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尋寶神瞳 第187章 顛覆般的解釋

《尋寶神瞳》 第187章 顛覆般的解釋

第187章 顛覆般的解釋

吃著海鮮火鍋,配著海鮮燒烤,再小酌幾杯酒,擡頭看星空,低頭食,此此景讓三人胃口大開。

“我一喝就倒,我以茶代酒陪你們喝點。”

三人邊吃邊聊, 鄭斌剝了個大蝦,沾點麻辣醬放進裡嚼幾口說道:“新鮮。”

“我一朋友開的,放開肚量儘管吃,隨時增加。”

黃治覺得湯好鮮,喝了幾口,然後說道:“李墨, 你是鑑寶方面的高手, 我想問你個問題。我曾經也看過有關和氏璧的記載,大多數學者專家都認爲和氏璧是藍田玉做的,可在博館藏寶庫裡我們親手取出來的卻是極品和田玉做的,這裡面會不會有問題?”

“這也是我的疑,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嗎?”鄭斌是京大助教,所以對歷史還是比較悉的。

李墨夾了塊水煮花生米,一邊吃著一邊說道:“和氏璧是華夏曆史上著名的玉,在春秋戰國流傳的那數百年間,被奉爲‘天下所共傳之寶’,爲天下奇寶。在這之前,關於和氏璧是什麼玉, 很多史學家都研究過, 說法不一。總結來看,主要有五種猜測。”

“第一種猜測:和氏璧是獨山玉。獨山玉的產地和卞和生活之地比較靠近,所以猜測是獨山玉的可能較大。然而獨山玉早在新石時代晚期就已被開採利用,至卞和所的春秋時期已普遍流傳, 楚國的玉石鑑定高手們沒理由不識獨山玉。”

Advertisement

鄭斌和黃治仔細品一下, 是獨山玉的可能還真不大。

“第二種猜測,說和氏璧是拉長石。唐末有一個道士庭,他曾隨唐僖宗蜀避禍,親眼見過傳國玉璽,所以他是這樣記述的:側而視之碧,正而視之白,這種現象符合拉長石的變學效應。但拉長石和玉石眼看有明顯的區別,而傳說中的和氏璧是玉璞狀,有較厚的皮殼,拉長石卻未曾見到似有皮殼的形態出現過。”

“所以我認爲這第二種猜測可能也很低,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是,他的描敘是針對傳國玉璽,這是建立在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製作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但如果兩者毫無關係呢?”

“還真是這樣,如果傳國玉璽本不是和氏璧所製作,那這種說法也的確不立。”

黃治點點頭,認同李墨的判斷。

李墨笑了笑,吃了幾塊八爪魚,繼續說道:“這第三種猜測,和氏璧是綠松石。元代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稱:傳國玉璽彩青綠而玄,彩照人,這是綠松石的一個特徵。但這種結論和第二種猜測是同樣的破綻,都是建立在傳國玉璽是和氏璧所制的基礎上。而且第二種和第三種對傳國玉璽的描敘有差異, 所以這也是破綻。”

李墨用茶和兩人了下酒杯,示意他們可以多喝點。他還比較喜歡吃火鍋,清湯火鍋中的海鮮能保留更多的鮮香味道,而燒烤後吃的多是孜然味,胡椒味等。

“李墨,你繼續說。”

“第四種猜測說和氏璧是藍田玉。秦始皇統一華夏後,確實曾令玉工雕琢過一枚皇帝玉璽,稱之爲‘天子璽’。據史書記載,此璽用藍田白玉雕琢而,螭虎鈕,又說是龍魚鳥鈕,玉璽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在當時大秦一統天下,要製作天子璽,那所用的玉自然也是當時最好的玉,莫過於和氏璧了,所以才猜測和氏璧就是藍田玉。”

李墨沒有說結論,而是繼續說道:“這最後一種猜測就是和氏璧是和田玉。卞和得到的是璞玉,璞就是藏有玉的石頭,外面是石頭,玉藏中間,正符合和氏璧‘玉璞’的特點。加之藺相如提到和氏璧“有瑕”,這瑕就專指玉。那個時代的玉德說多次提到和田玉的‘瑕’問題,因此才推測和氏璧是和田玉。”

鄭斌聽到這裡還是忍不住說道:“雖然和氏璧已經出世,被證實是和田玉,但我還有點疑,這和田玉的產地本和楚國不符啊。”

黃治也有這樣的疑

李墨只好說道:“有這樣的疑也正常,不過如果我們要追求源,那疑更多。關於和氏璧最早的記錄出現在《韓非子》一書中,容你們大概都清楚。我就說說其中的疑點,首先第一句是‘: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我的疑是,卞和不是玉匠,他憑什麼斷定石中有玉。至於後一句‘奉而獻之厲王’,我覺有點扯。”

“春秋時代,一個普通人是想見就能見到諸侯王的?肯定是需要達貴人引薦,那你們覺得如果真是有好玉,那些達貴人不會有心思?還能讓他有機會面見厲王?”

兩人聽的一愣一愣的。

“後面又說到卞和先獻玉璞於厲王,再獻武王,被先後廢掉雙足。你們說卞和是不是個二愣子,如果他真的篤定石中有寶玉,爲何不先找人將之解開,然後再把玉再先給大王?非要抱著一塊石頭去獻大王,被廢了一足後還一筋再去進獻,再被廢掉一足。”

呃。。。

鄭斌和黃治相互看看,這李墨說的好像太有理了。在春秋時期,一個普通人抱著塊石頭去忽悠大王,這是冒著被殺頭的風險,他想要幹什麼?這怎麼說也完全說不通啊。

“所以說《韓非子》中有關和氏璧的記載容,我覺就像現在寫小說的手法一樣,容總要跌宕起伏。你們說,如果《韓非子》中記載的容是杜撰的呢,那和氏璧的原石來自哪裡誰能說的清楚,說的明白。”

鄭斌搐幾下,突然輕輕一拍桌子說道:“我靠,聽你這麼一通顛覆般的解釋,我都找不出反駁的地方。”

“哈哈哈,所以在這之前和氏璧是什麼玉,世人怎麼猜都行。但今天它已經出世,正好給世人一個最終的答案,和氏璧就是極品和田玉。”

李墨端起茶杯,笑著說道:“都是閒著聊聊,你們別停筷子,多吃點。”

“難怪你能爲鑑寶高手,就你這樣的知識積累,我是塵莫及。”鄭斌慨不已,他都三十多歲了還是個助教,而李墨如此年輕卻能獨當一面。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