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人懂要什麼,蓮花還特地打了個樣,寫了一篇平實的大白話,就要比白開水還白的大白話,別的不要。
誰知就這麼簡單的大白話,戶部的員竟然寫不好,寫得別別扭扭的,半白話半拽文。
這實在是太為難他們了,他們平日寫慣風雅的表達了,怎麼寫得出大白話來?
蓮花只好找跟一樣識字,但不讀書的來寫正宗的大白話,寫出來后讓戶部去照著改,這才算好。
借鑒了看話本子的經驗,蓮花還要求在書里上圖,不然不好看!負責編撰的書,怎可能沒有圖呢!
朝臣們聽說后,只覺荒唐,又不是給三歲小孩看的玩意兒,農事之事正經嚴肅,朝廷出的書怎麼能那麼兒戲?
于是紛紛去找皇帝說起此事,這書一出,代表的可是朝廷的臉面啊,豈容兒戲?
皇帝聽了朝臣的理由,冷笑一聲:“卿家以為只有高雅的才是學問?田中躬耕的可是爾等?百姓可如爾等人人識字?五谷尚未能辨別齊全,何敢置喙?”
他力排眾議,就按蓮花的想法來,在他看來,自家小皇后都能看懂的書,那百姓定然能看懂。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以往朝中發布的《致農書》,文采甚佳,百姓們卻看不懂,他們聽不懂咬文嚼字,只云里霧里的覺得厲害,過后就算,沒什麼用。
但《農用種植大法》就不同了,從名到容都對了百姓的路子,一看就明白說的啥。
第一冊剛編纂出來,推廣下去時,在民間引起了百姓巨大的轟。
他們發現這個天下很大,原來北方時興種這個,南方種那個,而某種作南北方都能種,還有許多沒見過的作,書上都有種植法子。
最重要的是,他們就算不怎麼識字,也能大概看懂,畫著蟲子醒來爬出的是驚蟄,畫了賽龍舟的是端午,小人穿了棉襖發抖的是小寒,穿得鼓鼓棉襖發抖得厲害的是大寒,一目了然。
百姓們都爭著搶著去看,一時間,《農用種植大法》供不應求,坊加編加印,各州各府田里壟間全是討論這本書的百姓。
以至于后來,百姓家家戶戶都有一本《農用種植大法》,里頭的許多種植法子被百姓自發編了兒歌,廣為流傳。
后來的后來,在本朝,若是不知道《農用種植大法》這本書,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農民,一定是假的農民。
這本書對后世影響極深遠,而在當時,這本書還幫了蓮沐蘇很大的忙,當時他對所在試點州府的教化已取得一定進展,初步采用了圖文并茂的啟蒙書。
但蓮花主編的這本書出來后,蓮沐蘇敏銳地覺察到了其中的機會,果斷推行《農用種植大法》作為教材之一。
此舉療效甚佳,教化工作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許多百姓不僅自發學習,還讓自家孩子也去讀書習字。
百姓都是很現實的,孩子也是家里的勞力,憑口號讓他們孩子不干農活去念書,難!
但這本書出來后就一樣了,許多人自己學認字與讓孩子讀書習字,最開始的初衷就是把《農用種植大法》念,以便種出更好的地、養出更好的家禽家畜來,反正不能比別家落后就是了。
剛開始出的冊子文盲大多能讀懂,但后面的越來越難了,后來連畜牧業也加了進去,就比如母豬的產后護理、狗崽子的馴養,不識字的話,很多東西都讀不。
百姓們為了更進一步,踴躍去讀書,給蓮沐蘇降低了不教化的難度。
《農用種植大法》的編寫持續了許多年,分為多冊,從淺深,對改善民生有重大影響,使得農業蓬發展,百姓足食。
也因此,蓮花為民間最崇敬的皇后,百姓為供奉長生牌的不計其數,百年之后,謚號圣德,與圣英皇帝尉遲昭相輔相,史書多有譽!
————————
小主還想看誰的番外,留言撒,我從中思考思考瞅瞅。
新書《卷王娘娘來了,快跑》,請小主投票、收藏、五星好評支持一個撒。
你的每一個支持對碼字都很關鍵,特別是這個時期,因狗作者還有主業,兼顧兩邊力極大,曾無數次想放棄寫書時,都是小主們的支持讓我支撐下去。
小主們的每一張推薦票、每一個收藏與每一個五星好評都沒有浪費噠,都轉化為了我的力~~
拜謝~~
花家世代忠良,無論男女,皆以守衛家國為重。君臣相和、嬉笑怒罵,皆因心中有情義。 天涼了,被陛下偏寵的太子倒臺了嗎? 沒有。 天熱了,忠勇侯府被鳥盡弓藏了嗎? 沒有。
這是一個發生在小鄉村的故事,村西的李家大丫頭荷花,嫁給了村東的傻子長生……
意外穿書,宋青染成了大反派謝長風的皇後。她必須保證對方始終孤寂一人,否則二人便會雙雙遭雷劈。聽說新冊封的貴妃對謝長風一見傾心?宋青染默默舉起小鏟子,“來來來,京中美男圖冊欣賞一下!”正卯足了勁準備宮鬥的貴妃:???聽說有良臣願意鞠躬盡瘁?宋青染麻利的準備好了快馬和包裹,“來來來,告老還鄉考慮一下!”才剛剛二十二歲的良臣:???就連謝長風養的狗,宋青染也加班加點的喂骨頭,順利拐帶回了自己的宮中。時間久了,宮中盛傳:娘娘對皇上愛的刻骨,就連皇上養的小母狗的醋都要吃!而就在宋青染想著如何辟謠之時,那位寡情狠辣的反派帝王,卻耳尖泛紅的湊到她麵前:“朕隻要你,別說母狗了,以後就連公的朕也不養了。”
十五歲那年,姜毓寧被接回侯府,侯府夫人看着她嬌嬌軟軟的身段,想許給自己侄子做妾。 可還沒來得及定親,姜毓寧就被東宮來的馬車接走了。 衆人不可置信地跟出去,只見東宮的大太監正親自搬凳掃塵。 而剛下早朝的太子殿下朝服未換,立在馬車前,將那癡傻的小庶女抱了個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