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宮追悔莫及 第241頁

《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宮追悔莫及》 第241頁

他簡直挫敗之極。

簪纓的確因為走得太急,六神尚未完全歸位,忘了檀順還在營中,被他當面揭穿,臉皮發燙,抿強作鎮定:“阿寶……沒有的事……嗯,你在營中如何,此番是留守京口,還是隨軍去兗州?”

檀順扯角:“我一個小兵,資歷還不夠,上頭令我駐守在京口,我聽令便是了。”

外頭都說衛覦帳下是個調教人的地方,檀順原也是個桀驁年,不知這個把月在京口大營中是如何摔打的,而今已然以北府兵自居,對軍令心悅誠服了。

他答完,目仍灼灼落在簪纓逸麗無方的面容上,流連不舍。

年低聲輕問:“阿姊,你不會喜歡我的,是不是?”

他雖年輕,又不是傻。

一個子對他有意無意,有沒有從無意到有意的可能,他還是知得到的。

簪纓啞然。

檀舅舅養出的兩個兒子,說話真是如出一轍地坦直白,不給人留回轉余地。

他既問了,簪纓也不想分別后再讓檀順徒留不可能的念想,便道:“阿寶你有自己的路要走,憑你人材,將來定能建功立業,舅父也會因你欣。只是在軍中千萬時時保重自己,命為先。”

Advertisement

二人一人在船,一人在岸,相隔一線江水,隨著風帆鼓船只,檀順在岸上隨船前走,聽聞這番叮囑,無聲笑了笑。

年沒應下,只昂頭道:“將來必令阿姊刮目相看。”

他無法離營太久,話既說盡,從懷中取出一只紅繩穿的三角黃紙,“準備倉促,阿姊莫嫌,此去常樂,一路順遂。”

怕風大吹走紙符,檀順拔下發簪以線纏之,輕輕拋至簪纓懷中,而后策馬回還,在馬鞍上背揮手。

簪纓目他的影消失,低頭看去,只見懷中是一枚手折的黃麻紙,上頭有一個紅筆寫的“禹”字。

-

其后由江淮,水陸替行路,去往穎東。

至淮南郡時,杜掌柜被一隊兵衛護送回來,順利與簪纓匯合。

杜掌柜一進驛館,水還未及喝上一口,便風塵仆仆

地向簪纓回報:“同徐寔初步商議的結果,先向竟陵王部曲輸送三千萬錢,良馬八千。緡錢不利運輸,就在各地的唐氏錢莊換金鋌。只這運馬一條,怕不易瞞過北朝耳目,大司馬會派人全力接應。 ”

簪纓聽后頷首。

給杜伯伯倒了杯熱茶,心中有一句話想問,都已張開,又微垂睫羽,不好出口。

杜掌柜顧著差為先,未留意小娘子神態,又告知說,大司馬分兵水陸兩路,大部隊由巢湖-淝水一脈水路先去兗州,自己則領一萬人沿廬州-義一路行進,路過荊州拜訪了刺史謝府君,其后由荊州邊境兗州,此時應已到了新軍府了。

簪纓聽著,圓潤的指甲在案上輕輕劃撥,聽見小舅舅去拜訪謝府君時,不由想到小舅舅如今督領南朝大半軍事,一家獨大,不說京中林立的世家對此坐立不安,西北蜀王亦側目。

幸而坐鎮荊州的謝府君,是數支持北伐之人,在先前的兗州之戰中配合小舅舅聲東擊西,這才有了奇襲的勝果。

那位謝君,是謝既漾與謝止姐弟的父親,觀子,便可知其父格必然不俗。

若小舅舅能與荊州謝府君好,也算一重力,多一個助力。

正漫漫想著,又聽杜掌柜道:“對了,走前大司馬有句話托仆帶給娘子。”

簪纓一下子抬起眼,“小舅舅說什麼?”

杜掌柜先前見小娘子形容蔫蔫的,還以為是因為路途勞頓,神不濟。等提起大司馬后,忽見小娘子眼神亮如星辰,他心頭模棱輕跳,下意識看了小娘子后的妻子任氏一眼,而后才道:

“大司馬說,他能找到一朵,便能找到第二朵。”

只這一句。

任氏與春堇都一頭霧水,唯獨簪纓聽了,目一瞬溫如水。

這句話好似一句加的言語,一聽便懂了,小舅舅所指的是毒龍池中蓮。

他在安,莫為此提心吊膽。

卻又如此輕描淡寫,不肯明說一句。

他在回避什麼呢。

簪纓憶起那日他扣著手腕,一字字問“我會喜歡誰”時,暗晦凌人的眼神,心頭遮上了一層云霧。

那霧手可撥,可遲遲不出手去,只是出神。

杜掌柜將該代的都代畢,問小娘子這一路可還太平。

簪纓回神點頭,任氏接口道:“旁的都太平,一路住的都是唐氏分號提供的驛館,不敢怠慢娘子,有幾個郡縣的令君前來結,娘子好清靜,能推的亦都推卻了。只是你進來前,難道沒瞧見驛館對面的柿樹下,停著一輛青繒馬車?”

杜掌柜想了想,像是有一輛不起眼的馬車,他也未如何留意。“怎麼?”

“你道那是誰?”任氏提到此事牙便,冷笑道,“是傅氏的那位高才傅則安,一路在后頭跟著咱們小娘子呢。”

之前出京之時,任氏便見此人尾隨在后,后來到了京口,那人進不來軍事重地,任氏等只以為他自知沒趣走開了。沒想到他們坐船離城沒多久,傅則安又遙遙地跟上了,他們走水路,傅則安也雇大船隨行,他們走陸路,傅則安也棄舟乘車。

小娘子子安淡,不放在心上,讓他們也不必理會。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