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典藏華夏開局對話十大皇帝 第275章 武帝論現代的封狼居胥!

《典藏華夏開局對話十大皇帝》 第275章 武帝論現代的封狼居胥!

“這面旗,朕要帶你去后世,朕要你有朝一日將它高揚在世界各國人的面前,大聲的告訴他們!”

“在大漢的新時空,那些曾犯后世之敵,都將在朕這個時代,給大漢子民當夜壺!”

“犯我華夏者,華夏必誅之!”

漢武帝將大漢旗幟高高揚起,遞給江逸。

江逸腰桿筆如槍,銳目如劍,神莊重無比,將手悍然出。

“晚輩有朝一日,必定將此話宣告于世界!”

江逸將大旗接過,和漢武帝莊嚴對視。

他在腦海中快速想了許多可以實現這點的方式,最終得出了一個場景。

在那個場景下,若是穿上這服,揚起華夏之旗,再加上這一面大漢軍旗,定全世界都為之震撼!

只不過,這跟春晚一樣,需要等恰當的時機到來……

看來,這期結束之后,得學騎馬了……

不僅他要騎,還要找五十六個民族的代表一起騎,共同向全世界宣告華夏之心!!!

江逸下定決心,一定要實現對漢武帝的承諾,日后要將這一幕給漢武帝一觀!

“旗幟上題的字還有一些用意。”

漢武帝語重心長道:“那些字還是朕寫給后世年輕人的,朕希他們能夠像霍去病一樣果敢,年輕人就該有年輕人的樣子,該果斷時就得果斷,該出手時就得出手,大不了重來一次。”

Advertisement

“朕這個驃騎大將軍,一旦失敗必定會被匈奴人千刀萬剮,沒有試錯的條件,但后世既然沒有戰爭,那就說明很多事都可以嘗試,挫敗沒什麼大不了,后世的年輕人要敢于去磨練。”

漢武帝徘徊在漢宮中,顯現出了嚴厲長輩的一面。

江逸越發明白,他對后世的用心,是那種只要一知道后世哪里有疑難,就會勞盡心神去想辦法的。

“趁年輕才有能力去拼,這也是朕為什麼要讓霍去病年紀輕輕就掌管大軍的原因,對他而言,封狼居胥是他的就和目標之一。”

“在這之后,朕還會讓他打廢鳥、征糙米,路雖遠,但他足夠年輕。”

“在朕看來,青年的目標大致可為三種。”

漢武帝說道:“一種是想要過好自己的一生,不愁吃穿,不缺用度即可。”

“哈哈哈,漢武帝這不就是在說我嘛!”

“俺也一樣!”

“嘿嘿,我覺得不管做什麼,只要不給國家和社會添就行!”

許多觀眾們都笑嘻嘻地打起了彈幕:“就是不知道漢武帝會怎麼看哦……”

“對于這樣的后世,朕是認同的,不是誰都是霍去病,對百姓而言,能夠過好自己的日子平安喜樂,朕見了都會十分歡喜。“

漢武帝角不由微揚起一笑意:“這也是朕和衛青、霍去病,以及無數大漢鐵軍非要對外征戰的原因!”

“朕的戰爭,不允許發生在大漢朝的土地上!”

“要打,就只有別人挨打,別人的土地被踐踏的份!”

“只有這樣,大漢的百姓們才能安定,軍士們在外面哪怕全部陣亡,那些仇敵也傷不了百姓一人!”

“若是后世百姓都能安居樂業,朕愿便足。”

“對他們而言,他們的狼居胥山就是吃穿用度的不愁,能夠做到,就是功!”

“朕期待他們能夠在自己的生活中,封狼居胥!”

江逸十分仔細地聽著漢武帝的話,簡直充滿了哲理。

這簡直是漢武帝在傳授后世的教科書。

是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山,每座山上都會有各自想要的好,只要把自己想爬的那座山爬好,就足夠了。

“第二種是想要一番功業者,朕希這些人無論是上山還是上山之后,能夠堅守本心!”

“對他們來說,只有堅守本心,才能算是封狼居胥。”

“朕和滿朝文武在第一次大勝匈奴之后,并沒有得意忘形,這才有了后面的一次又一次大勝仗,一旦立下目標,就要不折不扣地實現,小可以小喜,但只有徹底功,才能一勞永逸。”

“但這心,一定要正,朕在之日,為何無人敢反?那是因為朕實打實地在為百姓們打匈奴,而不是在樂!”

對此,江逸十分贊同地點頭:“后世北宋大家,張載在《橫渠語錄》中亦曾寫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先祖之言,與其有異曲同工之。”

漢武帝聞言,心微驚,但并沒有在江逸面前表現出來。

他在心底把這句話牢記下來,打算等江逸走后再行記錄,掛在自己的書房里。

“嗯,便是如此。”

漢武帝淡定說道:“但凡居高者,若能如此,豈不天下皆安?”m.166xs.cc

話罷,他又十分嚴肅地看向江逸:“朕知道,你屬于第二種。”

“告訴朕,你想就的功業是什麼?”

江逸凝眸,肅然道:“晚輩最開始,只是后世一個主持文化類節目的普通青年,和大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一樣,住著最便宜的房子,看著最早的朝,趕著最忙的工作,是眾生中的滄海一粟。”

“直到典藏華夏的誕生,有越來越多的觀眾在看,于是,從最開始只想在城市中留下,到如今,我想就的事業只有一個。”

漢武帝靜靜聆聽著江逸的話,心頗為好奇。

“我想讓華夏的崇洋外者一些,讓越來越多的人真正了解到我們華夏文明的璀璨和先輩之心!”

江逸鏗鏘有力道:“我希后世不僅僅只是通過學堂里的歷史書,去了解華夏文明,希他們能夠有更多的渠道!”

“我希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有足夠的文化自信力,不因覺得西方節日各種繁華熱鬧,就忘了屬于華夏的傳統節目,不因只見了別國所展現出來的好的一面,就忘了華夏優秀的一面,這與見異思遷無異。”

“試想,一個連對國家都可以見異思遷的人,對待其他事,又如何能夠做到堅守?”

“這樣的人遲早會滾出華夏,但這樣的勢頭,絕不可繼續滋生!”

“先祖對后世的要求是守土保國,晚輩對自己的要求是在此基礎上----”

“揚古今文化,鎮外邪風!”

“若國需要,晚輩,愿為第二個張先生,去喚醒屬于我們華夏人的文化自信力!”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