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是覺得這酒貴了?”
吳賢擺手示意報信之人退下。
正夫人咋舌:“四十六兩一壇還不貴?”
掌管中饋這麼多年,府上進出賬目都是在把控,一件東西多價位什麼品質,心里有數。即便是府上酒窖儲藏最好旳酒,一壇最多也才二十多兩!
更昂貴的酒,不是年份很高便是數量極其稀,再不就是用以朝貢國主的貢酒。
這種酒一壇百兩都沒買!
吳賢笑道:“不貴,一點都不貴。”
“這是什麼酒?”
正夫人聞言添了幾分好奇。
“自然是天下士人武者都無法抗拒的好酒。”吳賢接過正夫人遞來的布巾,干雙腳,換上新制的足,走至夫人側坐下,嘮家常一般道,“本以為此到了文注手中,不賣個百八十兩止不住的,沒想到四十六兩就草草收場了,倒是出人意料。”
正夫人鬧不明白吳賢的態度。
一壇酒賣上天價,這不是吳賢非常忌諱的事嗎?怎麼看他的意思,反而憾?
問:“這不是好事嗎?”
吳賢斜靠著憑幾,神態慵懶:“怎會是好事?文注賣出去一壇,他得上繳高額市稅、酒稅……他賣的低,繳納上來的就,文注送上來的五十壇酒價也降了……”
正夫人被說得啞然無聲。
沒想到自家丈夫打的是這主意。
酒水多以糧食釀造,庶民尚不能溫飽,哪有多余糧食滿足酒癮?不管是天海還是其他地方,酒都是管控嚴格的“輕奢品”。
庶民私下小規模釀酒無所謂,但若要買賣必須收高額市稅和專門酒稅,簡單來說,沈棠的酒在他這里買賣,是要給天海繳稅的!
嗯,還是每年三月不退稅那種。
吳賢愿意賣徐解一個面子,不干涉此事也是看在這點份上,能創收的好事,為什麼要一棒子打死呢?這還是一石二鳥的好事兒!吳賢肚子里還打著另一個算盤。
天海這些世家日子過得太滋潤,私底下有些的斂財行為,但又在律法允許底線來回橫跳試探。他不能明面上敲打這些人,但能迂回讓他們的錢囊瘦一瘦!
這些主意自然不能跟夫人直言。
夫人不僅是他的結發妻子。
也是他大舅子、小舅子的姊妹。
岳父岳母的兒。
吳賢能跟正夫人說的話,還沒跟羋側夫人說的多,很多時候只能點到為止。
他嗤笑道:“真不知沈梨知道天海市稅和酒稅,臉會如何?文注這般做生意,下次要給他多派遣一些人護著,免得被沈梨惱怒提劍追殺……”
平心而論,他不是不看重秦禮的提議。
沈棠的班底也的確是草臺班子。
可沈棠一人陣前抗公西仇,可見其單兵作戰的能力有多強,若真聽了秦禮的提議掀了人家的攤子,人家提劍來暗殺——吳賢一想到這個場景,脖子有些涼颼颼的。
禍水東引、借刀殺人才是上上策。
正夫人看著丈夫習慣微瞇著眼作勢小憩,言又止,半晌過后,空氣中安靜得只剩夫妻倆的呼吸聲。吳賢問:“夫人有心事?”
正夫人借機提道:“今晨弟妹突然送來一張請帖,邀請妾赴梅花宴……”
吳賢:“……備上賀儀,人不用去。”
正夫人了。
吳賢又補充:“文注送來的酒,滋味不錯,也添五壇吧,其他的你看著辦。”
正夫人輕聲道:“嗯。”
小舅子給了,大舅子也不能厚此薄彼,干脆也讓正夫人給另一家也送過去。躺下沒一會兒,吳賢卻沒什麼睡意,起,
“記起還有些事沒理,夫人先睡。”
不待正夫人說什麼,他披上裳就走了。正夫人看著丈夫遠去的背影,險些氣紅眼睛,手指揪著帕子,默默忍下鼻尖意。
陪嫁丫鬟小聲道:“夫人……”
只聽正夫人半晌才幽幽地說道:“他好不容易來一趟,竟又被氣走了……”
外人都說吳賢夫婦琴瑟和鳴,恩眷。這評價在以前也算名副其實,但這幾年卻大不同了。影響他們夫妻的源之一便是那兩個不爭氣的兄長和弟弟。
家業在他們手中十去其六。
之后,又被吳賢發現兄弟倆私下攛掇吳賢的兩個嫡子相爭,苛待弟,這恰巧是吳賢的忌。更加奇葩的是,這倆兄弟一計不又生一計,跟吳賢其他兄弟走得近。
還有其他一些作……
兩家關系非常僵。
正夫人又心疼長兄弟,連帶著跟吳賢的夫妻關系也變僵。在一次即興狩獵卻遇刺后,吳賢就很來正夫人這里了。
難得來后院,也是宿在其他人屋里。
倒不是說吳賢懷疑正夫人暗殺自己,結發妻子他還是了解的——作為出嫁,兄弟不靠譜、娘家逐年走下坡路的況下,丈夫才是、生的幾個孩子最大的依仗。
但過于信任娘家兄弟,不經意間泄吳賢的近況,這卻是極有可能的。
吳賢又不能強迫跟娘家一刀兩斷,或者徹底放棄倆不的兄弟,以的脾也不可能做得出來,于是關系就這麼僵著了。
其實,只要正夫人不提娘家那對糟心兄弟,夫妻倆還是有不能談的容。
吳賢冒著風雪去書房。
隨侍問:“家長真準備在這里過夜?”
吳賢沒好氣道:“難道去其他夫人房里過一夜,然后第二天全府人都知道我倆吵了?廢話,去找找還有沒有能干的事。”
隨侍:“……”
但家長從正夫人房里出來卻可憐兮兮窩在冷冰冰的書房過夜,傳出去也不好聽。
跟苦的卷王者沈棠不同,吳賢班底齊全,即便能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每隔一段時間還能有帶薪休假。隨侍找了一圈也沒找到需要吳賢理的俗務。
這就是人與人的差距。
吳賢只能看坊市話本打發時間。
隨侍見此也只能嘆氣——家長日子不好過,正夫人那邊也有難,那倆不爭氣的兄弟不思改正、振興家族,反而打歪主意,一昧迫已經出嫁的姊妹,一哭二鬧三上吊。
十來年折騰下來……
哪怕是比金堅的夫妻也要給攪散。
第一批十壇酒意外冷。
第二批倒是突破了五百兩大關。
之后幾批一點點增高。
但總價并未過于離譜。
扣除市稅和酒稅,扣除人工、分、運輸之類的本,徐解撥弄著算盤清算記賬,將它們換算差不多的種苗、農和耕牛。
當然,這事兒也要經過吳賢同意。
畢竟不能給秦禮留下把柄。
吳賢只是瞄了一眼便準許了。
看在沈棠給自己繳那麼多稅的份上。
吳賢這幾日笑容溫和,令人如沐春風,不知的人還以為他家又添丁進口了呢。
他將單子遞回,跟徐解吩咐:“你回頭也問問沈弟,河尹缺不缺糧食,若缺的話,天海這邊也能低價勻些,兩家該互幫互助的。有什麼難盡管說來,莫客氣。”
他充分演繹“棠棣深”四個字,幾個親兄弟看了都會產生誰才是他兄弟的疑。
徐解角微微一。
上道:“唯。”
“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天海河尹兩家親,自然無人會覬覦沈弟手中的釀酒良方,但若傳揚出去,難保其他有心人生出不該有的心思。不止我們得瞞著,沈弟那邊也該謹慎挑選合作之人。沈弟年,行事多有疏,你這次過去了要記得提醒。”
徐解應答道:“唯。”
吳賢又絮絮叨叨叮囑了許多。
徐解一一記下。
他離開后,吳賢招來心腹隨侍。
“給你一個任務。”
什麼任務?
自然是帶著酒去坑谷仁、章賀啊。
特別是章賀,這廝手中富裕得很!
徐解第二次抵達河尹浮姑的時候,發現浮姑城相較于之前又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幾日前的積雪已經化了大半,雖是天寒地凍,不地方仍能看到忙碌的影。
徐解通報了份就被帶到治所。
他前腳抵達,沈棠后腳回來。
“文注這就回來了?”
徐解:“……”
這話怎麼聽著怪怪的?
上仍道:“嗯,沈君安好。”
“嘿嘿,我好得很,此行可還順利?”
徐解從袖中取出幾卷賬冊簡書遞上去,他用的記賬手段還是非常老式的,沈棠看得有些吃力,哪一天賣了多壇多錢都有明確記載,沈棠一合計,賺大了!
只是笑容還未揚起……
待看到末尾結算笑意瞬間消失。
“等等——文注,這賬不對啊!”
徐解佯裝震驚不解:“何不對?”
沈棠道:“你看,第一批四百六十兩,第二批五百三十兩,第三批……咱們取個平均值,就當每一批都是五百兩好了,一壇應該有五十兩……可是怎麼結余就……”
指著末尾可憐兮兮的兩千三百多兩,雖然兩千三百多兩對而言也是一筆巨財,但跟預期中的數目也差距太大了!
徐解只得耐心解釋。
天海的市稅加上酒稅就差不多要繳納一半,他為了讓主公吳賢松口出售種苗、耕牛、農這些戰略資,私下還孝敬了一筆,再扣除其他零零碎碎的,就這兒了。
種苗都是好種苗。
農雖不是全新但勝在價格低。
耕牛都是服役多年,經驗富。
沈棠捧著賬冊的手都是抖的。
心咬牙切齒將吳賢翻來覆去問候祖宗十八代,面上卻要善解人意,將真誠赤子傻白甜演繹極致。吳賢是在割韭菜?一想到自己就是那把韭菜,沈棠的都高了。
論黑還是天海黑啊。
市稅酒稅繳雙份,十取五!
徐解還如實轉述吳賢的殷勤叮囑。
但落在沈棠耳中卻是十足十的兼施,如果沈棠能接,生意就繼續做下去,大家關門發財,也不用擔心財寶暴引來外界覬覦。若不接,后果難料。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文心文士和武膽武者全天下都是。
沈棠咽下堵在嚨的老。
本想坑吳賢一把,空手套白狼挖空人家的小金庫,沒想到吳賢反手利用這次機會薅了一波羊,賺了個盆滿缽滿。
沈棠當然不懼怕所謂的外界覬覦。
大不了坦白那些酒的妙用本質。
危機自然也能化解。
但再想割韭菜、薅羊就不行了。
言靈化出的酒不值那麼高的價。
電石火間,沈棠已經做出決定。
空手套白狼來的錢,為什麼不要?
兩千三百多兩可是純利潤!
能買多種苗啊!
沈棠的變臉功夫也是爐火純青,一臉慚:“哎,是我想岔了,忘了市稅酒稅這事兒,還請文注勿怪。昭德兄的擔心不是沒道理,放心,以后生意只做一家的。”
刀子也只宰你一家!
心里后槽牙磨得嘎吱嘎吱響。
見沈棠并無異議,徐解倒是意外。
他還以為會看到沈棠暴跳如雷的畫面呢,畢竟吳賢這事兒的確有些損了。
“只是——”
沈棠話鋒一轉。
低聲又委屈地抱怨。
“這酒稅市稅也太高了……”
徐解道:“這也是沒轍的事,各皆是如此,糧食,若不加以控制,庶民為了酒水暴利都去釀酒了,屆時會有更多庶民死,糧價大漲……不利于民生穩定……”
他這話倒是講得真心實意。
沈棠冥思苦想:“就不能合理避稅?”
徐解:“合理……避稅?”
沈棠一拍大道:“是啊。”
徐解倒是想不出來怎麼鉆。
沈棠道:“做生意不能像你一樣死板,賣酒的酒稅告,那你賣麥米啊,買一斗麥米送一壇酒。酒是送的,不是賣的,納稅應該只用繳納麥米的市稅,酒稅不就能避開了?”
徐解:“……”
沈棠試探著問:“這樣不行?”
徐解艱難道:“這、這……”
他想了想,還真能這麼搞。
沈棠心下冷笑一聲,跟玩兒手段,有一百種合理避稅的辦法!
一把搭著徐解的肩頭,哥倆好般謀商議:“除了賣麥米,還能搞另外的辦法,咱們玩‘配貨’。你讓顧客充錢,就是提前將錢到你手中,然后再花費。例如沖一千兩買你店里的東西,買夠一定數額,就能用低廉,例如一兩買到一壇酒。再不行,搞盲盒獎,一百兩一,十連必送一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