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重生異能 重生過去從吃飽飯開始 第291章 好事

《重生過去從吃飽飯開始》 第291章 好事

“啥事嘛還專門回來一趟?打個電報就行了,浪費那車費干啥。”老人家總是這麼節儉,算得到位。

“婆,是好事。我給村里謀了個掙飯吃的活,得回來才能說的清楚。”李文笑呵呵的解釋道。

傍晚下工后,李文把手工藝品的事和李德佑兩兄弟說了下,兩人也很興

綁笤帚,編東西他們這些農民就沒有幾家不會的。

尤其是笤帚,三星村基本家家都會綁。每年村里收完高粱,分下的高粱秸稈全被社員分了綁笤帚,然后換一些生活用品。

以前在大集上可以賣,現在投機倒把抓的嚴了,不能隨意買賣了。雖然去大集也能賣,不過要開自產自銷證明,農民都怕事,基本都賣給了供銷社。

李德佑兩兄弟也是綁笤帚的一把好手,兩兄弟每次放工回家還能綁兩把笤帚,下雨天更是能綁十一二把。

和父親說著說著,李文就想起了前世自己小的時候。

前世小時候村里十戶有五六戶都在綁笤帚,剩下的要麼是懶漢,要麼出去打工了。

前世李文的爺爺,那真是沒日沒夜的綁笤帚。村里高粱桿不夠了,就拖拉機去山里收。

李文還聽老爺子講他們年輕時候的故事,那時候綁笤帚沒秸稈了就拉著板車,一路上百公里要著飯去深山里買高粱桿。

【那時候不買,搞。】

Advertisement

老爺子說,村里很多人家的磚瓦房都是通過綁笤帚掙來的。

確實,那時候的笤帚是真值錢,也耐用。

前世小時候老爺子經常帶著李文去縣城賣笤帚,后座馱著幾十把笤帚,大梁坐著李文。

應該是九十年代吧!那時候李李文才五六歲,跟著老爺子走街串巷賣笤帚,大的笤帚一把六塊,小的兩塊,一塊五。

賣完笤帚,老爺子就帶著李文去車站旁的豆腐腦攤位吃兩碗五錢的豆腐。

那滋味,李文想想就。即使現在他重生了也忘不了,吃完還要用饅頭碗的。

零幾年一把大笤帚最高賣到了二十多塊,那真是掙錢啊!不過花無百日紅,人無再年。

隨著工業的發展,單元樓的普及,傳統的院子越來越,手工笤帚逐漸被工業塑料掃把所取代,而且還便宜。

前世李文回村已經看不見綁笤帚的了,聽家里老爺子說村里只有一兩家堅持在綁。

【寫到這了,小弟冒昧問一下,誰小時候上學沒被笤帚疙瘩打過,沒有的請舉手。】

李文的思緒不由得跑到天上去了,直到李德佑喊,李文回過神來。

“你這娃,瓷馬二愣的,想啥呢?你幾聲都不答聲。”李德佑罵道。

“嘿嘿!我剛才想事走神了,爸你剛才說啥。”李文撓了撓腦袋,笑著問道。

“你剛才說這事是大事,得跟你書記爺商量一下。走,趕走。”李德佑拉著李文就往外走。

“老五,你這會兒去,咱叔他們正吃飯呢!不行先把飯一吃再跟娃過去?”做好飯的王春梅站在廚房門口喊道。

“媽,你跟我婆他們先吃,我們回來再吃吧!”此時,李德佑已經背著手走出去了,后面的李文笑著回道。

“犟慫!”王春梅甩了甩下來的圍罵道。

“叔,在家不?”李德佑大喊著推開了半掩著的木頭門。

“德佑、德才,還有小文,你們幾個來了。快過來吃飯,你嬸熬的糊涂,的很。”老爺子笑著招呼道。

此時李俊才一大家正在前門廳吃飯,平輩、晚輩看見幾人進來紛紛站起來打招呼。

“叔,我們就不吃了。你趕吃,吃完文子娃給你說個事。”李德佑找了一張板凳,直接坐在院子乘涼。

不到三分鐘,老爺子和幾個兒子咕嚕嚕的喝完稀飯,提著凳子走到了院子。

“爺、叔,大家煙。”李文站起笑著散了一圈煙。

“怎麼,文娃子想說個啥事?得是說下對象了,準備定親的事。”李俊才笑著開口。

“額!”

李文直接噎住了。

“那麼有,是其他事,這慫娃主意正的,非要自己談對象,不讓介紹。”李德佑白了李文一眼,笑著說道。

“哦!那是啥事?”李俊才笑著看向李文。

李文也沒有打馬虎眼,把自己爭取到活的事,給李俊才幾人又重新說了一遍。

“哎呀呀!”

“這是好事麼,文娃子,你可真是咱們三星村的好娃。這事包在爺上,明天我就開大會通知下去。

咱這秸稈做的笤帚如果能賣到國外掙外國人的錢,實在是好了。”老爺子興的直拍大

“爺,這幾天你們空去山里親戚家多收些他們囤的高粱桿,咱家先不等通知了,直接綁。”李文直接說道。

“小文,你剛說了,距離通知結果出來還有一個月呢麼。

咱家先綁,到時萬一不收了咋辦?”李俊才的二兒子李德軍疑的問道。

“等結果出來就來不及了,距離秋季廣會召開就剩下四個月時間了。咱家做個表率,先行起來。

爺,明天大隊通知下去,讓大家先練習研究一下手藝,畢竟出口不能像咱現在這樣糙。

出口的東西,要弄的漂亮一些。笤帚細要均勻,秸稈也不要有爛的,最好用線繩把笤帚頭也編一下,這樣更觀漂亮。

我這邊也聯系了一個渠道,他們一把笤帚給五錢。萬一上面不收了,咱村綁的笤帚我五錢全收了。”李文笑著解釋。

“這還有說的啥嘛,橫豎都有保障。一把笤帚居然能賣到五錢,這是天大的價錢了。啥都不說了,干了。”幾人同時大笑,拍起了大

第二天,李俊才把這件事通知了下去。惹得正在夏收的社員紛紛激不已,干活更賣力了,恨不得馬上干完活,回家綁笤帚。

為了能夠做出更好的笤帚和編制品,每到晚上,大隊部男都聚在一起討論。

村里甚至還拿出珍藏的布票,從縣里的供銷社買來了李文說的棉線繩子,奢侈的用到了笤帚上。

“這笤帚齊整,用繩子綁著一束一束的,結實又漂亮。”眾人圍著幾個已經做好的笤帚紛紛議論著。

孫連贏這邊也是作飛快,老爺子前腳剛退休,他后腳就從供銷社副總經理調到了商業廳。

孫連贏上崗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墊和手工藝品,單位領導聽到這玩意也能掙外匯,眼冒金直接拍板同意。

還讓孫連贏不要有心理負擔,大膽去嘗試,只要能搞到外匯,一切都值得。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