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撿寶生涯 第四百七十一章 崔氏來人

《撿寶生涯》 第四百七十一章 崔氏來人

這方古墨的主人,正是崔氏珠寶的一位商業伙伴,他因為虧了一筆生意不能補貨,手上暫時又拿不出現金,走投無路只能去求崔氏珠寶,大家都是長年的商業伙伴,合作的時間也有好幾年了。所以,此人提貨之后,并沒有馬上結款。

結果,之后此人又出事了,過了好幾個月都結不到錢,崔氏珠寶的人去討要,此人還是拿不出錢來,不得以拿出了這方古墨,說要用此抵貨款。

此人說,這古墨是他家祖上傳下來的,已經有兩三百年的歷史,肯定不會有問題,讓崔氏珠寶的人放心。后來,有人作主收了這方古墨。

聽了古墨的來歷,孟子濤并沒有發表什麼看法,上手仔細觀察。

此墨造型規整,呈矩形,墨式為明代程君房所制飛龍在天式,正面為龍紋,背面題刻詩文,其文為《飛龍在天頌》,文后署“原任鴻臚寺序班臣程大約謹頌”。墨四周有文款識,分別為:“萬歷壬寅年墨”、“大國香”、“君房聘袞監制”此三款。

Advertisement

第三個款識中的“君房”,正是作者的別字,他本名程大約,為明代萬歷年間時人,字博,別字君房,號筱野,又號玄玄子、守玄居士,墨道人等。

程氏是徽州的制墨名家,被譽為李廷跬后第一人。其既好蓄墨,又墨法,并有墨坊“還樸齋”販制其墨,所制墨曾貢宮中。

君房制墨,不陳法約束,博取眾家之長,講究配方、用料、墨模,首創超漆煙墨制法,制品堅而有,黝而能潤,舐筆不膠,紙不暈。與羅小華、方于魯、邵格之并稱為明代制墨四大名家。

程氏曾自言:“我墨百年后可化黃金”,董其昌在《程氏墨苑序》中亦言:“百年之后無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無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可見其所制之墨的珍貴程度。

也正是由于程君房制墨名聲舉世聞名,后世冒名頂替,魚目混珠者甚多,以致傳世程墨,贗多于真。

過了十多分鐘后,孟子濤把古墨放了回去,崔丁甸就迫不及待地問道:“孟掌柜,不知道這方墨怎麼樣,是真是假?”

孟子濤回道:“看不好。”

崔丁甸說:“什麼意思,我對這方面不太懂,您是說這方墨有問題嗎?”

孟子濤說道:“我個人意見,這方墨應該是仿制的。”

崔丁甸沉默了片刻,誠懇地說道:“孟掌柜,不知道您能否解釋一二啊?”

孟子濤點頭道:“這沒問題,你對程君房有了解嗎?”

崔丁甸說:“我來之前只是查了一下程君房是什麼人,其它我就不太清楚了。”

“那好,我跟你詳細說一下吧,邢太樸曾以十六個字概括了程墨的特,即‘堅而有,黝而能潤,舐筆不膠,紙不暈’。”

孟子濤解釋道:“首先,程君房制墨,大都邀當時著名畫家丁云鵬、陳洪級等作畫,再聘歙縣名工巧匠雕刻墨模,刻工纖巧,有的細如毫發,故墨上文字和圖案都以細見長。但這方墨,從墨面鐫刻的圖案來看,卻沒有細、真、神態生等特。”

“從漆看,此墨雖也是通,可是漆上沒有蛇皮斷紋,只有斷裂紋。從墨的質地看,此墨磕缺和漆皮剝落,雖然墨質還算細膩,但和真品相比,相差太遠。”

“最后,咱們再看這三個款識,款識是對的,但刀法和真品相差有一些距離,我曾經看過一方真品,刀法深厚,字雄健,文字鋒芒峻厲,圭角嶄然,以雕刻手法現了明代書法的遒勁,然而這方墨上我也沒有看出這一點。”

“綜上所述,這方墨應該是清代的仿品,但仿的不錯,墨質較佳,雖然和真品沒法相比,但多也是有些價值的。”

崔丁甸問道:“那這方古墨能值多錢?”

孟子濤說道:“大幾千塊錢吧。”

“如果是真品呢?”

“那就要大幾十萬了。”

崔丁甸有些無語,大幾千塊錢和大幾十萬,可是相差了足足百倍,如果是真品抵貨款還可以,但現在這個嘛,崔氏珠寶肯定虧到姥姥家了。

不過,對崔丁甸來說,這個結果正合他的心意,于是對孟子濤表示謝之后,還給了孟子濤一些辛苦費,不不多正好一千,孟子濤沒有推辭,收了下來。

出了店門,跟著崔丁甸的保鏢,有些不滿地說道:“這人還真夠拽的!”

崔丁甸瞪了保鏢一眼:“會不會說話?他有背景,有眼力,拽又怎麼了,再說了,他又不是傻子,明知道我們崔氏有問題,還參合進來,換你的話,你能答應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