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人在神鵰,開局獲得九陽神功 第142章江湖路遠,無心廟堂

《人在神鵰,開局獲得九陽神功》 第142章江湖路遠,無心廟堂

,人在神鵰,開局獲得九神功

「好了,快說說你找來的是哪路高手?真有這般厲害?」

康熙絮了一番閑話后,又忍不住問道。

畢竟鰲拜不除,他的皇位就坐不穩,是以對此事尤為上心。

韋小寶也不再賣關子,直言道:「我找來的這位大英雄可了不得,以一人之力力戰紅花會十大當家,還將他們打得屁滾尿流,可以說是武功天下第一,絕無僅有了!」

康熙先是一喜,但隨即又是眉頭皺道:「你小子不會在跟我吹牛吧?」

他對紅花會雖然不算了解,但能盤踞在清朝境十數年沒有被拔除,足見其基之深,會中高手之多,絕是不容小覷。

據他所知,紅花會加上總舵主外,共有十四個當家,各個武藝高強,本領不凡。

聽小桂子所說,他請來的高手居然能以一敵十,如若不假,那便真是十分了得了。

可是,這小頭真能給自己招來這麼一位高手坐鎮嗎?

對此,他心裏還是有所懷疑,到一不真切。

見小皇帝不信自己,韋小寶頓時不高興了起來。

「好你個小玄子,竟然不信我,這些可都是我親眼所見……」

當即,他便把自己遇襲,如何被楊過所救的事一一道來。

而他自小便聽慣了說書先生說書,一番長篇大論下來,何當頓,何當揚,關竅拿得恰到好

何況這事他既是親經歷,又是親眼所見,種種細微曲折之,說得甚是詳盡,再適當的添油加醋一番,聽他說起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只怕比楊過臨其境,還多了幾分驚心魄。

Advertisement

康熙亦是聽得眼中一亮,富有趣味。

「如今我那好哥哥就在皇城外,小玄子你若不信,大可命人將他請進來瞧瞧,是不是如我說的那般。」

韋小寶一副十分得意的表說道。

康熙將他的神盡收眼底,忍不住笑道:「好!那我便信你這小頭一次,讓溫有道去將這位英雄接進宮中瞧瞧!」

韋小寶一聽,連忙說道:「不用了,還是讓我親自去接他吧!這樣也顯得小玄子你對他的重視!」

「你要不覺得麻煩,便親自走一趟吧!」

康熙一聽,也覺得有幾分道理,說著回到龍椅上坐下。

韋小寶領命,興沖沖的就奔出上書房,往皇宮外跑去。

待韋小寶前腳剛走,康熙便喚來了門口的溫有道。

「讓多隆來見朕!」

「奴才遵旨!」

溫有道應了一聲后,就去來了還僅是侍衛統領的多隆。

此人是韋小寶離京之前給康熙推薦的前高手,為人老實忠心,加上武功又十分不錯,這些時日接下來,康熙對他也甚是滿意。

若非當下侍衛總管是鰲拜的親信,以免打草驚蛇,他都要忍不住提拔對方上位了。

不多時,多隆便前來上書房覲見。

康熙道:「多隆,一會朕要在上書房會見一位武林高手,屆時你帶領布庫房的十二個小太監在一旁候著,朕也很想看看你們這些大侍衛和摔跤武士,與中原的武林高手相比,到底孰強孰弱?」

多隆雖然子較直,但並不是傻子,聽出了皇上的言外之意,是要自己與那十二個訓練摔跤的小太監考校對方武功,於是當即領命。

不一會,部庫房的十二個小太監也隨而來,拜見過皇帝后,便分兩排站定。

過了好一會,韋小寶才大老遠的從皇宮外,將楊過接皇宮之中。

走過一條條迴廊,穿過一庭院,終是來到了飛檐繪彩,棟樑雕花,富麗堂皇的上書房外。

「啟稟皇上,桂公公攜中原武林人士,楊過求見!」

康熙與多隆使了個眼后,朗聲道:「宣!」

聽到皇上的答覆,溫有道這才讓韋小寶和楊過進上書房中。

楊過信步走來,神自若,氣宇軒昂,與韋小寶上的市井之氣形鮮明對比,康熙自他踏上書房中,目就沒有從其上移開過。

此人雖年紀較輕,但卻淵渟岳峙,一派宗師氣度,小桂子果真沒有騙朕……康熙心裏暗暗吃驚,同時又忍不住高興起來。

若能留下此人為己所用,何愁鰲拜不除?

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康熙並不認為小桂子敢誇大事實的欺騙自己,故而在看到對方那沉奫如淵的氣質后,才更加篤信。

而非僅是靠著一面之緣。

不過他為大清皇帝,自然有著自己的氣度,並沒有像與韋小寶一樣,熱的走下龍椅相迎。

韋小寶見到康熙,連忙行禮道:「奴才,叩見皇上!」

而楊過則是微微抱了抱拳:「宋民楊過,見過皇上!」

康熙聞言臉微沉,冷眼相睨道:「平!」

雖說對方不是自己的臣民,但為一國之君,覲見卻不行大禮,還是讓他覺得有損皇威,心生不滿。

韋小寶察言觀,心中也是跟著一突,暗怪自己來時顧著跟楊過吹牛了,沒有和他商量見皇帝時的禮儀。

楊過自然是察覺到了康熙的神變化,心中不冷笑:「人不大,架子倒不小!」

且不說他是個江湖中人,憑他漢人的份,也不能隨意向滿洲皇帝下跪行禮,這關乎於民族大義,而非私

這與他礙於郭靖的面子,向趙志敬行拜師禮,又是不同。

而康熙的年紀確實不大,看起來甚至比楊過還要小上一歲左右。

不過康熙年紀雖,但自小在鰲拜的迫下,也早已懂得了什麼忍,臉上的不悅之一閃而逝,隨即又裝作十分親和的樣子,問道:

「不知楊俠是哪裏人士?」

楊過一副之泰然的表,哪怕面對的是一國之君,也未有毫膽怯道:「楊某祖籍臨安。」

他報的是臨安牛家村的故居。

康熙微微頷首,接著又隨便問了幾個簡單的問題,了解了下他的來歷后,便直奔主題道:「朕初掌社稷,親政不久,邊正是用人之際,楊俠武功高強,不知可願躋廟堂,輔佐於朕?」

楊過想也沒想便拒絕道:「多謝皇上厚,楊某不過是一介武夫,並沒有投廟堂的打算!」

接著,他又說道:「皇上可能有所不知,楊某前往京城並非是為了什麼功名利祿,金銀財帛,僅是我這位兄弟念皇上恩德,特意請我來助皇上一臂之力罷了!止乎於誼。」

「待事之後,楊某自當功退,煩請皇上不必勞心!」

康熙聽后微微一愣,見他說得如此決絕,也就不再規勸,再次看向韋小寶時,眼中則多了幾分讚賞。

小桂子倒也是個念恩之人,不怪我如此待他……康熙暗暗想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