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尋寶神瞳 第232章 紀曉嵐傳硯

《尋寶神瞳》 第232章 紀曉嵐傳硯

第232章 紀曉嵐傳硯

南宋窯,於餘杭,乃爲供而制,負盛名,可謂上品重,寥若晨星。其簡潔端莊,唯覃奧淵涵可達, 證故時匠人神技巧思,盡諳瓷韻致,窯火斑斕,看盡一代思,出窯品時,溢散趙宋文士雅調。

這段文字是對南宋窯瓷的由衷讚

能夠淘到一件這樣的品,李墨自然要自己收藏。

仔細又看了一遍,這個青釉八方弦紋瓶沒有毫破相, 非常難得。

窯不像明永樂時代以後, 凡是窯出品的都會在底足有標準的方款識,再加上南宋窯傳下來的品不算多,大部分還流落在國外博館或者私人收藏家手裡,所以每一件真品出世都難以去辨認它的真僞,也容易被誤認爲是高仿品。

李墨不爽了很多天,此時終於可以一吐心中鬱悶。

“師姐,幫我小心包裝好,回頭我要放到銀行保險庫裡。”

其實放家裡也很安全,不過不怕一萬, 就怕萬一。他今天在潘家園遇到那個腳殘廢的男人後一直有不好的預,總覺那人出現個太詭異。

包裝好青釉八方弦紋瓶後, 李墨把那個高底座老硯臺擺放到眼前,在這個裡面還藏著一塊硯臺。

他在秦家大院發現的是硯中硯, 找出一塊孤品蘇軾藏硯,這次不知道是誰留下來的寶硯。

李墨先把老硯取出放到一邊, 然後仔細觀察整個海南黃花梨木盒子, 外表沒有華麗緻的雕刻,所以看不到任何開啓機關的特別之

Advertisement

不在外就在

他把裡面放硯的定製綢和泡沫墊取出,下面還有一塊活層板。只是這塊層板用木榫結構固定,李墨沿著盒邊,找到一個略微凸出來的小塊,用力一按,那一圈固定的木榫結構全部彈起。

古人智慧無窮。

取出那塊層板終於出底座藏著的東西,用一塊布料包裹著。

“還真有東西!”

不知道該怎麼形容自己的心,這個師弟太妖孽,難怪能三番五次撿到大

李墨取出那塊布包著的老硯,布料時間太久已經完全氧化發黑,輕輕一就破壞。

他小心剝開黑布,出裡面硯臺真面目。

此硯臺長約30釐米,寬約20釐米,高約5釐米。外形屬於黃金分割比例,長寬適當。硯臺材質屬於松花石硯,形態呈外方圓。

硯臺雕工細,經過歲月的洗禮,非常的圓潤。呈現非常古樸的玉青,並呈現出主人使用的痕跡。

這塊硯臺正面有詩, 有三方印章,還有製作時間。

“這硯臺主人是閱微草堂堂主紀昀, 製作於乾隆五十年秋。”

李墨的聲音都大了幾分。

“你是說這塊硯臺是紀曉嵐的?”陳靠近了點,仔細看向你硯臺表面的字。

“不錯,這是紀曉嵐傳硯,上面有他的三塊印章。師姐,你再看這首詩。”

硯臺正面的詩刻的是杜甫的《登高》:風急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師弟,你別逗我,杜甫的詩我還是很悉的,這首刻詩本不完整,缺了好幾個字。紀曉嵐好歹也是大清朝的一代文豪,還能犯這種低級錯誤。”

李墨卻笑笑,拍了下手掌說道:“從這首缺字的詩來看,反而更加進一步證實這是紀曉嵐的真品硯臺。”

不解。

“我曾經讀過一些紀曉嵐的文章,他最喜歡減詩詞,把風急天高猿嘯哀中的天高猿省略,把無邊落木蕭蕭下中的落木蕭省掉,把萬里悲秋常作客中的客字省掉。你再仔細讀一讀,整首詩並沒有顯得生,不通暢,反而另有意境。”

讀了讀,搖搖頭。

“這首詩的意境估計還要結合當時紀曉嵐所的環境,我回頭諮詢下京大做史學研究的教授,或者通過這個硯臺製作時間,這首減字詩能搞明白當時的社會環境。”

“師弟,那這個紀曉嵐傳硯價值多?”

“目前紀曉嵐傳硯還是有七八塊的,基本都在私人收藏手中,以拍賣記錄來看最貴的也要兩三千萬,普通一點的幾百萬,我手中的這塊怎麼也要過千萬了。”

李墨已經有了一塊孤品蘇軾藏硯,所以這塊紀曉嵐傳硯不準備自己收藏。

“師姐,明天上午我們去琉璃廠,再去那邊的古董店轉轉,運氣好的說不定還能遇到不錯的。”

自然一口答應,也終於明白爲什麼李墨要一口氣買下兩個博古架上的所有瓷,主要還是不想引起人的注意。

上午出去轉一圈就撿過億的寶貝,這掙錢速度快的嚇人。

李墨看完硯臺正面,習慣的翻過來看硯臺背面。然後整個人就不淡定了,在硯臺背面還有一首詩。

這首詩是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風飄絮,世浮沉雨打萍’。

而最後題銘者是:曹雪芹。

李墨還以爲自己看花了眼,沒錯,在紀曉嵐傳硯背面還有曹雪芹的題銘。如果不是異瞳已經判斷出這是紀曉嵐真品,他都懷疑是後人臆造。

他仔細看看字,明顯有工匠手工雕刻的痕跡,而不是機雕刻。

如果僅僅是紀曉嵐傳硯,他還真沒有自己收藏的意向,可現在有了曹雪芹的題銘,那意義完全不一樣了。

用現在的眼來看,如果紀曉嵐算得上是大清朝的一代文豪,那曹雪芹就是一代文宗。

他的《紅樓夢》被稱之爲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引發了無數人去研究,去探索,其文學甚至可以排名爲四大名著之首。

紀曉嵐和曹雪芹出現在同一塊傳硯上,那裡面蘊藏著的歷史意義就非常值得人去探尋,去尋找答案。

“師弟,這塊硯臺真是紀曉嵐真品?”陳看到了背面的曹雪芹題銘,忍不住小聲問道。在的認知中,這兩個人似乎沒有什麼集。

“肯定是真品。”李墨毫不懷疑,他把紀曉嵐傳硯放進高底座海南黃花梨木盒中,起說道,“師姐,我要去京大一趟,要解開這個迷題還需要請教研究歷史的教授。”

等解開這個迷題,這塊紀曉嵐傳硯就要陳列到古韻軒博館中,富他的藏品。

將其餘古董暫時放保險櫃裡,然後和陳一起出了門,回家,李墨徒步走向京大。

一邊踩著厚雪,一邊打電話給朱教授。

“老師您在家嗎?”

“和幾個老朋友在家麻將呢,你在家閒著沒事的話過來坐坐,中午一起吃火鍋。”

“老師,我在潘家園淘到一個紀曉嵐傳硯,正面有詩有印章有時間。而在背面還有曹雪芹的題銘詩,我想請老師幫忙解的。”

嘩啦啦,那邊傳來麻將撞雜的聲音。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