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書 穿書七零帶億萬物資當辣妻 第359章 全力準備辦廠

《穿書七零帶億萬物資當辣妻》 第359章 全力準備辦廠

陳星凌頗無奈解釋:“不是我不簽約,是一般都得設計方案定下來后,再來簽約開始工。本來這兩天就要帶莫師傅上門去做設計——現在好了,什麼都不用了。”

馬大禮滿臉寫著生氣:“本來都說定了,我們的工期也都安排出來,冒冒然就說推遲到三年后!誰知三年后又是什麼景!到時指不定咱們都不干這一行了!”

“沒法子。”陳星凌搖頭:“人家兒媳婦不肯,老郭也不好說什麼。”

馬大禮忍不住問:“就是那個傳得沸沸揚揚的秦甜甜吧?聽說是你們上京城的老鄉,船廠那邊好多人都認得。”

“呀?!”陳星凌驚訝瞪眼:“你也認得?”

馬大禮搖頭,眼底盡是嫌棄。

“我認識做甚!去年船廠的員工天天往外說,說跟郭世景還沒結婚就勾勾搭搭在一起,主還未婚先孕。后來還自己跑上門哀求郭太太接,聽說最終是郭廠長拍板同意了婚事。雖然不認識,可的名聲臭得不行,想要不知道都難!”

陳星凌憋笑:“難怪老一輩的人總說‘人在家,名聲在外’!”

“那當然。”馬大禮毫不客氣道:“這渝城再大,也大不過街頭巷尾三姑六婆的。我是本地人,四周多數人都認得,想要知道什麼還是容易的。”

陳星凌想了想,提議:“既然老郭的房子暫時建不了,咱們爭取這半個月把繡花廠的初步工作給搞起來。這事也是迫在眉睫,不能再拖了。老郭的房子不建也好,我們反而能出時間全心全意應付繡花廠的事。”

Advertisement

“好。”馬大禮道:“天無絕人之路,總會有法子走下去的。老廖那邊的園子建得好的,他時不時幫我們做一些口頭宣傳,能得到顧客的信賴和廣告,比一些虛無的口號強多了。咱們已經打下了口碑,以后不愁沒生意上門。那咱們先忙繡花廠的事吧。”

陳星凌提議:“原材料不難找,買布料和線,外加一些輔助的竹架子之類的。”

“這些我已經打聽過了。”馬大禮道:“哪里最便宜,哪里的質量最好,我都已經問得仔仔細細。”

陳星凌想都沒想,道:“我們只買質量最好的,不圖最便宜的。”

“……本錢哎!”馬大禮忍不住嘲笑:“咱們是要靠利潤賺錢,得越低,才能賺得越多。”

陳星凌儼然有自己的主意,解釋:“其他可以盡量,但布料和紗線的質量必須要最好的。想要我們的產品一直立于不敗之地,唯有靠質量,而不是低價。目前那邊的經濟條件比咱們好,他們缺的是好品質的手工藝品,而不是一些廉價低質的東西。我們要把它當手工藝品來制造,而不是普普通通的家庭用品。”

馬大禮連連點頭:“你向來有主意,我聽你的就是。”

“不。”陳星凌搖頭:“我不可能什麼都對。我偶爾會有想岔或說錯的時候,你如果有自己的看法,就得直接說出來。咱們要進步,靠的是彼此合作的力量,而不是一人獨斷專橫。”

馬大禮不好意思笑了,低聲:“你放心,我記住了。你說得對,我才會聽你的。如果你說得不行,我……我也會提自己的看法。”

陳星凌贊許點頭:“這就對了嘛!咱們是合作關系,不是上下級關系,你可得搞清楚哎!你也是東之一,不是我們請的師傅。”

“哈哈!”馬大禮大笑:“行,我知道了。原材料方面,我先去貨比三家,然后再帶你一塊兒去砍價說定價格。”

陳星凌又問:“三月四芳平時還會繡花吧?工人方面的手藝才是最重要的。”

“會。”馬大禮解釋:“不過們是去年剛學的,會的花樣不多。繡娘方面,自然是干得越久經驗越好。”

陳星凌忍不住問:“有沒有什麼大師傅?”

“自然有。”馬大禮答:“渝城這邊還是有一兩個繡花師傅的,只是——只是們的要價高了些,大概要高三分之一。”

陳星凌眼睛微,提議:“高一些也沒關系,請們來咱們廠里坐鎮。咱們可以額外給們一些辛苦費,讓們幫忙帶一帶年輕的繡娘。這樣的指尖功夫,只要有人點撥幾回,自己勤加練習,很快就能學起來。”

馬大禮無奈低笑,撓了撓腦袋。

“原材料那些,其實并不難。在我看來,還是工人方面最難。渝城這邊從沒有過什麼繡花廠。好幾十年來,都是一個個的小作坊模式存在著。小作坊或大或小,大的幾十個工人,小的二三十個。小作坊負責發放和收集,工人們拿回家繡好以后就去小作坊貨并取錢。”

陳星凌點點頭:“小作坊的利潤還是不錯的。商人會固定來小作坊收貨,然后再運到外地去賣。在我看來,商人的利潤才是最高的。”

馬大禮苦笑:“干活的人歷來都是賺最的。其實,大多數的姑娘家或有空閑的大媽大嬸都喜歡繡娘這一行當。進工廠好單位上班,需要人脈關系和本領,也需要一些學歷輔助。大多數沒教育的孩子或大媽大嬸都只能靠這些辛苦活兒賺錢。”

“繡工也是一門技藝。”陳星凌雖然自己不會,可頗認可這一項技藝,“想要學好繡工,也是得下苦功夫學的。”

馬大禮點點頭:“是呀!大多數人都是在大人或長輩的牽引下,一邊學一邊做,直到自己也能掌握。雖然工錢不高,也很辛苦,但能有賺錢的機會大家都很珍惜。還有,另一個喜歡的原因是能一手貨一手錢。”

“都這樣?”陳星凌挑眉問:“沒有月結的?”

馬大禮解釋:“打聽過了,只有兩三個小作坊是半月結或一旬結一次。有些手腳麻利的繡娘,一天能賺一塊多。十幾天繡上一張大床單,一次能領十幾塊錢。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講,十幾塊錢是一個頗大的數目。”

“那是那是。”陳星凌忍不住問:“三月四芳白天要上課,晚上和周末大概能賺多錢?”

馬大禮早已經了解過了,答:“一周大概三塊左右。我不讓們晚上熬夜,讓們十點就必須去睡覺。燈不明亮,繡娘們也舍不得開亮燈怕浪費電費,好些繡娘年紀輕輕就熬壞了眼睛。”

“電費還是蠻貴的。”陳星凌若有所思,道:“聽說有一些繡娘晚上會召集起來在固定的房間一起繡花,燈一起共,然后電費一起分攤。”

馬大禮苦笑:“不這樣的話,手腳忙一些的繡娘賺的錢還不夠還電費。鄉下地方好些人喜歡用油燈,不舍得用電燈。最夸張的是十幾個繡娘共一臺小油燈,晚上熬夜干活,只為多賺一些錢。燈暗,人也多,擋來擋去的,看不清楚的大有人在。這也是大多數繡娘眼睛近視或不好的原因。”

陳星凌默默思考著。

馬大禮低嗓音:“買布料紗線容易,最難的是找工人。繡娘們都已經在各自的手工作坊手下干活,一般來講都比較固定,擺來去的比較。我們要用什麼模式,怎麼招攬工人繡娘來干活,才是最難的。”

“咱們來想想吧。”陳星凌低聲:“模式咱們可以采用靈活式就業,要區別于小作坊的歷來傳統模式,也要兼顧繡娘工人的實際況。”

馬大禮聽得一愣一愣的,問:“靈活就業?什麼意思?”

陳星凌想了想,答:“咱們是繡花廠,不是普通小作坊,所以咱們不能跟他們一樣只負責發放和收貨。我們必須有自己的用工模式。”

“比如……哪一些?”馬大禮不明所以問。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