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煥之醒來之后,好些人都不認得了,所幸記得他這個兄長。陸柬之上去哄他。
看到兄長來了,陸煥之的緒才平復了些。陸柬之問他手中紙張為何。陸煥之看了下四周,這才小心翼翼地將那紙遞了過來,含含糊糊地說:“大兄你瞧,這是阿彌從前寫給我的書信。也喜歡我。我要好生保管著,千萬不能弄丟。萬一哪日,記起了我,要來找我,我若是拿不出這信,生氣可如何是好?”
陸柬之只看了一眼,整個人便怔住了。
那是一張從琴譜上撕下的扉頁,瓷青箋,上有寥寥數列字跡。
那是很久之前,他初次離開建康去往州,臥病不起,給他寄來一曲琴譜,對他說,世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放開心懷,便海闊天空。
琴譜他曾珍重保管,后來卻被他的弟弟陸煥之給走了,隨后,再無下落。
他猜想,它或許已經永遠消失了,就仿佛那段云煙般的過往,過去,也就消散無痕了,卻沒有想到,今日在這里,竟又看到了這殘缺的扉頁。
他回過神來,微笑著,耐心地哄著陸煥之,直到他去眼淚,破涕為笑。大風小說
夜幕漸漸降臨,夜深了。
書房中未燃燭火,陷漆黑。
一片淡淡的白月,從敞開的門窗里照,照出案上那張紙的一個模糊廓。
陸柬之終于起,再次來到那架琴前,著黑,用手指慢慢地索著弦柱,終于調好了琴弦。
他坐于琴后,雙手停于弦上,那支曾隨了那張扉頁到來的曲,便從他的指端之下,如流水般奏瀉而出。
一曲終了,余音不絕。
他在黑暗中默坐了良久,終于起,回到案前,點亮燭臺,將那張紙湊近火苗,點著了火。
火燃著紙張,隨著紙張的卷起,慢慢地向上吞噬,也照亮了陸柬之的臉容。
他著在火中漸漸消失的字,雙眼之中,跳著一對火苗的影。
他已是想好,待新朝立后,他便上奏,希能再去州,做回那里的太守。
當初離開之時,并未有過不舍,也從未想過,有朝一日,他還想要歸去。
而今回想,他卻仿佛懷念起了太守府后,當年他時常獨自負琴攀登的那座小山頭。
人人都有自己的歸途。
他知道,那里便是自己的歸途。
做一個邊陲地的太平太守,閑來負琴登山,偶爾回憶過往,遙一眼那看不見的遠方,知與所攜手,一世安好。
于他而言,便就夠了。
后記三:
新帝登基、大立國并擇期遷都長安的詔書,一夜之間,通告了建康的各部衙署員,又經由快驛發散出去,短短時間之,傳遍了大江南北。
神元一年,五月十六日,通往皇宮的南朱雀大門開啟,那道更名為神元門的原大司馬門前的四方廣場之上,列隊站滿了七品之上,四品之下的京。
左側的昌和門開啟,蔣弢、馮衛等一列文,穿朝服,頭戴羽冠,從門里走了出來。
右側的的東門也同時開啟,高胤、孫放之、陸柬之、戴淵等人,亦從門里現。
這些四品之上的大員,有來自長安,這些年一直跟隨李穆東征西戰的有功之臣,也有前朝的舊臣。今日不論出,只以文武和位階排序列班,也正暗合了之前傳言的新朝取之法。
接著,重新選拔組建過的羽林軍一列、宿衛軍一列,從兩門之后跟行到了廣場之上,分列在蹕道兩側。
士兵們皆頭頂金盔,穿鐵甲,個個都是英偉拔之將,威風凜凜之士。
所有人面向著神元門,神肅穆,目不斜視,恭敬等候著新帝從門里面,昭告登基。
辰時正,清晨初升的第一縷,恰好照在了神元門的那片琉璃瓦頂之上,反出了一片耀目的金。
神元門徐徐向著兩邊開啟。
所有的人,立刻都朝門的方向下跪。
無數雙眼睛,向了那正在打開的兩扇大門。
門終于完全開啟,高大巍峨。
門之后,是一座又一座的更為深遠的宮門。
但在門之后,卻沒有他們等待中的新帝出現。
眾人一個愣怔,但是很快,跪在最前的蔣弢和高胤等人,已是調轉方向,朝著蹕道的方向,重新下跪。
伴隨著后傳來的一陣馬車轔轔之聲,其余愣著的員,紛紛回頭,這才反應了過來。
原來新帝竟然不在神元門后,而是乘坐輦來到了這里。
高桓著雪亮鎧甲,劍眉星目,紅齒白,和李協一道,騎馬領著后的一隊人馬隨扈于側,隊伍行進,發出一陣沉重而整齊的腳步之聲。
“百恭迎新君圣駕!”
他威風凜凜,發出的聲音中氣十足,傳遍神元門前廣場里的每一個角落。
眾人立刻轉向,朝著蹕道,再次跪拜于地。
廣場之上,除了腳下靴履颯颯,肅穆無聲。
輦停下。高桓利落地跳下馬背,快步上前,和李協一左一右,開啟車門。
李穆從車中登下,出現在了朝臣的面前。
他袞冕袞服,頭頂玄表朱里、前后十二旒的帝王冕,穿日月星山的十二章帝王袞服,神肅穆,氣勢非凡,天子之威,盡顯無。
他現的一刻,百無不低頭叩首,不敢直視。
“陛下萬歲,萬萬歲!”
眾人不約而同,齊聲發出了震耳聾的山呼之聲,摒息斂氣,等待著他穿過蹕道,走向神元門。
但是接著,令人吃驚的一幕發生了。
李穆并沒有立刻邁步向前,而是轉,手朝向車廂,握住了一只纖纖素手,隨后,將那子從輦之中,小心翼翼地牽引而出。
百抬起頭,因看到的一幕,吃驚不已。
神穿后服,面帶微笑,現在了眾人的面前。
上那厚重的層層后服,亦遮掩不住已隆起的小腹。
大開國皇帝李穆,便如此牽著他的皇后,在兩旁百的注目之下,踏著蹕道,向著前頭的神元門,緩步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