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歲歲平安 第413頁

《歲歲平安》 第413頁

盯得太,采辦婆子們心中有怨氣,反而于辦差不力。

管賬嬤嬤很怕自家夫人要明察秋毫,讓難辦。

佟穗沒看那些,人至察則無徒,這個道理還是懂的。

下午,佟穗用半個時辰讀書半個時辰練字,再與兩位妯娌說說話,便換上一套細布裳,帶著阿福出門了。

清化坊離北市才三里地,天氣又好,主仆倆步行過去的。

城的南市最繁華,足足占了兩個坊,北市只占一坊,卻也各種鋪子應有盡有,十分熱鬧。

綢緞莊、首飾鋪、茶樓、酒肆、鋪魚肆,佟穗挨個逛了一遍,時而花上幾文錢,跟各鋪子伙計打聽一些事。

路過周家的醫館,佟穗也去里面坐了會兒。

周景春最先看到外孫,急著問:“你是哪里不舒服嗎?”

佟穗笑道:“沒有,看書看累了,出來走走,經過這邊來瞧瞧您。”

周景春:“想我了就去坊里等著,醫館里都是病人,你還是來吧,免得被過了病氣。”

祖孫倆在里面說話的,佟穗問:“外祖父,醫館收到的診金去掉藥材伙計工錢各種開支后,能賺多?”

Advertisement

周景春:“咱們家醫館小,只我跟你舅舅表哥三個坐館郎中,一個月能賺十兩吧。”

佟穗:“那如果你們三個都是我花錢請來的,你們仨的工錢每個月得多?”

周景春笑笑:“給你算親價,三人一共六兩好了。”

越是厲害的郎中聘價越高,周景春一人,真正的聘價至也要五兩。

佟穗:“所以醫館純賺的也就是四兩。”

周景春點頭:“可以這麼說,想多賺也行,診金收貴點,不過那樣很多百姓就看不起病了。”

周家的醫館,無論在衛縣還是城,診金都是最實惠的。

佟穗:“那您開醫館,需要商稅?”

周景春一聽,終于明白外孫在琢磨什麼了,這丫頭,自從跟了老爺子在軍營做事,好奇的東西也越來越雜。

正好有空,周景春就給外孫細細講了起來:“醫館也好,其他商鋪也好,剛買鋪子或是租賃鋪子時要給市坊司一筆鋪面稅,每一百兩取一兩稅錢。完這筆稅,以后再半年收一次商稅,按照二十取一的算法,比如說一年賺了三十兩,就要一兩五的稅錢。”

佟穗:“現在的田稅也是二十取一,這麼說田稅跟商稅是差不多的。”

周景春:“律法規定是一樣的,可田地收府能夠稱量出來的,經商收卻不一樣。像咱們家的醫館,咱們老實,按實上報一個月賺了四兩,可遇到那種頭的,他在賬本上做手腳,說自己只賺了一兩,府能如何?本沒法查。”

佟穗沉默片刻,又問:“前幾年你們在衛縣開醫館,田稅都漲到十取四了,商稅有變嗎?”

周景春:“那倒沒有,一直都是二十取一,頂多貪們巧設名目或是勾結地流氓來多收一些錢。”

佟穗:“奇怪,朝廷那麼缺銀子,為何不加收商稅?”

周景春著胡子笑:“這個我就不知道了,你得去問……”

周獻突然在外面敲了敲門:“祖父,魏相來了。”

佟穗:“……”

周景春給解釋道:“魏相有肩頸上的老病,咱們南下行軍時他就在我這里扎了幾次針,進京后他每個月也仍會來個一兩次,趕巧這次被你撞上了。”

說完,他去外面迎接魏琦。

佟穗坐著沒,此時只是一個醫館郎中的外孫,魏琦也只是一個來就診的病人,外祖父去迎很正常,出去了,容易被其他病人注意,把私事傳大事。

稍頃,周景春領了魏琦進來。

魏琦一,進門時正抬著一只手左邊肩膀,姿勢可謂不雅,突然瞧見坐在里面的佟穗,魏琦作一頓,面上出一尷尬來,轉瞬又恢復如常。

佟穗離席,行禮道:“我來探外祖父,沒想到還能有幸得遇魏相。”

魏琦苦笑:“這有何幸的,我不得不用來周老這里。”

佟穗忙道:“是我失言了。”

周景春:“我要為相爺針灸,阿滿你先出去?”

這是一個診間,里面有兩個鋪位,中間設有擋簾。

在魏琦略帶疲憊的目中,佟穗扯過擋簾,背對著這一側坐在另一個鋪位旁邊的板凳上,輕聲道:“你們忙,我正好有些事想請教魏相。”

魏琦:“……”

周景春無奈地搖搖頭,一邊準備針灸的針,一邊跟魏琦解釋自家外孫著了什麼魔:“你說,一個小姑娘,還好奇起這些事來了。”

魏琦本來有點埋怨佟穗過于不拘小節,聽完周景春的話,他卻欣起來,隔著簾子道:“夫人以小見大,天下員若有這份敏銳該多好。”

佟穗:“那麼相爺可以為我解嗎?為何前朝朝廷不停增加田稅,商人比農戶更有錢,商稅卻不曾變過?”

魏琦:“其實前朝武宗皇帝勵圖治期間,林相有提議過增加商稅,可此提議才出,立即遭到了文武百的反對,地方更是鬧出過小販毆打稅的慘案,武宗、林相為了朝局安穩,只好放棄了商稅改革。”

佟穗:“這是為國庫增收的好法子,文武員為何反對?”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