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軍士,此時看向匈奴單于呼廚泉,鮮卑大人苴羅侯,羌王鎖和、烏桓王樓班,簡直是理所當然的!
他們不壞好意,更是理所當然!
如今,東夷已滅,剩下的不就是西戎、北胡和南蠻了嗎?
先說西戎。事實上,傳統意義上的西戎,要麼被滅,要麼歸順了大漢(羌人、西域三十六國)。剩下的,就是貴霜、安息、羅馬,這三個不知算不算西戎的萬里大國了。要想把這三個和大漢并立的萬里大國滅了,談何容易?
再說南蠻。南邊太廣大了,到底打到哪是個頭呢?再說了,南方氣候熱,瘴疫甚多,聽說還有蠱毒什麼的。要是沒在戰場上戰死,反而被那些莫名奇妙地玩意兒玩死,簡直太憋屈了。
所以,真正好欺負的,不就是北胡了嗎?
北胡好欺負啊!
華夏之北,是一馬平川的大草原,漢人們對那里的氣候是能夠適應的。
那些敵人也很好啊!
什麼匈奴單于、鮮卑大人、烏桓王、羌王啊?都被大家在陛下的帶領下,殺了兩了。
再過兩年,大家在陛下的率領下殺上草原,再給他們來個第三,徹底掃平北胡之患,真是想想都有些激啊!
到了那時候,皇帝立上一個“秦漢滅胡碑”,刻上自己的名字,豈不哉?
所以說,這一切,不都得著落在匈奴單于呼廚泉,鮮卑大人苴羅侯,羌王鎖和、烏桓王樓班的頭上了麼?
當然了,與此同時,這一切對于現場的這四位胡君來說,就是不折不扣的噩夢了。
大漢將士們想到的事,他們當然能想得到!
他們甚至比大漢將士們能想到的事更多——比如說大漢破高句麗是多麼地輕而易舉,在比如說曹在滅東夷四夷時是多麼的酷!
完全可以說,東夷六國,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鑒!
他們,真的要步東夷的后塵嗎?
不!
這種事,絕不能發生!
“偉大的大漢皇帝啊!”
就在大漢將士們的聲音漸低之時,匈奴單于呼廚泉陡然間跑幾十步,跪倒在了劉偃的面前。
他高聲呼喊道:“您的勇武,能令高高在上的神靈容。您的襟,能令遼闊的天空的慚愧。您的仁慈,堪比降世的佛陀。您,實在是蒼穹之下,最偉大的存在啊!我,匈奴單于呼廚泉,代表所有匈奴人,愿意做您最忠誠的臣民。從今天開始,您才是我匈奴人的最高統治者,撐犁孤涂單于!我呼廚泉以及日后所有匈奴首領,只配稱單于二字啊!”
他這樣表態,是有些說法的。
在匈奴語里,“撐犁”的意思是“天”。“孤涂”的意思是“子”。單于的意思,是“廣大”
“撐犁孤涂單于”,是匈奴人部對于匈奴單于的完整尊稱,意思是:天之子,廣大無邊。
當然了,其他民族,是不會承認,匈奴首領是“天之子,廣大無邊的”,只會將其稱為“單于”。
現在可好,呼廚泉,自發地將“撐犁孤涂”四個稱號給去掉了,只保留了“單于”二字。
這意味著什麼?
千年以來,只有兩個族群的統治者用“天之子”的名號——華夏天子,匈奴“撐犁孤涂單于”。
今日,獲“天之子”稱號的唯有一人,漢皇劉偃!
不得不說,匈奴單于呼廚泉這個表態足夠恭謹,這個誠意也足夠到位,漢皇劉偃應當贊賞。
不過,這時候,馬上就有人過來,和呼廚泉爭奪漢皇的贊賞!
“什麼撐犁孤涂單于啊?!”
鮮卑大人苴羅侯小跑著來到劉偃的近前,跪倒在地,道:“小王以為,“撐犁孤涂單于”,乃是歷代匈奴單于用過的名號。這個稱號再給陛下用,豈不是玷污了陛下的偉大?再說了,陛下就只匈奴人敬仰嗎?我們鮮卑人,對陛下的敬仰,絕對勝過了匈奴人十倍!所以,陛下的稱號,應為——“撐犁孤涂”!獨一無二撐犁孤涂!您不僅是匈奴人的最高統領,還是我們鮮卑人的最高統領!”
烏桓王樓班也隨其后,道:“小王也表個態:您不僅是匈奴人和鮮卑人的撐犁孤涂,也是我們烏桓人的撐犁孤涂!偉大的陛下啊,我們烏桓人拙笨腮,不會說什麼。我們只知道,從今日開始,您的旌旗所指,就是我們烏桓人前進的方向!實現您的意志,就是我們烏桓人勇士的最高榮耀!侍奉在您的駕前,就是我們烏桓子最大的心愿!”
不要臉!
實在是太不要臉了!
你們這些一國之君,爭相向著大漢皇帝獻,也太不要臉了吧?
尤其是你烏桓王樓班,還說特麼的自己不會說話呢!依我看,拍漢皇馬屁最狠的人,就是你!
你們的骨氣呢?你們先祖和大漢分庭抗禮的榮耀呢?都去哪了?
簡直是死先人啊!
我羌王鎖和都替你們臊得慌!
還有最關鍵的,你們都這麼不要臉了,我……我羌王鎖和可怎麼辦啊?我該怎麼向漢皇表忠心啊!
想不到啊,真是沒想到,四胡之中,我們羌人不但實力最為弱小,連拍馬屁的功夫也是最弱啊!
羌王鎖和心思電轉,趕也站了出來,跑到了劉偃的面前,跪倒之地。
“我……小王想說的,跟他們是一樣的!我才是真正拙笨腮的!陛下,您也是我們羌人的撐犁孤涂啊!我羌王鎖和,愿意代表全羌人,向您效忠啊!”
好麼,就在劉偃將“漢皇平夷碑”揭幕之時,匈奴、鮮卑、烏桓、羌、四大胡王,主臣服,要求給劉偃上尊號為“撐犁孤涂”。
這簡直與,后世唐太宗李世民被稱“天可汗”,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麼說……北胡也平定了?
“萬歲!吾皇萬歲!大漢萬歲啊!”
“滅東夷,平北胡,吾皇威武!”
“吾皇武功,天下第一,古今第一!”
“吾皇不戰而屈人之兵,而且屈的是全北胡,真乃千古圣君也!”
“東夷滅,北胡平,圣君出!吾等恭逢如此盛世,真是幸何如之啊!”
……
大漢將士們見狀,先是一陣錯愕,然后就是激異常,發出了陣陣歡呼。
霎時間,全場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