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典藏華夏開局對話十大皇帝 第215章 女帝心聲,家和萬事興!

《典藏華夏開局對話十大皇帝》 第215章 女帝心聲,家和萬事興!

“先祖,在我們后世,如今正有無數的家庭面對如此窘境。”

“越來越多的夫妻容易產生分歧,不論是在外辛苦打拼的丈夫,還是把重心放在家中的妻子,都容易因為通不及時,或不愿意通而產生誤解,使本只需靜下來互訴一場,便可能消除的患,終禍患,支離破碎。”

“后世社會,男皆累,眾生皆苦,但若說一個家庭最怕的東西,莫過于不解不言。”

“一個家庭,男負責的方向可能不同,但若心往一,彼此諒,則家和,萬事興。”

江逸的聲音一字一句響徹在萬象神宮中,引發了許多人的沉思。

武則天聽后,亦是起,緩緩踱步。

“后世此言無差,先帝最初登基時,朝局亦是一片混,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士族暗里把持朝政,王皇后等人皆代表著各方士族的利益,他們一方控朝政,一方控庭,可謂權勢滔天。”

“若非當年,朕與先帝力出一,夫妻齊心,要打倒這固的士族,花的絕不僅是十年之功。”

武則天悵然道:“之后,先帝風疾發作,頭暈目眩,不能理國家大事時,亦是朕,費盡心力地打理著李唐江山。”

“朕在此期間,勸諫先帝不要親征高句麗,并上諫言十二事,皆希李唐天下得以穩固。”

Advertisement

“然,也正因此,反倒讓先帝對朕有了忌憚,朕勞心勞力,反倒險些被廢!”

“若非朕不是任人宰割,忍氣吞聲之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經死了。”

“朕為了讓自己活下來,并讓先帝掌穩朝政大權,已經得罪了那麼多士族!”

“廢后,跟要朕的命,有何區別?”

武則天的眼神中,漸漸閃爍出一抹狠厲。

江逸站在后,靜靜地聆聽著一切。

“從那以后,朕就知道,即便是皇帝之家,也是靠不住的,只有自己萬人之上,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死!”

“于是,朕開始和先帝一起上朝,與先帝合稱‘二圣’,朕萌生出了越來越大的野心!”

“朕開始命人據自己的形象雕刻大佛,組建北門學士分割宰相職權,開始控制朝政!”

“這,就是夫妻不和所帶來的局面,從那時候起,朕就開始為做皇帝而造勢,和先帝難有一心。”

看著武則天頗為無奈的樣子,江逸不由想起,武則天在死前立下的詔----

“省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并赦免王皇后、蕭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三人的親屬,與高宗合葬乾陵!”

到了生命的最后關頭,武則天想起的,依然是高宗。

最終還是做回了李家的兒媳,而不是則天大圣皇帝……

一念及此,江逸不由問道:“那先祖最開始,究竟想做的是什麼?”

“史籍記載,在第一次宮前,先祖曾對母親說:侍奉的圣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之態呢?”

“敢問陛下,那時候的您,是何思,何想?”

江逸把自己的疑問,以至于后世可能出現的一些疑問,都循序漸進地說出。

這些想法后世都只能從典籍上揣,但誰也不知道,那個時候的則天皇帝,究竟是怎樣一個子?

武則天憧憬地向神宮之外的天空,像是在回憶什麼似的說道:

“那個時候的太宗皇帝,天下哪個子不心生傾慕?”

“他是天可汗,是各國的皇,他在貞觀初期,在各大災禍連天之時,竟然在草原上,打敗了當時的霸主東突厥,哪怕是我武曌走到今日,也依然敬服。”

“他,在朕心中,永遠是圣明天子,哪怕在朕宮前一年,長孫皇后已然故去,朕依然還是坐了十二年的才人,既是無奈,亦是甘愿。”

武則天坦然道:“太宗皇帝病重之后,朕不得不開始為以后考慮,朕不想在太宗皇帝死后,做一輩子尼姑,朕雖然敬重他,但并不代表朕會認命,于是,便和先帝建立,便出現了剛才所說的煩憂。”

“你方才言,家和萬事興,朕如今,再補上一句。”

武則天抬眸,走到神宮殿門口,向了在天空中高懸的青云:“千家萬戶之和,即為國和。”

“國和,亦萬事興!”

武則天一步步,順著神宮前的那條大道,緩緩向前走著:“要想家和,就必須說出心事。”

“先帝想要悄然廢后之時,就是朕及時出現,陳其利弊,曉之以理,再加兼施,才讓先帝收回命。”

“也就是這次對話之后,先帝釋懷,甚至還想讓朕參與朝政,若非宰相郝俊反對,朕早已明正大地更上一層樓。”

“高宗,是先祖的。”

江逸由衷說道。

他似乎有些明白,為什麼武則天晚年,會想繼續做回高宗的妻子。

因為不論出于何種原因,高宗死前,還是把權力給了武則天。

“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后決定!”

這就是李治對武則天的信任!

“是的,若非如此,先帝死前的詔,只怕不是讓朕更進一步,而是要朕陪葬了。”

武則天出一笑意,像是想起了那個時期的高宗:“先帝,知朕,護朕,才有朕之今日。”

“只是朕在廢后之事出現之后,便已有了登帝之心,朕的命,朕自己說了算,即便我他,也不是無條件的。”

“他說到底,還是曾想讓朕陷萬劫不復之地。”

武則天面稍顯狠厲。

江逸仔細剖析著武則天的話,發現武則天心似乎充滿了矛盾。

而這個矛盾,一方面是自己本就有的野心,一方面是與高宗的不和造就。

野心加不和,再加上本就極強的才能,和要掌控命運的決心,鑄就了這樣一位帝。

,且得清醒,憎分明。

有野心,亦有才能,堅信我命由我……

江逸發現,隨著對話的深帝的形象和心理,已經越發明了。

而這段對話,更是在現代世界中,讓越來越多的人借古通今,掀起了一場風暴。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