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我在大明當暴君 第173章 東南“公知”(第二更)

《我在大明當暴君》 第173章 東南“公知”(第二更)

崇禎繼續道:“宋卿,湖廣省的桑樹林、苧麻種植計劃現在進度如何了”

宋應星道:“啟稟陛下,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在今年承包了10萬畝地,其中5萬畝種植桑樹林,5萬畝種植苧麻,另外湖廣省本省之前有許多桑樹和苧麻,此次的10萬是作為戰略儲備。”

“好,此事等來年二月邱禾嘉到京師來了,再與他好好商定一番。”

桑樹是做什麼的不必多解釋了,養蠶吐綢的原材料。

而苧麻,既是一種中藥,同時還是布料的主要原材料。

中國自古就是苧麻大國,這種植廣泛分布于南方。

主要是長江以南的各省,長江北邊一點點的地域也有種植。

這種植適合在南方種植。

去年湖廣省被整頓后,邱禾嘉到湖廣省任職承宣布政使,湖廣省依然是大明最大的糧倉。

但是,崇禎對這個地方還有另外一個想法,一個大的想法。

什麼大想法

將湖廣省變最大的服裝原材料生產中心。

為什麼是湖廣省

因為它是主角的故鄉啊呸因為從運輸的角度來看,它的地理位置是最好的。

九省通衢,非浪得虛名。

建立在這里,將來無論是東西南北諸省,想要發展服裝業,都會節省不運輸損耗。

例如未來要打通海路,發展貿易,在浙江和廣東設立服裝生產基地,原材料就可以在浙江和廣東本地種植。

Advertisement

可是陜西呢

陸路的綢之路呢

西北的西域呢

陜西如果要打通綢之路,做綢生意,在陜西做大規模的綢生產,原材料從何而來

湖廣出襄,向西北關中即可。

不過此事,要等邱禾嘉回京師述職的時候再好好商議。

崇禎繼續道:“各地行政要繼續支持銀行,明年的任務很艱巨,北直隸、山東、陜西、山西、河南和湖廣,六省要全部普及銀鈔,咱們已經沒有時間了,崇禎三年已經結束了,朕提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崇禎二年二月一日正式頒布的。”

“還有三年時間,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第三年,必須要讓這六個省全部接銀鈔,只有銀鈔普及,田產易才能順利落下來,才能真正解決農田分配的問題。”

崇禎用一句話總結道:“銀行關乎新農政的敗”

眾人道:“吾皇圣明,臣等鞠躬盡瘁”

從銀行離開后,崇禎順道讓王承恩去便宜坊買了幾個烤鴨,打算晚上回去和幾個妹子一起吃燭晚餐,然后好好休息。

他的馬車路過便宜坊的時候,發現排隊的人還真不

便宜坊里面已經坐滿了,許多人買完后打包回家吃。

一些報正在街邊賣報紙,大聲喊著:大新聞大新聞影響很多人的大新聞

崇禎好奇,什麼新聞影響很多人,發生什麼大事了,自己怎麼不知道

等王承恩買回烤鴨,崇禎又讓他買了一份報紙。

他打開一看,微微一怔。

好家伙

原來是北京城到山海關的水泥路竣工了。

這確實是大事,可還沒有上升到大新聞的地步。

畢竟老百姓不太關注這個。

但是大明日報的主編們顯然為了報紙暢銷,玩了標題黨的套路。

不過話說回來了,這條600里長的水泥路竣工了,對老百姓的確有很大的影響。

例如商人們以后想要托運商品到寧遠或者錦州,明顯就方便許多了。

收益最大的當然是朝廷,以后遼東再發生戰事,糧食的調度速度至可以翻倍了。

一路回去,街邊人頭攢,許多人都忙著辦年貨。

其中還有一些工人,他們是去年和今年參與了北京到山海關水泥路建設的人。

以前某些人沒有任何職業,可能乞討為生。

但是現在,他們有錢了

今年的春節,對他們來說,是人生最幸福的。

甚至有的人還帶著妻兒到街邊的餐館下館子,那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以至于這幾天北京城不酒館人都是滿的。

看到這些,崇禎有一種說不出的

很快,崇禎回了紫城,把所有的政事扔到一邊,帶著北京烤鴨就去找妹子們飲酒吃烤鴨了。

宮里已經掛起了大燈籠,太監宮們正在準備大年初一的大朝會。

夜幕慢慢降臨,一夜小雪,銀裝素裹。

臘月二十八日一大早,天蒙蒙亮,崇禎就起床了。

他有早睡早起的習慣,每天的睡眠倒是充足的。

早上必然會跑到武場去練習一番。

他的練得非常勻稱。

待練完后,也會練習箭和擊。

練完后才沖了個熱水澡,換了一衫,回了乾清宮。

此時,王承恩小步快走進來,輕聲道:“皇爺,南邊來消息了。”

王承恩將奏呈遞給皇帝,是溫仁的奏。

崇禎將上面的封條撕開,打開奏疏看完,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現在南京城的報社是關了,卻又搞出了一些說書的。

你還別說,這些說書的,說的容都是關于新政的。

當然,南京關于新政的言論,與北京那是截然不同。

在北京,幾乎所有人都在歌頌新政,歌頌皇帝的英明。

而在南京呢

說書的都在批判新政推行后,導致的極其不好的影響。

例如溫仁的奏疏里就舉了一個例子,說這新農政推出后啊,加重了民間不人的稅,糧食都被朝廷給收走了,民間的糧食減

所以最近南京城的糧價也漲了。

不僅如此,朝廷為了補大同鎮的,還強行在南直隸低價采購糧食。

看到這里的時候,崇禎頓時哭笑不得了。

這尼瑪,這幫人是真的一點節都沒有啊

到底是誰在惡意低價采購糧食

朝廷已經每石1.5兩在采購了,而南直隸之前的正常糧價是0.8兩每石。

看來這是一波收了錢的“公知”在搞事

別以為老百姓不會相信,老百姓真的會相信的。

這個年代畢竟不是21世紀的信息時代,民間輿論的主導權是掌握在地主、鄉紳和那些讀書人手中的。

崇禎走到地圖前,看了看整個大明的版圖。

等年后,李邦華和盧象升就準備擴充中部軍區的戰力了。

是時候東南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