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老爺子已經過世,就不能繼續再放在炕上,而是要進行小殮。發送老人,也就是給老人治喪這種事,一般很多事都不要自家人手,而是要親朋幫忙。
這是一種需要,也是一種風俗。說它是需要,因爲這種時候,喪家一般都是悲傷過度,哪裡會有神去理會雜事那。說它是一種風俗,是因爲古往今來都是如此。這也是鄉鄰們互幫互助的一種優良傳統,裡面滿溢著濃濃的人味,以及生者對於死者,對於死亡這件事本的尊重。
不用人說,吳玉昌就主地做起了知客。旁邊還有吳玉貴、管事韓忠等,還有村裡久經世故的老人們,比如春柱爹等幫著張羅。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要給連老爺子淨,換上裝老的裳。這件事還不能拖,因爲人剛嚥氣的時候,還是的,這個時候穿比較容易。如果時間拖長了,就不好辦了。蔣氏已經在知客等人的提醒下,燒了一大鍋的溫水,用盆子裝了送進來,放在炕上。
連蔓兒、小七、連葉兒幾個小孩子就先被打發了出去。
給連老爺子淨、穿這件事,自然是由周氏來主持。不過,只有一個還不行,還得有人幫忙。
“我、我來給爹洗子、穿裳。”連蘭兒就自告勇地道。
“不用你。”一直當連蘭兒是空氣的連守信突然開口,他手攔住要上前的連蘭兒。“你那邊屋裡待著去吧。這邊……”
連守信說著話,就朝張氏看了一眼。
“有五郎他娘那,還有葉兒娘。繼祖媳婦也幫把手。”連守信一句話,就定下了給連老爺子洗子和穿裳的人選。
在民間,這個人選是有講究的。丈夫死了,如果妻子還活著,那麼這件事理所當然要由妻子來完,親生兒們幫手。而能夠爲老人做這件事的兒,自然是平常家裡有出息。被老人所喜,同時也是孝順老人的。
在這個重視孝道的年代,能夠爲老人做這種事。是非常有面子的,而且算做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孝行。
本來,連蘭兒作爲大閨,是可以做這件事的。但是現在。卻沒有了這樣的資格。顯然。連守信已經認定,連老爺子的死與連蘭兒有關。作爲氣死連老爺子的元兇之一,連蘭兒已經沒有這個盡孝的臉面了。
連蘭兒神惶然,當然知道連守信是怎麼想的。連守信一回家,沒有跟發作,只是因爲要先著辦連老爺子的事,這並不代表,連守信會不追究。所以連蘭兒就更希。能夠通過爲連老爺子淨、穿,來爲自己增添砝碼。同時淡化連守信對惡。可憐地朝周氏看了過去,希這個時候周氏能爲說話。作爲未亡人,在這個時候,周氏的話是相當有分量的。
但是,出乎人意料的,周氏這次卻沒有爲連蘭兒說話。周氏似乎是沒有聽見連守信和連蘭兒之間的爭執,本就沒擡頭往這邊看。
連蔓兒在外屋聽見裡屋說話,就忙低聲囑咐了小慶兩句。小慶就轉又進了屋,一會的工夫,就有兩個媳婦半扶半拖地將連蘭兒從屋裡帶了出來,奔西屋去了。
又一會,何氏也被打發了出來。顯然,也被剝奪了給連老爺子淨、穿這項榮譽。
屋裡面,別人都走了,就只有周氏、連守仁、連守義、連守禮、連守信,還有張氏、趙氏和蔣氏,這是連家將送連老爺子最後一程的所有人。
雖說是讓兒媳婦們伺候,但是有這麼多的兒子,給連老爺子的活計,就不會真的讓兒媳婦們來做。
周氏坐在炕上,帶著四個兒子給連老爺子了裳,一邊就用溼帕子給連老爺子仔細地拭,用梳子給連老爺子梳理頭髮。張氏、趙氏和蔣氏則聚在炕梢整理連老爺子的裝老裳。
裝老裳從到外一共好幾套,普遍的做法是先都一件件套好了,再給連老爺子穿上,而不是從裡到外一件件地穿。三個人都是做慣了活計的利落人,一會工夫,就將裳整整齊齊地整理好了,周氏又帶著幾個兒子,趁著連老爺子還和,將整套的裝老裳給連老爺子穿上了。
之後,一衆人又放聲大哭。這個時候,等在外面的人才將靈牀擡進屋裡,衆人相幫著,將連老爺子的擡到靈牀上,整理了一番。又有人擺設好香案等一應用,小殮這纔算完。
小殮之後,便是接弔唁了。
莊戶人家,消息口耳相傳,哪家有人沒了,轉眼十里八村的人就知道了。不用人報喪,有禮往的人就會自前來弔唁。不過在莊戶人家的俗語裡,一般不說弔唁這樣文縐縐的話,他們一般稱之爲弔紙。
辦喪事,不同於辦其他的事。莊戶人家,非常重禮,但是因爲力所限,拿不出重禮來,一般弔唁,只要拿上一紮大紙就可以。一般的莊戶人家,也都是拿這種禮,所以稱之爲弔紙。
當然,也有送白布,還有送禮金的。只不過一般的莊戶人家非常,只有富有的人家,或者關係非常親,且走的特別近的親戚纔會這麼做。
近的鄉親們是不用去報喪通知的,但是遠的親戚,卻得打發人去報喪。
吳玉昌和吳玉貴就來問連守信,有什麼親戚需要去通知。
“我岳父那邊得打發人去說一聲,這個讓韓忠去安排。”連守信就說道,至於別的親戚,連守信想了想,就去問周氏。
“都死絕了,沒人!”周氏邦邦地道。
衆人就都面面相覷。
“大哥,有要去報一聲的親友沒?”吳玉昌就問了連守仁一句。
連守仁就不說話,只看連守信。連守信也沒說話,僵了一會,連守仁就搖頭。
“那就這樣吧。”吳玉昌就做了主。
連老爺子那邊是沒有老親來往的,周氏來往的只有大周氏和小周氏兩家,都在村裡不用特別告訴,至於連守仁、連守義和連守禮的岳家,卻都是早就沒了來往的。
吳玉昌和吳玉貴兄弟雖主承擔了知客,可有些事,還是要主家來立章程。
“二姨,”吳玉昌小心地跟周氏說話,“我二姨夫沒了,這個大事,咋個辦法,還得你老發話。”
吳玉昌是周氏所有的晚輩裡頭,包括衆多的兒孫,除了連蘭兒和連秀兒之外,唯一一個能夠親近周氏,並能夠讓周氏與之心平氣和地說話的人。吳玉昌的明和八面玲瓏,由此可見一斑。
“我一個孤老婆子,我能說哈。”周氏沉思了一會,說道,“手裡一文錢都沒有了,都讓四郎那個小崽子給走了。要幹啥,你找他們說。”
這話說完,周氏就不吭聲了。
吳玉昌只好轉向連守仁、連守義、連守禮和連守信四兄弟。孫兒輩的連繼祖、二郎、五郎、六郎、七郎雖然也都在場,在這種事上的發言權,卻要排在父輩們的後頭。
一陣靜默,連守仁、連守義和連守禮都不說話。
“這件事,就勞煩兩位兄弟了,儘管鋪排。發送老爺子,要用銀錢,都是我這出。”連守信就道。
“四弟,我就知道,你的爲人,真是沒的說。”吳玉昌就道,“弟妹也是爽快人,剛纔我說了一聲要布,這已經打發人給送來了。”
不只是吳玉昌和吳玉貴,大傢伙早就都猜到,連老爺子發喪的一應費用都要連守信承擔的。吳玉昌特別地問了問,是依著規矩,不能想當然,也是給連守信做臉。
這樣一件大事決定了,吳玉昌和吳玉貴就更加放開手腳鋪排。
將門簾子摘下來,凡是的事都收起來,按著莊戶人家的習俗佈置靈堂,大門的門垛上掛起了白幡,西廂房被打開,收拾了,燒了炕,又攏了火盆,好幾個來幫忙的媳婦坐在炕上,快手快腳地剪裁白布,製孝孝帽。
這白布,自然就是剛纔吳玉昌提到的,張氏打發人從家裡拿來的。
莊戶人家的習俗,老人沒了,兒子、媳婦、閨們一律是披麻戴孝,也就是要穿整套的孝衫和孝帽,孫兒輩們則是每人穿孝帽、男孫再扎一條白布帶,長孫則和兒子輩的一樣,要穿整套的孝衫和孝帽,至於關係再遠一些的,則只有一頂孝帽,更遠的,就只有一條白布帶。
幾個媳婦不停手的忙活,一會,就將連家直系兒孫的孝孝帽都製好了,大家一一穿上。連蘭兒本也要穿孝衫,不過卻只得到一頂孝帽。羅寶財和金鎖、金鎖媳婦、銀鎖則只得一條白布帶。
這還是連守信一貫不肯將事做絕,若換做厲害的,就是這些怕都是沒有的。
周氏按照規矩,也要戴孝。
自打連老爺子嚥了氣,周氏就坐在炕上,一直都沒下地。此刻,小周氏和大周氏早就趕到了,一左一右地陪著周氏。兩個人就要幫著周氏戴上孝,卻被周氏一把扯了下來。
周氏也不說話,只是不肯戴孝,就做平常的裝束。
今天的更新,求紅。(未完待續。。)
章節報錯
來自地球末法時代的張浩,成為了仙界臨時工,負責處理肆意破壞位面的穿越者。但是面對著巔峰修真位面,有著金手指的穿越者們,張浩:“各位臨時工前輩,請問在什麼情況下能讓一個煉氣期的人,打得過有金手指外掛並且是渡劫期的穿越者?在線等,挺急的。” “洗洗睡吧,夢裡可以。”
漢靈帝西園租官,要不要租? 租!當然租!因為只要恰好租到靈帝駕崩前的最后一個任期,就等于直接租房租成了房東!租官租成了諸侯! 所以,匡扶漢室怎麼能只靠埋頭苦戰呢? 立功與買官并舉、才是最效率的王道。 不過,在做這一切之前,李俗首先得對正直的主公進行一番戰略忽悠才行。
她是二十一世界的外科醫生,在香港境內頗有名氣,擁有"金刀"的稱號,是香港"醫者愛心基金會"的形象大使,被世人稱"天使的化身".這是她給人在屏幕的印象,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她活潑俏皮,清爽明朗.這樣她在獲得一塊玉蘭花玉墜時,穿越了,穿越了還好,竟穿越到全是男人的地方,迫使她不得不女扮男裝,卻碰上冷峻腹黑的王爺,然而她卻是皇上欽點的皇后,左相的愛女…
魏劭篇: 起初,燕侯魏劭的謀士是這樣勸他娶喬女的:“喬家三世踞于東郡,雖式微,卻樹恩深厚,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主公龍驤虎步,胸吞萬流。今喬家既求好于主公,喬家之女,主公何妨取,用之便可?” 后來,魏劭終于知道了,自己打自己的臉,疼,真特馬的疼。 小喬篇: 嗯,男人確實都是賤骨頭。皇帝老子也一樣。 …… 架空,仿東漢末年軍閥混戰背景,部分人設參歷史人物原型,或拆零散或糅雜。考據免,謝絕扒榜。 此小喬非三國里的小喬,只是覺得順而且好聽,所以借用了。 女主只負責美美美,除此沒有閃光點,別找。
意外穿越,竟成了兩個孩子的娘行吧,不就是重頭再來。手握超市空間,就沒有我林語茗暴不起來的富然後……“聽說隔壁村出了個新飲品叫奶茶,風靡全城!”林語茗:不好意思,我做的“聽說城裏開了個小雜貨,短短幾年竟就成了天下第一商鋪!”林語茗:不好意思,我開的“聽說護國大將軍勇武善戰,天人之姿,隻是從不近女色!”林語茗:不好意思,我娶的某人悠悠看了一眼。第二日林語茗扶著腰,不滿開口:行了行了,我嫁的,我嫁的……
又名《閣下不講道理,在下也略懂拳腳》《逍遙小郎君》《極品四公子》寧宸穿越到了一個歷史中從未出現過的朝代,本想一心搞錢,做個快樂逍遙的富家翁,三妻四妾,安度余生...可結果一不小心聲名鵲起,名動大玄皇朝。 少年揚刀,誅奸臣,平四夷,南征北戰,再回首已是‘封狼居胥’,名動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