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雨水后, 樹上黃鶯囀,又是風和日麗。簪纓跽坐在堂中采好的位置,一案對面, 便是畫灰謀事的沈階。
簪纓坐矮榻,他坐棋子方褥, 本該比主君低一頭, 卻因他個子拔群, 兩人發頂看上去平齊。
“京口之于整個南朝的重要,可分對外與對兩者, 郎聽階細說。”
他的音低介,沒有花哨,卻不顯得沉寡淡,為使簪纓聽明白,刻意放緩語速,“且不說京口作為軍事重鎮的作用,從經營上說,京口首先通著三吳與京城的水道糧道。”
沈階駢指搭在羊皮地圖上的三吳之地,“三吳之富, 眾所周知, 向有‘綿布帛之饒, 覆天下’的說法。建康一城數十萬眾的口糧,大半全賴三吳給養。可是又有一說,三吳易難安。”
簪纓想起上一次小舅舅給講的京畿地勢,恍然點頭,“江左依山環水,京城拱衛甚多,看似繁固,可正因繁庶,難以牢固。三吳到京城最主要的水路,是破崗,然而其中一段轉折恰經京口……”
沉眉想了想,“所以一旦此段被卡,便等同斷了京城的往來給養。”
之前翻看唐家名下產業,見有商船、水碓舂米船、行海船以至命為白石壘水軍打造的戰艦,便向杜掌柜多問了一些行船事宜,恰好了解此事。
沈階頷首:“是。歷來,先斷東吳道。是以若京口不守,則京師不寧。”
“這是其一,其二,是要達荊揚相持的局面,不使一方獨大,拱衛京師。”
他再指地圖上的荊州,取出隨挾帶的一截炭筆,在代表長江的那道蜿蜒水道上重重加。
“長江是南朝的天然屏障,卻分上中下三游。水往低流,若乘舟從上游攻下游,則朝發而午至,午發而夕至,若由下游逆流爭上,卻是大大限。荊州,恰江水上游,天然制建康地勢。當初大晉在建康立都,固然因氣師言此地有龍氣,然建康在長江中下,長期于荊州的力之下,也是不爭的事實。歷來對荊州刺史的任用,便是晉君頭疼的一大難,很多時候,不是皇帝想任用誰就任用誰,而是哪個世家勢焰強大,此權柄不想也不得不。北朝常笑我朝天子為‘白板天子’,不是沒有道理的。”
言及此,沈階目微厲,握炭的指尖在豫州重重捺下一筆,“雖常設豫州轄衡荊州,做為肘腋之防,然肘腋之利一朝翻轉,也可能為肘腋之患。防了荊再防豫,防了豫再防荊,紛紛惚惚,無一定之時。這時,便要在回護建康最近,設下一重鎮,厲兵秣馬,鎮守門戶,亦震懾外州,令其不敢輕啟釁心。”
簪纓邊聽邊記,又皺眉道:“那為何——”
“郎問,那朝廷為何便信任北府京口,篤定衛大司馬不會生異心?”
簪纓點頭,沈階目凝,“這便要說到京口對于抗擊北胡的重要地位,與大司馬其人其志。”
他微微停頓,一裘青衫背對著大敞的堂門,卻不曾回頭,只向他效力的主君,“接下來的話,多有涉及大司馬,郎得保證我今日能活著走出去。”
他并不像個怕死的人。
可看他認真的表,又不像在說笑。
簪纓今日最想求知的便在于此,豈容他藏掖,眨眨眼道:“你正議事,自然無礙,你非議人,我自不許。”
半真半笑,同有些不明意味的張馳道理。
沈階目向回讓了讓,年紀輕輕,一臉不茍言笑,“小人豈敢非議。”
他用炭筆在京師東南一指半畫一圈,“京口,東至北固山,西達江乘縣,境有八所鎮守、城壘十一,烽火樓三十六。其在建康東門,臨長江南岸,安流民,墾荒田,屯兵甲,作為胡漢之間最重、也是最后的一道緩沖帶,枕戈待旦以羌胡,此不必綴言。然郎可知,京口之所以兵力強勁,令外族多有忌憚,令朝中提防甚重,所為何來?”
簪纓認真聽著。
沈階給公子講解得很細致:“在兩樣,一是民,二是兵。民,是流民,自從胡人關,我中原,漢人南渡,這百年間陸續從淮北流亡至京口、晉陵兩地的流民,依階估算,不于二十萬眾。這些流民之所以渡水后便停在北府,而不去更富庶的三吳,是因三吳乃江南本土世族與吳人世代扎的地方,形復雜,連初渡時,以王謝為首的北方大家,都不敢在三吳之與南方世家爭地,紛紛跑去更偏遠一些的會稽、彭城等地封山占澤建立別墅,就是基尚弱,怕與本土的吳人起爭端,使朝局無法在江左安穩下來。而晉陵一帶的好,在于地廣人稀,可安置下這些外來者,但弊端同時存在,便是土地荒蕪不沃。吳人有句俗諺,‘生東吳,死丹徒’,說的便是東吳富饒,可以在此安居樂業,丹徒貧瘠,土地堅如丸,只適合死葬。丹徒縣,正在京口境。可就是這樣的土地,老一輩的北府府君致力于開墾田荒,大修水利,用來安置流民,并許諾只要在此安居下來的人,便與田宅,分地給流民去種,讓流民足以糊口飽腹,不必再過朝不保夕的日子。
“這般一年年一代代地經營下來,有了人,便有了民力,百姓種田便有糧谷積蓄。有了人,又有兵員,可以組織練起來,以備對抗胡家。
“這是流民的由來況。兵,則是營戶,即世代為兵籍的人。郎,我朝兵卒的地位極低,賤于平民,賤于白丁,甚賤于工商雜戶。一人為兵,全家役,老子是兵,兒子也只能是兵,所娶新婦也只能出下層,做門當戶對,再生子孫,還是當兵,越級娶婦則犯罪,逃匿征役則犯罪。”
小士:如果覺得52書庫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傳送門:排行榜單 | 好書推薦 | 爽文 天作之合 有獨鐘
Top
古武世家的慕鳳煙被暗處仇家的熱武器把她的靈魂給一炮轟到了一個平行時空,歷史都沒有記載的年代。醫毒雙絕的她怎麼也沒想到,她明明已經把仇家一個個的都送上西天了,無聊的在家里腳指頭都快摳出三畝地了,怎麼就被哪個犄角旮旯里冒出來的仇家一炮就把自己一命嗚呼了呢。她真是相當的郁悶。。。。。。。某冰山王爺剛回府,就看到小廝跑來急報:“王爺,王妃留下話就帶著小世子走了。”“王妃說什麼?”“王妃說,王爺您敢違背當初誓言迎娶側妃入門,她就帶著小世子還有肚子里的球浪跡天涯。”某冰山王爺雙目赤紅:“誰說本王要迎娶側妃...
唐窈出身侯府,姿容昳麗,家世顯赫,嫁給鬱清珣十一載,兩人鸞鳳和鳴,夫妻情深,兒女雙全,不知羨煞多少京中貴婦。 無人知曉,她將來會被囚在院裏悄然死去,就連一雙兒女也無法避免夭折命運。 而這一切,只因鬱清珣帶了個養女進府。 他視那養女如親女,處處庇護,處處關心,甚至超過自己一雙兒女。 唐窈懷着不甘死去,再一睜眼,卻重回到那養女初入國公府時。 此時,兒女尚在,一切還未發生。 她不再隱忍,也不再自欺欺人地以爲對方待她有情。 堅定甩下和離,不再回首。 * 京中傳聞,國公鬱清珣甚愛妻子唐窈,愛到爲她忤逆母親,不碰通房不納妾侍。 鬱清珣聞言卻不以爲然。 他愛唐窈的身體,愛她的美貌,愛她的溫柔體貼,卻從不認爲自己有愛過她這個人。 兒女私情於他而言只是累贅。 娶她不過是父母之命,縱她不過是看她嬌軟可人,重她愛她不過是因爲一雙兒女。 至於私情,從未有過。 卻沒想有朝一日,唐窈會想跟他和離! 更沒想遭他否決後,她竟膽大妄爲地將他告上公堂,寧願承受杖刑也要放言休夫,與他恩斷義絕! 他不明白她爲何如此決絕,更不懂爲什麼她說不愛後,自己會如此難受。 * 後來,那位權傾朝野的鬱國公求而不得,想要入贅,甚至不惜爲面首。 唐窈卻只是微微一笑,“國公曾言情愛無用,還請自重。” 再後來,他懷着卑微愛慕,不求迴應,只甘願做她裙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