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典藏華夏開局對話十大皇帝 第180章 曹操質疑后世!

《典藏華夏開局對話十大皇帝》 第180章 曹操質疑后世!

“晚輩所的時代,并無諸侯。”

江逸謹言道:“華夏后世,如今只剩下一個調皮的孩子,想要掙祖國的懷抱。”

聞言一愣,顯然剛開始沒有想到,江逸會這麼比喻。

他快速反應過來后,也是有些不滿的說道:“那無論如何,也要讓他乖點!”

“后世,你要想辦法讓他們知道我們華夏文明的過去,要讓他們明白,唯有山河一統,家國方可興!”

“孤這一生,都在一統中原的路上,若是漢室沒有那麼多諸侯割據的話,孤的路不會如此,華夏更不會是如今的局面。”

“后世之人,無不為此努力著。”

江逸和曹一同看著正在被秋風吹落的樹葉。

“嗯,后世萬不可讓這割據的局面再次出現,想想即便是在這個時期,各路諸侯打周邊四夷都輕而易舉,若是中原各路諸侯的勁凝聚一起,何愁不能如大唐一般,讓多國來朝?”

“后世之人,務必要自己的國家,唯有如此,才可讓華夏文明生生不息!”

“晚輩,定將魏王的話帶到。”

江逸仔細聽著曹的一字一句。

忽然,曹像是想起了什麼似的,繼續問道:“那后世,可自己的國家?”

“十中有九。”

Advertisement

“有九?”

狐疑道:“是后世的華夏還不好嘛?”

“華夏后世,如今山河無恙,國泰民安,且正在不斷復興強大。”

“但在那剩下的一人里,他們還是認為外國比較好。”

江逸如實說道。

“山河無恙,國泰民安還不好?”

瞪大了眼睛,這是他窮盡一生都沒有實現的志向啊。

后世,竟然如此不珍惜?

正在糙米國國臺大廈的一些原東方人,以及剛才對史遜點頭哈腰的那個男人,目出不悅,覺自己到了冒犯。

典藏華夏,這是要連他們也一起抨擊嘛?

憑什麼啊!

他們可都是憑著自己的才華出的國,憑自己的能力改的國籍!

難道典藏華夏還想以此指責他們?

這是妥妥的道德綁架好吧!

對糙米人,無論如何都唯唯諾諾的他們,在聽到江逸這樣說的時候,一個個眼神都跟要殺人似的。

“江逸這是在搞什麼鬼,我們就喜歡外國怎麼了?”

“我們決定不了自己的出,難道還不能決定一下自己的國籍嘛?!”

“就是啊,誰想生活在那里呢,我們也是憑借自才華改變的命運!”

他們用的都是英文,像是在刻意對著糙米臺的人獻似的,又似乎是不屑再去用漢語,好像說英語說習慣了,就忘了自己是在哪里長大的。

約翰史遜和會議室里幾個臺長對視了一眼,都不約而同地出了不屑的笑意。

約翰史遜更是在心中腹誹:‘若這是華夏大部人的思想就好了,那樣華夏必定不攻自破。’

‘雖說就這麼幾個廢,還決定不了什麼,但這已經是個很不錯的開始。”

約翰史遜的玩味的看了這些顧問一眼。

顧問們臉上的怒意立即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殷勤無比的笑臉。

……

直播間畫面之中!

江逸回道:“在他們看來,山河無恙,國泰民安是應該的,而華夏這個國家不夠強,所以,不人便想著離開。”

“呵呵,那與當世的叛徒何異?”

冷笑道:“那些人若是生在孤的時代,別說是孤,就算是劉備、孫權等人,都必斬之!”

江逸又盡量用曹聽得懂的一些詞匯,把華夏如今的九年義務教育,以及如今的社會制度,都跟曹大致說了一遍。

聽后,面通紅,憤怒不已:“在那般好的時代,了如此好的待遇,竟不珍惜?”

“后世諸如此類之人,皆為忘本之徒!!!”

“生在和平時代尚且那般,可想而知,若是他們生活在戰時的話,將會做出何等叛國之事!”

此話一出,在現代的觀眾們也都仿佛到了共鳴一般。

“就是,曹說得對,那些人端起吃飯,放下碗就踹娘,一有點能力了,就不得離自己的國家遠遠的,跟那些發達之后,就拋棄了生養父母的人有什麼區別?”

“是的啊,現在好多人都這樣,自以為有才華,自以為這個國家本不配容下他,所以一有機會就不得往外跑,卻忘了,到底是哪片土地就得他們!”

“呵呵,那些人,不過都是一些自侍有才的忘本徒罷了!”Μ.166xs.cc

“兄弟們,我突然發現江神為什麼要對話曹了!”

觀眾們越往深思考,似乎發現了江逸的用意。

“江神這是要借魏王至死未篡漢一事,來警醒我們現在某些一有點甜頭就忘本的人啊!”

“樓上你這麼一說,我倒覺得真有可能,曹夠厲害吧,夠有才吧,人家至死都是漢臣!”

“先輩們那麼多好的風骨,他們全都拋之腦后,真是可悲!”

許多觀眾們無論男,此時都義憤填膺。

此時,一顆種子,在他們心中,也悄悄的發芽。

之前很多還覺得該國籍很榮的人,突然察覺到,改國籍,好像,也就那麼一回事!

而且,還是壞事!

但這,還不足以最大化改變一些人的思想。

對話,仍在繼續。

江逸的聲音,漠然響起:“魏王所言不錯。”

“華夏一直都有這麼一句話,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江逸出手,接住了一片枯黃的落葉,謹言道:“可是,現在,卻有很多人,只記滴水之恩了……”

“他們更愿意去記住,在落魄時給他們一點剩飯的人,也不愿意去回想,在自己沒有落魄的時候,就一直在幫他們的人。”

“就如同后世的華夏,從小到大,每個華夏人除了到義務教育之外,還著這個國家帶給他們的和平的生活環境。”

“但卻總有些人,更愿意去記住外國給的一些小恩小惠,也不愿意去銘記,無數先輩們,當年用命……為他們捍衛出的和平!”

“他們對滴水之恩,尚且會下意識去涌泉相報,這并沒什麼不對,是華夏優良傳承。”

“可悲的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