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素的作驚照顧的婦人。
婦人問:“娘子可是需要點兒什麼?”
白素被逮了個正著,心底無端浮現幾分心虛。神尷尬地放下了車簾,倏忽計上心頭,準備從婦人口中挖出點兒什麼報:“沒什麼需要的……夫人可知那位郎主來歷?”
婦人警惕道:“你問這作甚?”
“奴家遭逢大難,遇上恩公才僥幸撿回一條命……”白素垂首,柳眉婉約,刻意遮掩過于英氣姣好的面龐。只聽那的聲音,腦中下意識便腦補出一位弱的小娘子。
沒有人會對弱小可憐的人提起防備。
甚至會心生憐惜。
婦人道:“原是如此,唉,可憐了。”
憐憫地看著一傷勢的白素,不腦補一出“子遭逢厄運,狠惡霸仗勢行兇”的戲碼,再由己及人,終是放下了戒備。輕嘆一聲,打開話匣:“郎主來歷,小婦人也不知,只知道姓沈,是個難得的大善人。”
白素聞言詫異。
“大善人?”
夫人點頭:“是。”
白素又問婦人,問題尖銳了些:“夫人是那位沈郎主治下百姓?跟隨沈郎主千里迢迢去河尹——夫人可知河尹是什麼龍潭虎?更不提一路上風餐宿、舟車勞頓……”
婦人只當白素是關心好奇。
至于話中那點兒“茶言茶語”,并未察覺。只是順著白素的問題一一回答。
道:“小婦人可不是沈郎主治下百姓,家中四代居于四寶郡境,土生土長的本土人士。前陣子軍作祟,小婦人家中上下幾口都喪了命,只剩小婦人和年稚……”
一個不算年邁的人,一個懵懂不知的孩,家中積蓄被軍搶劫一空,民宅被一把火燒,無積蓄、無錢財、無謀生手藝……試問,二人在這個世道,如何安穩活下來?
這種組合跟年邁的老人一樣好欺負。
若不跟著沈棠,而是選擇留在故土重新開始,婦人閉著眼睛都能猜到自己會遭遇什麼。
需要外出尋個謀生工作,無法時時刻刻待在孩子邊,的孩子會被欺負,因為大家伙兒都窮瘋了、瘋了,孩子更大概率是被拐賣,下場再慘些,混進鋪充作脯。
倘若幸運一些,孩子無事,但不意味著就安全了——因為住宅被焚燒,無家可歸。
要麼帶著孩子住在殘破建筑混日子,要麼搭個勉強能遮風擋雨的茅草屋住下,毫無安全可言。半夜睡,甚至會有不同的流氓混子鉆進茅屋,盜錢財、強迫、討便宜。
這種事,太常見了。
因為沒有防的本事、家中也沒有強壯的男人,孤兒寡母就是會被欺負,被欺負了也無人替張喊冤,只能打碎牙齒和吞。欺凌子和孩,風險最小收益最高。
婦人哪里還敢留下來?
哪怕知道河尹是險惡之地,也只能著頭皮來了——再不濟,這幾日和孩子都能吃到干糧,走得慢也不會被軍爺鞭笞威脅。婦人甚至因為照顧白素而獲得額外報酬。
婦人之言,白素如聽天書。
不過,第一反應不是沈棠如何善良而是慨此人“巨富”,要知道整個隊伍可是有三千多人啊!是三千多人,不是三百多人!
三千多張!
普通百姓占了六!
其余四皆是私屬部曲。
糧食不著能打仗的青壯男人,反而勻出來給老弱婦孺充,雖然不是各個都能十分飽、填飽肚,但他們吃了有力氣能走這麼多路,而不是“躺著不死”的最低標準……
白素心里略估算一下。
那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沈郎主不是家大業大的巨富,那就是個十足十的傻子,不然哪有人會這麼干呢?
白素應和道:“沈郎主心善。”
婦人也一臉慶幸地點頭。
也是經歷過災年的,那時候國家還是辛國——不是這里出了蝗災、便是那里出了水災,百姓日子過得“跌宕起伏”,常年在“快要死”以及“有點但不死”之間來回橫跳。
一旦發生災,有些地方會放糧賑災。
所謂的粥,粥水偶爾清得能數清楚多麥粒,偶爾混濁得摻雜了一半的泥沙,維持著百姓喝了能“躺著不死”,別說拖家帶口日行多多路程了,多說兩句話都沒力氣。
兩相比較之下,婦人真心覺得沈棠是個大善人,不止是一人,忐忑選擇跟隨的百姓都是這般想的。他們留在本土沒有活路可言,心一橫才選了沈棠,誰知能吃飽肚子。
因為沈郎主大多時間都在隊伍前頭,因此沒看到——部曲兵士給百姓發糧,拿到干糧的百姓無一不是含著淚收下,不是狼吞虎咽吃下肚、擔心留不到下一頓,便是舍不得吃,藏起來,擔心有了這一頓沒了下一頓。但他們沒想到,頓頓都有。
這大半月下來——
讓停就停,讓歇就歇,讓行就行。
有哪個喊過苦、喊過累、喊過不愿意?
沒有!
一個沒有!
白素聞之神容。
不過,擔心婦人有夸大其詞之嫌,想親眼看看。又半日,白素用覺好一點兒,想下車走走、換換氣為理由,趁著一行人停下來休息的功夫,被婦人攙扶著下車。
部曲兵士正在提著竹筐發干糧。
白素暗暗長脖子去看。
竹筐中果然是滿滿的圓潤餅子。
這些餅子用料非常實在,又厚又沉。
部曲兵士發到白素的時候,瞧也不瞧,給也遞了一張。基本是大人兩張,小孩一張。
一半休息的時候吃。
另外一半路上再吃。
白素嚼了一口沒什麼滋味、但聞著有麥香的餅子,混著口水將其化,咀嚼咽下肚。
婦人給遞了一截竹筒。
這是用來喝水的。
莫說這些百姓家當都被燒毀了,即便沒有,逃亡路上也不會鍋碗瓢盆帶齊全,飲水皿短缺。正巧路過一片偏僻的野竹林,沈棠毫不客氣地指使趙奉帳下私屬部曲去砍。
免費的勞力,不用可惜了。
白素接過,低聲道謝。
吃著的同時,暗中觀察那些百姓的表,果然如婦人所言,并未作假。心下一嘆,將那個餅子連同掉下來的餅渣全部吃完。這時候,昨晚見過的小娘子向這邊靠近。
白素見林風沖自己來的。
笑著問道:“可是恩人見我?”
林風先是愣了一下,旋即搖搖頭。
道:“不是。”
白素不解:“那小娘子這是?”
林風:“郎傷勢未愈,需要調養。”
看了一眼后側跟著的屠榮,努了努,屠榮認命一般將一小鍋東西端給白素側的婦人。白素起初不解,待那口小鍋靠近,敏銳嗅到一人香,不由得吞咽口水。
問:“這是?”
林風如實回答道:“哦,這是斥候探路的時候,順手獵的野,郎君讓人拔了煮了。”
白素知道這是好意,但吃過一張餅子了,再加上傷勢折磨,此時沒什麼沒胃口。
便想借花獻佛給林風。
林風謝過的好意:“郎心意,不好推辭,只是奴家還在守孝,飲食上有些忌口。”
雖說這陣子都在趕路,甚是辛苦,但老師的手藝可比庖子好了不知多,日日都有葷食供應——雖說老師下廚是為了自家郎君,但順手也會給其他人留一小份。
只是和屠榮還在孝期,飲食有忌諱。
他們那份特殊一些,要另外做。
林風年紀不大,胃口也小。
這大半月生生圓潤了。
白素歉然道:“是奴家唐突了。”
那一鍋湯便讓轉給了婦人的孩子。
看著那孩子一點兒不怕燙,吸溜吸溜幾口便將香濃的白湯水喝完,大口大口嚼著鍋中不算飽滿的塊,一臉心滿意足,驀地有些心酸,眼眶也隨之泛紅。
婦人問:“娘子可是哪里不適?”
白素低頭避開婦人關心,不愿脆弱之被他人看到,緩了緩緒,不一會兒便恢復常,低聲道:“無他,只是看到夫人孩子,想起薄命早夭的弟弟和妹妹……”
嚴格說來,他們也不算是死。
那時候家里真的是太窮太窮了。
阿父又是求人又是背債也只能保持一家幾口勉強不死,兩個弟弟妹妹年紀小,分到的食也最。他們實在是得厲害,常常暈眩,得難就去喝水……
有一日,家中大人都出去了。
倆孩子待在家中玩耍。
此時,村頭癩子經過門口,看到倆孩子過家家一般你扮演阿父、我扮演阿娘,埋鍋造飯,癩子便嗤笑了一聲,哄騙這倆孩子村頭有個地方,那里的土比香多了。
人吃了以后無病無災!
他們還真去挖了,挖了還真狼吞虎咽吃了,還不忘給祖父祖母、阿父阿娘、阿兄阿姊留一份。阿父勞作回去的時候,倆孩子已經被粘稠的泥活生生噎死……尸僵。
白素比恩師“貪婪”。
這輩子憾的事太多了。
例如,憾弟妹來到世上走一遭,竟連“”是和滋味都不知道,至于那賴頭……上門理論反被嘲諷,祖母也是因為這一遭才跟賴頭老娘,之后一病不起……
婦人不知緣由。
但看白素眼底傷便知是自己兒子勾起了往事,心下咯噔,嚇得連忙暗中揮手,示意兒子快離開白素的視線。在婦人看來,沈棠愿意出報酬讓照顧白素,便意味著這位白素娘子是非常重要的貴人,自己可不能怠慢,更不能讓對方不快……
白素并未錯過婦人的神和小作。
稍微一想便知為何。
只是笑了笑,沒說其他的話。
趕路是非常枯燥的事。
如何枯燥呢?
枯燥到沈棠覺無聊,心編排話本的程度!倒是自得其樂,可憐了顧池“追更”聽故事,有了上半截,沒了下半截。好似那庭宦,開了個頭,下面沒了!
人否?
非人哉!
顧池出宛若便七八日的哀怨臉。
看得祈善一臉稀奇。
他跟顧池本就是臭味相投的相識,說話也不用太顧忌,直言道:“真不用讓褚無晦給你飯食里邊兒撒一把豆?”
顧池不解其意。
祈善從布袋中掏出一面掌大小、背后紋路致的銅鏡,亮出來。
示意顧池看看鏡中他的臉。
顧池慢了一拍才回過未來,臉不善地道:“豆?你留著自己慢慢品嘗吧!”
這廝就該吃一碗濃稠濃稠的豆粥!
損不損啊!
祈善被罵了也不氣。
因為他知道顧池比自己更氣。
沈棠聽到后方祈善笑聲,腦袋冒著問號,向后一看,正好看到顧池提著劍鞘威脅祈善,祈善一副“你有本事你拔劍啊”的挑釁臉……
沈棠跟康時嘀咕。
“回頭,季壽跟元良打聽打聽。”
康時正扭頭看熱鬧。
“打聽什麼?”
沈棠道:“他喜歡什麼的麻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