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宮追悔莫及 第305頁

《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宮追悔莫及》 第305頁

世家臣權面對君權,是一強俱強,一弱俱弱。

再說之前衛覦取西平、鄢陵,荊州在后方也沒出力策應。眼看衛覦就要攻下,一人獨占皇宮的寶庫,你謝刺史能半點想法皆無?

若真等到衛覦羽翼滿,回過頭來,謝氏父子倆老子占據

的襄樊,和兒子駐守的壽春,便是首當其沖的兩個兵家必爭之地。

素有“風流刺史”譽的謝明公,何去何從?

-

中書省。

自從中書令換了人,殿外的一塊四方階臺上便多了一只棋子席褥,一頭漆發如墨的老頭子做完了事,便來這里曬太

另一位須發雪白的老人從后面走來,隨著席上老人的目遠眺,“何可觀?”

衛崔嵬未回頭,臂低:“長安何如日遠?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顧沅一時默然。

這兩位看似尋常的老者,便是如今在廟堂上,與華宗世家相對的清流儒士之首了。

衛崔嵬北又道:“覦兒六七歲讀漢書,就立志長大要做個將軍,破虜復國。當時人皆笑他人小口氣大,我卻怕他真的做到。今日他真的有可能要做到了,我又怕世人,”

Advertisement

不容他。

顧沅道:“無論如何,我定保住你這老伙計的命。”

“覦兒的命呢,你保不保?”

顧沅又沉默良久,方道:“他若打完仗回京復命,繼續做大晉的大司馬,我會盡最大能力彈下朝野對他的惡意,與他一道匡正社稷。”

倘若衛覦敢占據北方稱霸——

他縱使知道那孩子一生活得艱難,也必得阻上一阻了。

只因顧沅這一世只為晉臣。

他只知盡忠黎元,不會徇私枉法。

胡人固然當滅,但如果剛打完北方再轉頭斗,天下必然又會陷新一的大

這不是顧沅期看到的結果。

衛崔嵬聽了也沒什麼意外,笑了笑,看著落在掌心的柳絮。

“那兩個孩子,過的惡意又何曾了……”

-

豫州,壽春。

謝止自來豫州后,理的政事一向與父親共,而襄樊那邊的事,阿父偶爾也會致書來與他閑談一二。

這日謝止便收到了荊州的來信,只見父親在信中寫道,春日漸暖,他與門客著木屐,持筇杖,日登峴山,品佳釀,賞桃花,觀風景不勝收。

信末帶了一筆閑話,說京中諭令荊州軍部開拔,卡住兗州軍退路,以備不虞。

家書到此戛然而止,謝止卻驚出一冷汗。

他馬上鋪紙,濡墨,寫了封信回致父親,勸說父親切勿在此綮節上與衛覦為敵,壞了收復的百年大計。

謝止對衛覦和簪纓這兩年的行事不置可否,但至,胡人被打得節節敗退是真,河南一帶收復了不舊日漢室城郭也是真。

而他治下的豫州,據當年簪纓給出的幾條策略基礎,也漸漸步上正軌。

今時郡中百姓的安定足,與他剛來時的一團烏煙瘴氣已不可同日而語。

他只認他看得到的事實。

若他謝家男兒也有機會提槍上馬,只可同仇敵愾,豈能在背后同袍一刀?

這封信到得襄樊已是三月中旬了。

彼時荊州刺史謝韜,正攜門客僚屬在峴山的檀溪旁聽笛對弈,家人送來信時,謝韜正陷長考。

他接了信,目淡淡掃過,隨即笑了一聲,收回袖中。

門客見刺史神優容,似有驕豪之,相問何事。

謝刺史隨意地擺下了手:“小兒輩瞎心,下棋,下棋。”

-

“軍師,謝韜部曲過禹州后,就地安營駐扎,再無前進助陣之意。”

坐落在北郊五里的中軍大帳中,斥侯向徐寔回報道。

徐寔聽后,終于吐出中一口擔憂之氣,捋須激那位在他們大軍背后的謝府君的決斷。

“這個時候,不幫倒忙便是最大的幫忙了。”

前線兩軍卷甲相接的戰場,喋滿地,一片烽火狼藉。

這一日,旍鼓彌日、矢石不息的城東戰線,被敵方連續猛攻的北魏兵終于抵抗不濟,被大晉北府軍撕開一個缺口。

衛覦乘勝,親領甲兵搗向東城門。

簪纓到達尹家堡這日,是三月十五。

下了馬車,到溫暖的春風吹拂,一雙秋水明眸不西面。

不知間不容的廝殺陣里,可有裘可穿?

與此同時,兩路驍騎正從一西一北,向尹家堡疾速進軍。

第118章

簪纓在來尹家堡之前, 便聽說此地戍守森嚴。

及車隊行至,只見眼前的高堡外圍參木環繞,攢植森拱, 藤蘿翳于上, 鶯鸝鳴其間,正中的黑漆鐵門則閉。

上有戍樓箭垛,前有拒馬柵欄。

再向北,更有塹壕高墻,以黃河對面的外敵侵。

這座固若金湯般的鐵堡, 當真將拒人千里四個字現得淋漓盡致。

簪纓眸微沉, 命手下向堡門的巡值之人拜上名刺,求見尹堡主。

等待的空當, 過車廂的鏤花窗,向嚴蘭生嘆笑一聲:“當真辛苦你了。”

嚴蘭生已下馬候在車邊, 聞言會意一笑, 語氣自然親近,“別被這陣勢嚇倒了, 尹真其人嘛, 的確不近人得很, 然他孝順, 奉養的舅父是位孱心慈的明公。主公若想得尹家堡,可從此人上打開缺口。”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