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國公夫人嬌養手冊/國公夫人嬌寵日常 第268頁

《國公夫人嬌養手冊/國公夫人嬌寵日常》 第268頁

下午歇個晌,國公府的大門前又來了幾個婆,忽然門房派人來說端王妃來了,阿秀習慣地當了新的婆,語氣敷衍地人請去偏廳候著。

還是玉蘭提醒:“夫人,是端王妃。”

阿秀醒過神來,忙廳里正在介紹一位名門子弟的婆先退下,阿秀出去迎接袁紫霞。

都是相多年的好姐妹了,見面不必太多虛禮,阿秀請了袁紫霞進客廳,丫鬟們端茶倒水。

“哎,這一年都沒怎麼出門,今天總算可以出來風。”袁紫霞喝了茶水,笑瞇瞇地對阿秀道,“只是沒想到你這邊竟然這麼熱鬧,都是來給誰提親的啊?”

阿秀沒什麼好瞞的,都告訴了袁紫霞。

說到一半,袁紫霞不耐煩地擺擺手:“罷了罷了,你自己煩惱挑人,我過來是想請你與明檀明日去王府賞花的,我們家的花園你知道,一到春夏比外面那些做生意的園子多了,只是我一個人賞沒意思,你們去陪陪我。”

阿秀驚訝道:“這點小事,人傳個話就行了,怎麼還值得你親自來跑一趟?”

袁紫霞哼道:“我說我太想你了你信嗎?”

阿秀不是很信,這把年紀的人了,又不是久別的夫妻,想念肯定有,但明天就見面了,何至于先趕過來見?至袁紫霞不像那種一天都等不起的人。

Advertisement

袁紫霞見阿秀居然在認真思索,撲哧笑了,點著道:“笨,我當然是在王府里憋瘋了,你不邀請我,我就自己跑過來,走,上明檀,陪我逛逛你們家的小花園去。”

阿秀心想,國公府的花園明明也很大好不好?

不過端王府的花園確實要比國公府的大得多,誰讓魏瀾只是國公,端王是先帝的親弟、當今圣上的皇叔?

魏家的榮耀是祖宗幾代辛辛苦苦掙來的,端王的榮耀富貴是天生的,比不起啊!

第133章 國公府番外二 讓兒做王妃娘娘?當然好!

魏瀾、魏明楷都在朝中為, 今日巧了, 父子倆一起走到了宮門, 既然遇見了, 當然要并肩回府。

兩人都騎駿馬,且均穿武將服。

魏瀾年過不,甭管在錦衛大牢里審問犯人有多殘忍,出了錦衛他便面帶和熹笑容, 而且隨著年紀的增加,四十多歲的魏瀾比年輕的時候更加儒雅沉穩, 沒聽說過他的威名的人見了他,或許還會以為他是翰林院的儒雅文臣。

魏明楷今年十九,面容極肖父親,眸若星辰面如冠玉, 不知吸引了多京城閨秀的芳心。

父子倆并肩騎馬, 披著漫天的夕走在大街上,過往的路人都忍不住駐足瞻仰他們的俊秀風采。

魏瀾、魏明楷習以為常。

回了國公府, 父子倆都先去換常服。

阿秀照顧魏瀾更,笑著跟他說了今天拜訪的那些婆, 魏瀾對京城大小員了如指掌, 阿秀想聽聽魏瀾的意見。

給魏明櫸、魏明楷的, 魏瀾知道方父母家世, 沒見過子姿容如何,才也不了解,所以魏瀾沒法斷言什麼, 至于來求娶他的兒魏明檀的那些兒郎,魏瀾多見過幾次。魏瀾記憶力遠超常人,一一回憶那幾個小輩,魏瀾冷笑道:“要麼才干平平卻自鳴得意,要麼靠祖蔭榮華富貴,沒一個配得上明檀。”

大事上阿秀一直都很相信魏瀾的判斷,既然魏瀾這麼說了,阿秀便不再考慮那幾家來向兒提親的人家。而希兒嫁過來的人家,魏瀾的意思是他先調查那些閨秀的品行清譽,沒有問題的他會記在單子上,阿秀拿到單子后再去借各種宴席的機會親眼瞧瞧幾位閨秀的容貌,有沒有什麼缺陷。

夫妻倆商量好了,約定暫且先不告訴魏明楷、魏明櫸。

殊不知大堂里魏明檀早向兩位兄長介紹起那些閨秀來。

二爺魏沉夫妻倆一直在外放,這些年也沒有再生出嫡子嫡,有小妾生的也都養在了邊,反正送到京城魏瀾、阿秀肯定不會再幫忙照顧二房的庶子。這些年魏明櫸名義上是二房的子嗣,其實與大房的并無差別,飯都是過來陪大伯父一家用的。

“大哥、哥哥,你們喜歡什麼樣的閨秀,告訴我,我出門做客的時候可以幫你們留意留意。”魏明檀言笑晏晏地道。

魏明櫸是真溫潤,認真想了想道:“我想娶一位溫的閨秀妻子,不必有多,善解人意便可。”

魏明櫸是怕了他的親娘宋清雅。宋清雅才名在外,寫的一手好字,誰也不能否認是才,但母親做的那些事,魏明櫸萬萬不想重蹈父親的覆轍。這麼多年了,魏明櫸將大伯父、大伯母的恩看在眼里,大伯母出低微才也不顯,但大伯母溫的時候如春水人,跋扈的時候如貓兒炸,賢惠的時候做的一手好菜,膽大的時候敢詆毀大伯父,靈又真實,魏明櫸不求能娶到完全酷似大伯母的妻子,能有大伯母半分也好的。

魏明檀猜到堂哥喜歡什麼樣的了,照著與二嬸宋清雅相反的樣子挑肯定沒錯。

“哥哥呢?”魏明檀好奇地問。

魏明楷敬重并戴自己的母親,但他覺得母親太單純了,妹妹雖然聰明,但很快就要嫁人了,他必須娶個聰慧的妻子承擔起國公府的宅大事以及與外府的際,讓自己的妻子彌補母親的些許不足。

“聰慧、恭順、賢良。”魏明楷說出了自己的要求。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