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后,敦煌城。
“冠軍侯,這就是赤霄劍了。”
王允恭恭敬敬,將一把珠玉為飾的寶劍,放在了劉偃面前的幾案上,道:“只要冠軍侯答應出兵,這把劍就是您的了。而且,待掃平黃巾之后,陛下會封您為王。并且,會滿足您一個不違大漢律法的要求。”
“嗯?就是這三個條件嗎?”劉偃冷哼一聲,不屑道:“陛下此舉,也把劉某人看得太小了!”
“呃……冠軍侯何出此言呢?”
劉偃滿臉不以為然之,道:“赤霄劍乃高祖佩劍,人臣豈能佩戴?陛下這是打定了,既表現誠意,又不損失高祖寶劍的主意啊!封王之賞,看似貴重,但對陛下來說,卻不過是隨口一個加封而已,毫不費什麼。至于這隨意提一個要求麼……難道,以我劉偃的為人,會好意思提什麼非分的要求麼?總而言之,這三個條件,簡直是把劉某人當傻子耍,毫無誠意!”
“啊?難道說,冠軍侯不打算出兵嗎?”王允聞聽此言,大驚失,驚呼出聲。
接著——
噗通!
王允直接跪倒在了劉偃的面前!
他一邊重重叩頭,一邊開口大呼,道:“冠軍侯,您不能!您不能不出兵啊!如今,黃巾禍八州,烏桓、鮮卑趁我大漢之危大舉南下,匈奴東羌蠢蠢。您要是不出兵,大漢江山危矣,大漢的黎民百姓危矣啊!”
王允的頭不斷重重地磕在地上,眨眼間額頭上就鮮淋淋!
沒辦法,王允實在太了解劉偃不出兵的嚴重后果了。
幾個月來,關于黃巾軍的消息,不斷傳王允的耳中。
因為是倉促軍,因為沒有什麼讀書人的投靠,黃巾軍的軍紀差得簡直令人發止,燒殺霪掠無惡不作!
難道,指如此一群率食人之輩,治理好華夏嗎?
還有最關鍵的!
北方那些蠻夷,趁著黃巾之之機,已經對華夏出了獠牙。
若是朝廷兵馬和黃巾拼得筋疲力竭之際,胡虜們突然殺中原,華夏豈不迎來亡天下之危?
若果真發展到如此地步,無論劉偃,還是大漢天子,乃至于自己王允,就都是華夏的罪人啊!
不!
此事不能發生!
千萬不能發生啊!
相對而言,自己這叩頭之痛算什麼?我王允,縱然碎骨,也要阻止這一切!
王允叩頭不止,流如注!
忽然,一個天籟般的聲音,在王允的耳邊響起,道:“哎!子師(王允的字)這是何必?本侯什麼時候,說堅決不出兵呢?”
“啊?”王允大喜過,道:“冠軍侯,您是說……是說……”
劉偃正道:“本侯,當然會出兵平黃巾之。但是,絕不是因為,皇帝那三個條件!”
“那是什麼?”
“同你一樣。”劉偃悠然一嘆,道:“是為了華夏的千萬百姓!”
……
……
三日后,敦煌城外十里,點將臺。
一場出征中原、剿平黃巾之的誓師大會,在此舉行。
點將臺上,一名青年男子昂然而立。
其人眉分八彩,目若朗星,金盔金甲金戰靴,背背霸王弓,腰佩赤霄劍,看起來神威凜凜,好似天神下凡。
不用問,此人正是征西大將軍、涼州牧、冠軍侯劉偃。
點將臺下,自然就是這次跟隨劉偃中原平的三萬涼州鐵騎了。
沒錯,只有三萬人!
這次劉偃的平黃巾之,和上次解晉之圍不同。
上次劉偃主要是線作戰,沿途地方府,會給劉偃提供后勤,十萬人馬的后勤力并不算大。
但是,這次,黃巾禍八州,沿途絕大部分地方,已經被黃巾軍占據。甚至很多州府,被黃巾軍禍禍地田地荒蕪、人煙稀。涼州軍去的人多了,怎麼獲得后勤補給?總不能像黃巾軍一樣,繼續榨那些可憐的百姓吧?
所以,劉偃只打算帶三萬人馬。
當然了,這三萬人的戰力相當不凡。
八千涇營戰士就不用說了,劉偃起家的老底子,最為銳。
剩下的兩萬兩千人也不簡單。
劉偃盡有涼州,西域三十六國,還有馬拉坎達極其附近地區,本來人口就相當不。這十余年來,又有中原人,不斷逃難來到西涼。
如今,劉偃治下的人口加起來,足足有六百萬之眾!
劉偃利用這些人口,組了二十萬的常備軍。
二十萬常備軍中選出了兩萬兩千眾,十中選一,能簡單得了嗎?
要知道,當初劉偃解晉之圍的那十萬大軍,絕大多數是臨時征招而來啊!
所以,這三萬銳的戰力,絕不在當初的十萬大軍之下!
而且,他們的裝備,也要超過當初的那十萬人。
十五年過去,劉偃開了無數禮包,三萬大軍人人騎著高大異常的夏爾馬,而且是一人五馬!
人人穿著黃金烈火甲,武裝到了牙齒。
整支大軍去,既像是一片紅的海洋,能將一切吞噬。又如一片沸騰的巖漿,能將一切摧毀!
王允也是知兵之人,見狀不由得心澎湃:這些將士如此銳,難怪冠軍侯能夠百戰百勝。而且,我后漢屬火德,崇尚紅。這涼州軍的盔甲,正應了我大漢尚紅之意。這次中原平,必能一舉建功!
劉偃著臺下的眾多虎賁,也是一陣陣心神激,朗聲道:“諸位將士們,陛下給本侯的三樣好,大家都聽說了吧?什麼封王之賞,什麼一個愿的承諾,還有什麼赤霄劍!但本侯要說的是,我對這一切都不稀罕!本侯要的,也從來不是這些!
那我要的是什麼呢?
無非是八個字:華夏永興,天下太平!
黃巾之,雖然是民反。但是,他們起事以來,軍紀敗壞之極。老弱流離失所,婦人難保清白,青壯被強征從軍,田地無人耕,桑麻無人紡!時間久了,不知多青壯戰死沙場,不知多老弱婦孺盡欺凌、凍餒而亡!我華夏也將元氣大傷,給蠻夷留下可乘之機!
所以……”
頓了頓,劉偃緩緩向著臺下的三萬將士看來,道:“爾等可愿意,隨本侯出發,平定這場黃巾之嗎?本侯不求什麼封王之賞,爾等也不求什麼升發財、封妻蔭子。我等只求華夏永興,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