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上這麼一個上司,桓範能說啥呢?!
如果不是桓範還念著一點舊,還對曹爽有一些知遇之恩的激,他早就想辦法拖家帶口的離開北地,南下去投奔大漢了.甚至來說,去投奔司馬懿都比繼續呆在薊縣強。
這真不能怪桓範,畢竟曹爽可是曾經把他“開除”過的人,嚴格意義上來說,桓範和曹爽之間,已經不存在所謂的“君臣之義”了。
在這種況下桓範依然答應了曹爽去出使東吳,桓範對曹爽可以說是仁至義盡了。
甚至於,連桓範自己都想好了,這次促魏吳合盟後,完自己的使命後,自己就不會再回幽州,而是選擇棄而去,不管是留在吳地還是去投奔季漢,都比繼續仕魏要好得多。
只是,這次的使命,並不是那麼好完的。
曹爽給出的出使目標,是希用三千匹戰馬,換取東吳同樣在明年春天的時候,再次發對兗州或者是荊州的進攻,吸引蜀賊陳兵東境。
有一說一,這個條件,哪怕桓範站在中立的立場上去看,也覺得吸引力不夠。
是,東吳方面確實嚴重缺乏戰馬,一旦到了兗州等平原之地作戰的話,沒有騎兵,確實不如蜀漢的戰鬥力更強。
但問題是,人家東吳不是傻子啊。
三千匹戰馬固然吸引力很大,可明年開春進攻兗州,這兩件事之間,誰的價值很大,人家算的明白的。
今年初冬纔剛剛結束了兩國戰事,雙方的士卒戰損雖然都不算太多吧,但是糧草消耗巨大.十幾萬規模的大軍,激戰半年,糧草消耗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你讓東吳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再次出兵,這個糧草消耗的程度,可遠比三千匹戰馬的價值要高的多。
這筆賬,東吳從上到下,哪個算不過來?!
再說了,真當東吳是什麼善茬啊,人家在盟約這方面,可是出了名的信譽不高的.人家就是當場答應了下來,可轉頭匿了你的三千匹戰馬,派個幾千人去樑國溜達一圈,你又能拿人家怎麼辦呢?!
如今的曹魏,跟東吳遠隔千里不說,國力,勢力都不如人,就算要跟東吳翻臉,也拿人家沒有任何辦法。
所以啊,按照桓範的想法,其實這次出使本沒有必要,但.算了,上命如此,他照做便是。
在海上漂泊了大約兩個月的事件,桓範終於在冬季最後一次大朝會之前,前往建業,見到了孫權,奉上了曹爽的條件。
之後,不管東吳的答覆任何,桓範都會在東吳過年,一直呆到明年開春。
只是,如今的孫權,真沒太多的功夫來搭理桓範和曹魏的請求。
一方面,是曹魏如今徹底了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甚至跟東吳還遠隔千里,連基本的互通有無都做不到,只剩下了一個名義上的同盟,對東吳的幫助並不大。
最直接的一個證明就是,上次兗州之戰時,東吳初夏出兵進攻兗州,一直到九月深秋,曹魏才陳兵幽州和益州的邊境,做出一副要反攻的架勢.這個時間差太大了,有啥好戰機都會被浪費掉的。
再一個,曹魏方面真的是過的一年不如一年,不僅勢力大損,連膽子也變得越來越小.曹訓領兵抵達了范郡邊界,最後卻只是聽說諸葛亮要來幽州,就嚇得立刻退兵自守。
就這個膽子,能頂個屁用。
另一方面,東吳部,如今也有不小的麻煩。
孫權在冊立太子的問題上,有些無法下定決心。
是的,兩宮之爭的問題,最後還是在東吳部,發了出來。
這事兒吧,說到底還是得怪孫權自己。
兩宮之爭這事兒,其實是孫權故意爲之的,這是孫權在儘可能的篩選和平衡朝政,掌握權利的一個過程。
只是吧,這事兒發展到現在,連孫權自己都有些控制不住了。
這個時空的東吳政權,跟歷史上的那個還不太一樣。歷史上的東吳,對淮南的掌控力始終很弱,因此越是到了後期,隨著淮泗軍功集團人才凋零,孫權爲了保證政權的穩定,延續東吳的孫氏基業,不得不打淮泗集團,拉攏江東世家,實現東吳政權逐漸本土化的過程。
這個過程,就是通過兩宮之爭這個事件來推的。
孫權利用淮泗集團和江東本土集團的矛盾,從中調和,逐漸削弱了淮泗集團在東吳部的影響力,同時也通過兩宮之爭,解決了一些江東本土世家大族中的有影響力的角,比如說顧雍,陸遜等人,實現了政權掌控在孫氏宗族部的目標。
因此,歷史上的兩宮之爭,其實從頭到尾,都沒有離出孫權的掌控,都是孫權有意爲之的。
但如今,因爲東吳一直控制著淮南地區,甚至還有青徐之地,再加上週瑜活的太久,長期把持著東吳軍權,導致淮泗集團的力量遠比歷史上要強大的多。
因此,這個時空的孫權,挑起兩宮之爭,要實現自己集權的目的,難度就大了很多。
淮泗軍功集團雖然人才凋零,但還不到青黃不接的時候,不管是朱然,還是步騭,諸葛瑾等人,都在朝中佔據不小的權利。
江東本土世家門,在經過這些年不斷地發展,以及孫權的有意扶持下,也出現了以顧雍,陸遜,全琮爲首的人,佔據了東吳的半壁江山。
兩大集團的實力其實相差不大,孫權貿然挑起兩宮之爭,就是挑起兩個不同政治集團的對立一個玩不好的話,孫權自己恐怕都無法置事外。
孫權本來以爲,以自己的制衡能力,完全不用擔心這兩個政治利益集團會失去控制但事實上,當孫權實際作起來才發現,這事兒,遠比自己想象的要複雜。
歷史上應該淪爲工人的呂壹,到現在孫權都不敢輕易棄用,因爲這是孫權手裡最重要的一把刀,如果放棄呂壹,孫權實在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用什麼方式來平衡兩個集團之間的勢力。
現在連孫權自己都有些察覺,事可能出現不可控的況,想要收手控火,但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辦法。
甚至於,上次反攻兗州的戰事,其實也是孫權主挑起的,試圖利用外部力,轉嫁部矛盾的手段。
但可惜,陸遜進攻兗州遲遲不下,江夏那邊又遭遇到了挫敗,導致孫權自己也頂不住了力,不得不下令撤軍,草草的結束了這場戰事。
對外戰事沒有獲得勝利,甚至還因此丟掉了半個汝南郡不僅淮泗集團對這場戰事的結果不滿,就是江東世家,也對這樣的戰事不滿意。
江東集團認爲進攻兗州完全是爲淮泗集團在謀取福利,跟江東集團關係不大,因此從戰事一開始,以顧雍,全琮爲首的江東集團大佬就極力反對這場戰爭,最後也說了孫權,選擇撤兵休戰。
而淮泗集團卻認爲,如果不是江東集團在關鍵時刻拖後,不從江東本土發兵去支援江夏,而是要從淮南撤兵回援的話,兗州之地就算攻不下來,至也能攻下一兩個郡,總比現在的結果好。
戰事結束後,反而加劇了兩個利益集團之間的分裂,兩家利益集團的代表,就戰事責任該由誰負責的問題,一連吵了好幾個月,甚至再次牽扯回到底該立誰爲太子的問題上.讓孫權實在頭大。
再這麼下去的話,孫權有預,自己恐怕也很難再控制住這個兩宮之爭的局勢和規模了。
甚至,孫權現在也開始琢磨,是不是到了該結束這些爭議的時候了索冊立太子吧。
只是,這個事兒,顯然也沒有孫權想象的那麼簡單。
挑起黨爭這事兒容易,但是要結束黨爭,可就沒有那麼輕鬆了.誰也不想自己的投資和利益,因爲某個人的一句話而打水漂。
哪怕這個人是皇帝。
所以啊,這事兒,現在已經不是孫權想立誰當太子,誰就是太子的問題了,而是孫權只能在兩宮之間,選擇一個人爲太子。
想要一拍兩散,選擇第三人爲太子.孫權答應,兩大利益集團也不答應。
現代軍醫陸錦棠,中彈未死,一朝穿越,醒來時卻遭人暗算,被人下藥。大婚之夜,她手握銀針,步步緊逼,撕碎了和世子的婚書,清點嫁妝,連夜回府。鬥繼母,虐庶姐,揍渣男,一路開掛,眼瞅著就要走上人生巔峰,某個不知好歹的王爺頂著一張絕世容顏不要臉的湊過來。“本王允許你成為本王的王妃。”陸錦棠翻了個白眼:“王爺,您這病我真的冇法治。”“喜你為疾,無藥可醫,本王已經病入膏肓,唯你能治。”行吧,看在這王爺這麼癡情的份上,那她就勉為其難的收了他。
重回90年代,那個神仙打架的純真時光,荊小強用他那天下無敵的手感跟嗓子,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無聊心態,當了個頂尖文藝工作上班族,打卡上臺,打卡下班,什麼頂禮膜拜,什麼歌壇榮耀可去他的吧
林充一朝穿越,成為八十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剛穿越就遇到魯智深,偏偏老婆還被高衙內調戲。難道要重蹈林沖過去悲劇的命運?被人陷害,家破人亡,又慫又面,逆來順受,最終抑郁而終?哼!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全都是狗屁!忍一時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退一步對方只會蹬鼻子上臉!那些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屁話,說給鬼聽吧!老子既然成為林沖,便要好好的大干一場,君子有仇,馬上就報!“高衙內,你這是找死!”
虞清一陣眩暈后居然穿越到架空古代世界,成了一個馬上要被親爹賣掉的農家女?!同一時間,虞清還被一個名為【拯救戀愛腦】的系統綁定,要求她通過拯救戀愛腦來換取生存時長!而任務的第一個解救對象居然是她的母親!虞清一點點給自己母親樹立正確的觀念,帶她賺錢學習,幫助她找到自己的價值。 做飾品開商鋪,建學堂,研發衛生巾,開女人街,建婦聯,一不小心就成為了女人心中的偶像,成了妥妥的婦女平權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