則帶著護軍營,次日出發了。
他決定帶著武詡同往,關於這一點,李秀榮是支持的,李秀榮知道此次夫君難得出一趟遠門,難免還是有些擔心。而武詡的能力,李秀榮已有見識了,讓武詡跟著他的邊,偶爾出謀劃策,夫君可以早一些回來。
因而李秀榮直接給武詡準了三月的假。
到了二十日之後,陳正泰便已抵西寧。
他這算是第一次出關,眼看著這關外廣袤的土地,也不為之震驚。
其實在上一世,陳正泰是去過蒙古的,在後世,蒙古更多的是荒漠為主,雖然一直都在治沙,可那種荒涼,卻依舊讓人目驚心。
可是在這個時代,草原卻是另一番景象,無數的青草茂盛,那南北朝時期的詩文里,曾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句子,說的便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那風吹到草的低,有一群群的牛羊若若現。
其實這詩句,講的就是朔方一帶的風。
後世的朔方,砂石和黃土,可在這個時代,雨水充沛,草地茂的生長,這草原壯麗富饒,與後世相比,可以說是完全的兩個世界。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陳正泰雖也知道唐朝時候的草原和後世的草原不同,可真正見到這樣的景象,卻還是震驚了。
等到了河西之地時,沿途所見,也不似後世的甘肅一般荒蕪,依舊是四青草,雖無高大的樹木,水土卻是,甚是壯闊。
快抵達西寧的時候,需途徑崔家的一大片土地,在這裡……崔家已經開始建起了高大的塢堡。
在這一片坦途之中,巨大的漢家形制的堡樓讓人遠遠去,不心曠神怡。
塢堡之外,是開闢出來的無數良田,他們挖了許多的渠,將水引至土地上進行灌溉,而後開荒,耕耘,隨可見的是風車,大量的牛馬,被馴養耕畜。部曲的房子,則以村落的形制,圍繞著那巨大的塢堡四散開來。
而在這裡,陳正泰到了殷勤的款待。
那崔志正居然帶著一行族人,在途中等待陳正泰的車駕,來和陳正泰見禮。
陳正泰驚詫的看著崔志正:「崔公不是在長安嗎?」
崔志正笑道:「當初讓人去上書請高昌國國主來朝,我就曉得戰事要起了,所以率先出發,到了關外來,就等著我大唐的軍馬從這裡走過去,殺高昌國呢。只是萬萬想不到,殿下居然親自來了,你我能在此相見。」
陳正泰看著這老狐貍,心裡不免的想,只怕這個時候,這老狐貍正準備捲起袖子來,協助出征的大軍呢,到時候,等大軍攻高昌,崔家也跟著分一杯羹。
要不要這麼激?(5,0);
陳正泰便道:「陛下準我來應付高昌國的事,我一路過來,這沿途都是崔家的土地,見許多麥子都要了,還有大量的土豆地,似乎也要收穫,看來……你們崔家今年要大收了。」
「哪裡的話,現在糧食不值錢。」崔志正笑了笑道:「只是靠這些糧,勉強養活族人和部曲餬口罷了,那棉花才值錢。殿下,既途經了崔家,怎麼有過門不的道理呢?就請殿下至寒舍來,喝一杯水酒吧。」
陳正泰心裡想,這傢伙真是三句不離開棉花啊!
想那高昌人也是可憐,不怕賊,就怕賊惦記。
陳正泰倒沒有拒絕,道:「也好,正好去你家的塢堡里見識見識。」
崔志正滿面紅,其實……他也是第一次來河西,起初的時候,以為這裡很荒涼,可真正到了,卻發現這裡在崔家的經營之下,已不亞於關中了。
他完全可以想像到,假以時日,在這一片新的土地上,崔家將煥發新生,西寧崔氏,依舊將延續百年、千年、萬萬年!
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這纔是男人應該做的事!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從現代穿越而來的楚墨造大炮、鬥奸臣、抓小人、抗侵略、擴疆土、致太平!由一個智商有缺陷的傻太子,一步步走向帝王之巔!
崇禎十七年春,闖軍圍困北京城, 延續兩百七十餘年的大明王朝風雨飄搖, 當是時, 北有滿清多爾袞,南有黃虎張獻忠, 西有闖王李自成,東有海盜鄭芝龍, 值此危難之際, 醫科大學的大三學生劉鴻漸魂穿到一個破落的士族家庭, 靠著一百把AKM, 拳打內賊東林黨, 腳踢北蠻多爾袞,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怀揣著中興大明的夢想, 且看劉鴻漸如何上演一番波瀾壯闊的大明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