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貴妃設的賞花宴,不是品畫評詩的講堂考場。詩寫得好不好不要,畫的不更無關要,要的是得貴妃看重。貴妃若喜歡,夸上一兩句,那這詩、這畫就足以揚名了,今天的賞花宴也就沒白來。
現在誰還不知道貴妃無皇后之名,卻有皇后之實。先前的孟皇后子弱,翠微殿是名義上的中宮,但是卻從來沒有正經行使過中宮之職。現在的會寧宮不一樣,名分上雖然差一點,可實際權柄風一點兒不。
宮人將年輕姑娘們畫的畫做的詩都呈了上來。說真的,畫的都不錯——京中閨秀們的素質不差,很多在家中都專門請了人教導。比如以前顧家的顧琇和顧雪,既學紅、管家、算賬,也學琴棋書畫。
沒有一兩手本事,也不會在這樣的場合出頭,不然的話,豈不了賣乖丑?
至于作詩,那就更容易了。哪怕自己不怎麼會,事先找人寫好背不就行了?左右今天是賞花,春天的花賞來賞去也就是那幾樣,這詩其實很容易預備。
剛才還有一位姑娘琴,彈得著實不錯。顧昕自己也能彈,只是吧……學的時候也沒下過苦功,平時又疏于練習,所以指法生,彈一曲簡單的醉花也是磕磕絆絆。縱然宮中收藏著不名琴,到了顧昕手里也都只能是暴殄天了。
“這張芍藥很好。”顧昕從中挑出一張來:“嗯,這張桃花也好。”
芍藥富麗,桃花妖嬈。兩張畫相比,顧昕覺得桃花更勝一籌。
也不是專看畫,畫的下面都有姑娘自己的姓氏或名字,顧昕挑了幾張眼的出來。
其中也有宋晴畫的。
宋晴畫的并不是今天開得正盛、名頭又響亮的花,這一點倒是讓顧昕很意外。以為按著寧城公主的子,一定會想著讓兒出頭拔尖,畫的畫也一定是鮮艷奪目,或是富麗繁復的。沒想到宋晴畫的這花……
這就是野花嘛。
極小的花朵,說是藍可以,說是紫的話,也行。花朵也就指甲那麼大,在綠葉從中點點斑斑的象星星一樣散落著。
顧昕評出了這些畫,吩咐但凡作畫的都有一份賞。
畫了桃花的姑娘和宋晴過來謝賞時,顧昕問:“怎麼想起畫這花?”
這花醫書上雙珠草,民間婆婆納,就是種野花,路旁墻角樹下河溪邊到都有生長,花很小不起眼,顧昕進宮以前倒是常見,但是進宮之后嘛……反正會寧宮和園里的太監干活兒很仔細,顧昕再也沒見過這種野花了。
“讓娘娘見笑了,因為進京以前房前屋后常見這些花,覺得它們春日里一樣開得茂盛。而且在寧城郡的時候,那里的人會摘這花藥,所以一直記得很清楚。”
顧昕點頭說:“確實如此,名花有名花的,野花也一樣有它的好。”
一旁宮人用托盤端出兩個香囊,兩位姑娘一人拿了一個,謝了恩退下。賞賜是小,關鍵是今天得貴妃夸獎,這個臉面可難得。
畫桃花的那姑娘姓秦,并不因為宋晴的野花搶了的風頭而氣惱。說白了,宋晴是公主之,貴妃給面,夸,那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
“宋姐姐,后日我家也有花會,我給你下子,你可一定要來啊。”
宋晴有些躊躇:“我……母親未必許我出門。”
寧城公主的脾氣在京里也是很有名了,秦姑娘對宋晴十分同:“我家桃園也很有名的,年年都有人上門來求桃花,李運的桃夜那張畫當年就是在我家桃園畫的,今天花開得好,你若不來看看可惜了。”?
"靠山山倒,靠水水幹,靠天靠地考父母靠男人,都不如靠自己來的安全實在。杜錦瑟自認自己不算聰明,不過還是勉強可以自力更生的。只是老天何其不公,讓她這樣的的小女子在皇權傾軋中求生存,累覺不愛。埋怨有用,她就坐在那裏埋怨好了。可惜埋怨解決不了問題。看她如何周旋于各懷鬼胎的皇子們的中間,玩轉皇權,蔑視皇權,把看不起她的通通踩到腳下。"
沈汐硯怎麼都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還能去到自己論文里提到的時代去探究,更沒有想到會遇到一個純古人。二人的相遇是意外,在這個遠古時代也是意外,但生活是繼續的,那就向前進吧。在這個未知的遠古時代發揮那麼點光熱也不是不可以,在改善生存空間的同時還能帶推動文明的進程,也挺好的,做自己想做的,和宋時一起努力找尋回去的辦法,帶宋時去看看自己的時代。 在宋時的這前二十三年里,想著讀書,為官,但這一切在遇到沈汐硯后,他想去看看天外是什麼,他想去看看沈汐硯口中的時代,想看一看銀河。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他會努力讓沈汐硯和自己生活得更加的順利,他也在不斷的找尋方法,以便去看一看沈汐硯口中的天際宇宙銀河。他們依靠部落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了下來,幫助部落發展,讓部落走向繁榮。
關於元配: 陳萱臨終前回憶自己的一生,她少時喪父,母親改嫁,卻也有叔叔養大成人。她十八歲嫁人,婆家不算寬厚,卻也沒有虐待她。在許多年後被無數人形容為兵荒馬亂的亂世,她過的不算好,卻也不很差。隻是,如果有機會重來,她仍是不希望再遇到魏年。是的,魏年待她不差,他隻是看不到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