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宮追悔莫及 第240頁

《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宮追悔莫及》 第240頁

是在昨日喝完那碗酒后,一切都變了。

簪纓抬眼向北固山的方向,道:“好。”

他的安排,聽從便是。

這麼輕易就同意,也無刨問底,讓徐寔意外之余松了口氣,“主公撥一千銳隨同小娘子上路,保護小娘子周全。”

簪纓想想卻搖頭:“人數太多,我用不著,一百足矣。”

這件事上徐寔可不敢更改,“此是主公親自定下的,有備無患,小娘子還是帶上吧。”

簪纓堅持道:“我已有扈從,所行之皆在小舅舅勢力遙領的州郡之,沿途又有唐氏人接應,危險不大。這一千人跟著我,陣勢太大引人注目是其一,且我知北府不缺兵,但騎兵難得,聽聞一千騎,足以陷萬人之陣,小舅舅赴兗在即,用人,這些兵士在前線派得上大用場,跟隨我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試想練兵千日,到頭來不能征戰沙場,卻了一介子的扈從,他們敬重大司馬,口中不敢言,心豈非憋悶。”

收下一百義從是領了小舅舅的心意,依簪纓的意思,這一百人都換守輜兵才好,不占北府的銳兵力,只不過知道小舅舅必不會同意就是了。

Advertisement

徐寔仍舊不應,他心中雖也覺得撥出一千人有些夸張,但一想到昨晚大將軍的蕭索絕之態,鐵石心腸之人也要心疼。

他們彼此都知,大將軍也只能為纓娘子做這麼多,徐寔便隨得他了。

誰知好說話的簪纓在這件事格外倔強,徐寔好說歹說,才將人數加到三百。

而后簪纓便讓侍加快收拾行囊,下令點齊人馬,一切妥當,整裝出發。

男人們在大營中備征,許多軍戶眷聽聞公子要離開,自覺至渡口相送。在一片素裳縞中,有一個發鬏上系著紅綢帶的小孩格外顯眼。

綢發帶是漂亮姊姊送給的禮,說是送的,不會有人怪罪。

海清晏抬起小手,朝渡口的船只力搖晃。

的大母同娘親早已不在了,叔伯們戰死后,從前的伯母與嬸母都已改嫁,是以旁不像其他玩伴有大人領著,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人堆里,便也不知是在和誰輕喃:“這麼快就走了,我還以為能待到霜柿子的季節呢,我可會挑柿子了……”

再有不到一月,便冬了,簪纓披一件朱櫻薄呢斗篷,立于船頭甲板,

江風吹鬢發。著渡口那些翹首的婦孺,容,心頭酸暖。

掌舵人請示簪纓是否出發,簪纓的目在人群里尋覓了兩圈,輕道:“再等等。”

等過半個多時辰,簪纓也并未等到期待的那個人,收回視線吩咐道:“走吧。”

北固山山勢嵯峨,橫枕大江,于此遠眺,可將揚子江流盡收眼底。若是眼力出眾之人,還可看清江上那條鼓風向西的帆船。

山頂一片荒蕪草莽中,一人背對著江流方向,靠坐在一方冰冷的墓碑背面,仰頭抵著碑石,淡淡看天。

他昨日沒有告訴簪纓的是,祖將軍遇到宋氏的時候,已是毒膏肓。最初,祖將軍只是在苦悶之時無意踏了這家小酒館,覺得老板娘為人實在爽利,相舒服,份,與閑話家常。后來,隨著他毒發頻繁,難控,便無出現在老板娘面前。

然而有一日,祖將軍莫名對宋氏思之如狂,自己都不知道是如何去了那里,等他反應過來時,手掌已按在酒肆門環上。

祖將軍說,若他晚一刻清醒,他心里很清楚會釀下什麼大錯。

那之后不久,又出現祖將軍神智不清時打傷親兵之事,再之后,祖將軍自刎而死。

“將軍,”衛覦空寂地著虛空,冷道,“我也遇到我的老板娘了。”

可我陪不了

第91章

船行向西, 近廣陵柳葉渡時,一匹快馬自東邊急馳而來,有年英朗之聲在馬上高喊:“阿姊,等等!”

連喚數聲, 簪纓在艙里聽見, 忙令船只靠岸停泊。走上甲板憑舷而, 岸邊騎馬之人亦下馬,正是一兵卒打扮的檀順,揮手道:“阿姊!”

船慢慢靠近渡頭,簪纓看清了檀順的面孔, 怎也未想到追過來的會是他,意外道:“阿寶?”

下意識向他后的林野張, 未見他人。

原來檀順自簪纓出京時未同義父回吳,反隨大司馬而去, 心緒悶悶, 跟著簪纓到了京口, 也不見對自己如何熱絡,便按原來的想法投了北府軍。

衛覦知此事,沒有刻意刁難檀順,也無徇私優待,讓他從馬前兵卒做起,給一名伍長帶他。

檀順雖學過些拳腳武藝在,武夫的野路子與軍技到底是不同, 一切從頭來過,即使是一名步卒, 每日的訓練量也極可怖。營里又不比家中, 不能隨時離營, 所以這些日子便無暇出現在簪纓眼前。

此時察覺簪纓意外的神,檀順不可思議道:“阿姊,你是把我忘了?!”

他半個時辰前才從伍長口中得知,簪纓已離開京口。

聽到時檀順猶不相信,照理說,阿姊哪怕要走,離開前也定會與他打聲招呼的,他又跟營地里其他長打聽了一圈,才得知竟是真的!檀順怕趕不及告別,向伍長告假后特意借了大營中一匹流星快馬,馳出幾十里才追上。

沒想到等待他的,卻是簪纓怔愣茫然的表,顯是將他忘在腦后了。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