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無限極品大禮包 第296章 劉備誤會:我要陛下搜羅更多的美人

《三國:無限極品大禮包》 第296章 劉備誤會:我要陛下搜羅更多的美人

“東州牧麼……”

劉偃微笑著向眾心腹大將的面上看去,終于將心目中的人選說出,道:“曹!”

“微臣在!”

“兩個月前,朕命你為帥,平滅東夷五國。你做得很好,朕心甚,今日理應酬功。朕封你為東州牧,譙侯!你可滿意?”

“臣謝陛下隆恩啊!”

聞聽劉偃此言,激地好懸沒當場落淚。

的家鄉,乃是沛國譙縣。今日,劉偃封他為譙侯,真是宗耀祖,心之極!

東州牧更不簡單。

不談那發賣奴隸、土地,大撈油水的好機會,曹看不上這個。

他看中的,是展才華的大好機會!

如今大漢十八州,唯有東州是一張白紙,最好作畫。如果自己能在東州做出了令人驚嘆的績,那就真正在將星如云的大漢嶄頭角。日后宰執天下,都不是不可能啊!

劉偃繼續道:“對了,還有東州刺史一職……劉備劉玄德!”

“在!”

劉備早就傳完了旨意,回到劉偃邊。現在聽到劉偃自己的名字,激的心臟,險些從腔子里面跳出來!

真的嗎?

這東州刺史的職,能到我劉備的上?

我劉備真能從將星如云的大漢,穎而出?這幸福來得也太快了吧?

Advertisement

終于!

果然!

劉偃開口了,道:“朕命你為東州刺史!你務必要和曹誠合作,把東州治理好,勿負朕。”

沒錯,劉偃要封劉備為東州刺史。

在劉偃的想法里,曹乃“治世之能臣、世之梟雄”,必要的防范還是有的。

那麼,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爾”的劉備,派給曹做副手,就非常妥當了。

這兩個人互相牽制,互相配合,東州堪稱高枕無憂!

不過,劉偃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這個完全出于公心的安排,被劉偃誤會了。

劉備心中暗想:東州刺史,這麼好的職司,為什麼陛下就給我劉備了呢?

哦,我明白了,肯定是上次,孝王妃的書信里,給我說了好話啊!

還有,曹為什麼取得征東之帥的職之后,又得到了這東州牧的職司呢?

不用問,是他后來進獻的那兩個三韓人在起作用啊!

看來,我當初那一步真的走對了。大漢將星如云,我要想穎而出,必須另辟蹊徑!

接下來,我該怎麼另辟蹊徑?

有了!

招式不怕老,好用就行。

你看曹,獻無極甄氏,就得了征東主帥的職。

獻金妙曼和金姹曼,就得了東州牧之職和譙侯之爵!

我為東州刺史,也為陛下搜羅兩個……不兩個太了,四個……四個也不多,八個……總而言之,我要為陛下搜羅盡可能多的絕佳人!

只要陛下歡心,我還愁更高的職?

而且,陛下膝下無皇子伺候,正需要廣納后宮。我做此事,完全是為了大漢的江山社稷著想,無人能說我的不是啊!

哈哈!

哈哈哈

劉備越想越,真是高興極了。

……

……

隨后,劉偃對其他的刺史,進行了安排。

“張遼!”

“微臣在!”

“朕命你為匈州刺史,率五千銳常駐匈奴,鎮一切不臣!”

“謝陛下隆恩!”

張遼的能力,當然是沒得說的。在歷史記載中,曾率八百大軍,破孫權大軍十萬!

今日,劉偃讓張遼率五千大軍,鎮匈奴,簡直是小意思!

但問題是,張遼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這麼厲害啊!

張遼以一降將至,得劉偃如此看重,霎時間一“士為知己者死”的緒涌上了心頭!

劉偃又道:“孫策孫伯符!”

“微臣在!”

“朕命汝為鮮州刺史,率五千兵,常駐鮮卑!”

“陛下三思啊!”

孫策還沒說話呢,孫堅已經驚呼出聲,道:“陛下待我孫家實在是太厚矣!策兒何德何能,得此職啊!”

孫策,名不見經傳,也沒多戰功。他的武力雖然稱得上一流武將,但是大漢的一流武將多了去了,孫策又算哪聰?

孫堅只能理解為,這是皇帝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栽培自己的兒子了。

孫堅對此,當然是高興的。

但問題是,這賞賜也太大了吧?孫堅都有些不好意思!

但是,話說回來,劉偃還真沒什麼不好意思的。

這可是孫策啊!

后世東吳開國之主,孫策孫伯符!

其人二十歲,得袁許可,東渡長江,開始了征戰天下之旅。不到五年時間即統一江東,為東吳的開國之主。人送綽號,江東小霸王!

對孫策的才干,羨慕嫉妒恨,曾經惡狠狠地嘆道:“使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虞翻贊曰:討逆將軍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如此人,用來鎮鮮卑,絕無問題!

劉卻微微搖頭,道:“怎麼?孫卿以為,我是因為你的緣故,才給予孫伯符如此重任?非也!令郎雖然沒立下多功勞,但其人慷慨激烈,才略絕異,實在是我大漢難得的大將之才,來日就必在你之上。朕用他為鮮州刺史,也實在是理所應當。”

“所以,陛下是慧眼識人?”孫堅高興地都合不攏了,道:“既如此,微臣就不再勸了!策兒,你可一定要殫竭慮慮報效效國,莫辜負了陛下的厚啊。”

“是!”孫策向著劉偃大禮參拜,道:“愿為陛下效死!鮮卑但凡出了半點事,微臣愿提頭來見!”

若是在別的時代,皇帝若用“慧眼識人”的理由,來提拔某人,肯定是難以服眾的。

但是,這個時代不同。

這個時代講究的就是慧眼識人。

比如諸葛亮未出茅廬,就有“臥龍”之名。荀彧年時,就被何颙贊為“王佐之才”。賈詡求學之時,就被認為“有良、平之奇”。所以,劉偃“慧眼識人”的理由下來,孫堅當時就不反對了,其他人也沒有任何意見。

孫策更是心中豪萬丈,要讓鮮卑不出一點岔子,對得起劉偃的贊譽!

跟著,劉偃又下達了羌州刺史的任命——周瑜周公瑾!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