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我能複製戰略物資! 第204章 匪過如梳,兵過如蓖,官過如剃

《大明:我能複製戰略物資!》 第204章 匪過如梳,兵過如蓖,官過如剃

眾將還禮。

    賀人龍走過來,拍了拍李建安,笑道;“(你)就是李建安啊!額們陝西都聽說啦!賊你大!咋長地不像武人,倒像個秀才?”

    李建安笑了,這一口黃土高坡味,太衝了!

    孫傳庭推開賀人龍;“不可放肆!爵爺莫怪,這是個混人!”

    李建安笑道;“沒事。”

    世祖笑道;“我看大夥都累了,坐吧,喝茶吧。”

    當下眾將分坐兩邊,世祖請洪承疇上座,洪承疇謝絕了。

    眾人坐定後喝茶,世祖笑道;“聽聞督師連番大捷,不知況如何?”

    洪承疇笑道;“這一趟出兵還好,剿滅流寇十七,共五十八營.”

    山東眾將聽了大驚失,好大的戰功啊!

    世祖問;“不知有哪些?”

    洪承疇道;“我與孫大人合兵時日不多,請孫大人先說說?”

    孫傳庭起,向眾人拱手;“本督出兵一年有餘,去年剿滅聖世王、瓜背王、一翅飛、鎮天王四十七營,招蠍子塊、張妙手、過天星、大天王四十三營。”

    “去年末,過天星、大天王降而複叛,與混天星合兵作,本督剿滅一部分,如今過天星、大天王已然歸降。”

Advertisement

    山東眾將連連點頭,對孫傳庭的戰功頗為認可。

    孫傳庭坐下來,也是非常驕傲。

    楊文嶽有些擔心,在他的記憶裏,過天星應該姓張,此人已經投降五六回了,如今又降,隻怕哪天又叛變了!

    其實並非是這些叛軍流民毫無節,這裏麵有深刻的經濟問題。

    簡單說一下況;

    為什麽造反打糧?因為

    朝廷;“別反了!給你糧食!”

    流民;投降!

    朝廷;“困難了,糧食緩一緩。”

    流民;反了!

    朝廷;“別反啊!糧食來了!”

    流民;投降!

    朝廷;“困難了,喝幾天稀粥!”

    流民;不行了,反了!

    朝廷;糧食來了!

    流民;降了!粥裏怎麽有沙子?

    朝廷;吃完這頓,解散回家,各自種地去!

    流民;那不行!天災人禍,田地荒蕪,隻有抱團才能活下去!你解散吧,我去找其他“營頭”

    洪承疇;“殺降!”

    流民;賊你媽!去找“義軍”,跟“洪老九”拚了!

    流民口中的“義軍”,就是朝廷口中的“叛軍”

    有些人稱呼“流寇”或者“農民軍”或者“義軍”

    其實也對也不對,因為營頭太雜,什麽人都有。

    這裏有本就是山匪強盜,後來當“流寇”的。

    有迫的農民,揭竿而起的“義軍”

    也有原本是軍,直接抄家夥搶大戶的“叛軍”

    不過十幾年打下來,其實流寇和義軍基本打沒了,現在活下來的,基本都是原來的“叛軍”

    有人認為李自和張獻忠都是迫的農民,其實不是的。

    李自造反的時候,其實是明軍邊軍中的把總,是有編製的正規軍將領。

    他造反的時候手下有五百多人,不僅有馬隊,火銃,還有現的火炮。

    李自原本接到命令,是去保護皇帝和後金作戰的,結果走到半路斷糧了!

    無可奈何,李自不想看著隊伍散架,搶了地方(你就該供應軍糧!),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張獻忠造反的時候,是地方上的捕頭,還代理典史的職權。相當於掌管地方治安部隊和司法

    有人說張獻忠造反是謀已久,這話隻是傳言。他造反的起因是流民去搶大戶,張獻忠帶人去保護。

    結果到了地方,張獻忠發現流民太多,都瘋了,所以他沒敢上前。

    大戶被搶了,要告張獻忠玩忽職守,還讓他賠償。張獻忠心想;“賊你娘!老子為啥打生打死保護你們!”

    所以張獻忠想開了,召集兄弟帶著流民一塊搶,他還了流民的“大英雄”

    “剿匪”剿到現在,還存活的營頭,都是明朝中下層軍的“創業隊伍”

    除此之外,就是半路出家的軍“流寇”

    在圍剿“流寇”的軍中,經常有糧餉供應不上的況,有些軍直接變“流寇”

    等糧餉到了,他們有恢複份。

    有些兵被流寇打敗了,俘虜了,變流寇。

    等軍打敗流寇時,他們又反正了。

    還有些原本的流寇,到朝廷招兵,去攻打其他流寇,軍“流寇”

    比如“白閻王”白廣恩,他就是流寇變軍。

    在“軍”和“流寇”之間反複橫跳,為許多營頭的基本作。

    比如張獻忠,他投降過七八回,還曾幫助兵剿滅其他“流寇”

    有人說李自沒投降過,這絕對是一種誤解,李自投降過兩三回,後來洪承疇殺降,他就不再投降(詐降不算)了。

    “流寇”是朝廷的法,在民間,老百姓不分兵還是流寇,稱呼是“兵匪”,和“賊”

    反正誰來了都搶我,沒必要區分,就算你區分了,明天他又變了!

    匪過如梳,兵過如蓖,過如剃!

    世之難,概莫如此。

    洪承疇待孫傳庭說完,站起來;“本督兜兜轉轉,出兵已近兩年,剿滅六二十七營,老回回,革裏眼,改世王全軍覆沒,九條龍生死未知。”

    “另降闖踏天、曹、張獻忠三軍。”

    “年初,與孫大人聯營,在南原大敗李闖王。”

    “李自敗走深山,邊隻有十七人,算上他才十八人。”

    楊文嶽大驚失;“正好十八人嗎?都是男人嗎?”

    眾人臉驚變,有些人也知道那個歌謠。

    洪承疇微一沉,笑道;“確實十八人。白總兵親自帶人追擊,李賊一夥帶著家眷逃到商山。”

    “在山坡前,因家眷和車輛無法進山。李賊與手下十八人,親手斬殺妻妾子43人,隻有一婦存活。”

    “那婦親口所講,正好十八人。”

    眾將驚駭震怖,臉都有些難看。

    洪承疇笑道;“眾位無需擔心,小兒遊戲歌謠,如何當真!”

    世祖起拱手,笑道;“督師言之有理,我大明連著兩場大勝,中興之勢泛起,小小李自,何足道哉!”

    洪承疇笑道;“聽聞山東諸君大勝賊虜,我等不勝欣喜,還未請教戰果如何?”

    哈哈哈,世祖控製不住地笑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