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重生小地主 第643章 靈機一動

《重生小地主》 第643章 靈機一動

別說沈謹、還有沈六和沈九兄弟都沒吃過葫蘆,即便是土生土長的連蔓兒和小七,也沒吃過幾次。

葫蘆其實很好吃,和倭瓜等的吃飯一樣,可以做湯,可以清炒,還可以醃製。做湯和清炒出來的葫蘆,味道都非常鮮。但是三十里營子的莊戶人家,卻極有吃葫蘆的。究其原因,無外乎這個季節的瓜果蔬菜非常富,有許多比葫蘆更好吃,更方便吃的菜蔬。而且葫蘆的能吃的,也就那麼幾天。

在三十里營子,除非是災荒年月,沒別的可吃了,一般的況下,大傢伙種葫蘆多是爲了做用的。

“葫蘆也可以吃,那一會讓廚房做了,咱們也嚐嚐。”沈謹就道。

“略吃一點嚐鮮是可以,這個東西,我聽村裡的郎中講,是寒涼的,不宜多吃。”連蔓兒小聲告訴沈謹。

“蔓兒,你懂的還多的。”沈謹哦了一聲,也小聲對連蔓兒道。

“我土生土長啊,都是聽老一輩人說的。”連蔓兒就笑道。

這些東西,都是聽張氏說的。比如說挖的野菜哪一種可以吃,怎麼炮製最好吃,又比如鄉間的一些常識。張氏甚至還教連蔓兒們幾個看夜空認識星座、分辨四時、預測天氣。

張氏沒念過書,但是懂的東西著實不,甚至讓連蔓兒都到驚訝。這是莊戶人家一輩輩傳下來的。張氏的這些知識,當然是從張青山和李氏那裡學到的。這些知識並不是用來掉書袋、或者炫耀的,而是莊戶人家生存的技能。

連蔓兒看過《三國演義》,裡面將諸葛亮描繪的神通無比,通曉天文和地理,並利用這些知識,打了許多的勝仗。以前,連蔓兒覺得那很神奇,不過,在這個世界住的久了,的這種覺就淡了很多。

Advertisement

要說通天文曉地理,每一個合格的莊稼把式,都是通天文曉地理的。不是書中還有記載,某位將軍,就是因爲聽了一個老農對於天氣的預測,才利用這個預測打了一場勝仗。

只可惜在前世的那個年代,雖然書本的教育極大的普及,但是這些一輩輩的傳承卻幾近消失了。

當然,這些知識也不是每個莊稼人都懂。那也不是莊稼人,又沒有機會獲得良好教育的,就更不懂了。就比如在連家,張氏懂的最多,而周氏對這些東西,卻是非常無知的。

連家老宅飯菜的單一,即便是荒年月,都不吃野菜的行爲,就是明證。

據說也是大宅門出的周氏,是不知道這些莊戶人家生存的常識的。除了周氏之外,生於縣城小戶人家的古氏和蔣氏,也因爲家裡沒有土地,同樣並不有這些常識。

“蔓兒,我也見過葫蘆,卻不是這樣的。”沈謹又道。

“這個葫蘆,是我們這本地的葫蘆,你家裡擺放、把玩的,肯定比這個漂亮。”連蔓兒就笑道。

葫蘆多爲兩節的,三十里營子本地品種的葫蘆也分爲兩節,但是分的並不明顯,而是更趨向於一個圓形。也就是說,底下的那一節又大又圓,而上面的那一節就非常小。這種葫蘆,最適宜做瓢。

而像一般人家做擺設、把玩的葫蘆,一般是兩節都同樣圓潤,而且大小也不會有太大差異的那種葫蘆。

葫蘆,諧音福祿,又因爲它是蔓生,諧音“蔓帶”,加在一起福祿萬代,正好是福祿壽都佔全了。因此,葫蘆是一種非常吉祥的,用途也很多。除了做擺設、盛,還可以做樂,玩,比如說葫蘆笙和鳴蟲葫蘆。

然而,三十里營子本地的葫蘆品種,並不合適那麼多的用途,最多就是做瓢。莊戶人家對福祿也沒那麼多的講究,他們只要踏踏實實過日子。

“瓢你們見過嗎?”連蔓兒笑著問眼前的三個城裡小孩。

沈謹和沈謙都很誠實地搖頭,唯有沈六,似乎並沒有聽到連蔓兒的問話。

連蔓兒點頭,做出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樣。這三個城裡的小孩,應該是從來沒有自己去提過水,也沒有從大的容裡自己舀水喝過。們過的是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沈六應該比沈謹和沈謙強一些,但是他所接的民生也不會太全面。

“那,小七,你還告訴五姐、小九哥,……還有……”連蔓兒朝著沈六的側臉微笑,“還要請六爺指正。”

沈謹就飛快地看了沈六一眼,見沈六雲淡風輕,顯然心不錯的樣子,心裡微微吃一驚。沈六年得志,嚴謹,極有人敢在他跟前說笑,更別說是拿他調侃了。而連蔓兒,這分明是有些調侃沈六的意思。沈六竟然一點都沒生氣。

“……要等葫蘆長了……”小七那邊已經拉著沈謙,很認真地給他講葫蘆和瓢。

要等葫蘆長之後,挑選形狀好的,放到架子上,或者用別的東西支撐。這是要讓葫蘆繼續長一段時間,又怕因爲瓜秧萎,葫蘆掉在地上摔壞了。

等葫蘆曬的響幹了,颳去外皮,然後用鋸從頂端,將葫蘆鋸兩半,將裡面的瓤掏乾淨,這就得到了兩個瓢。用來舀水,舀米舀面,都非常得用。尤其是用來舀水,瓢這個東西,是用的越久它越漂亮、好用。莊戶人家,夏天的時候極喝熱水,就用瓢舀了涼水直接喝。

用瓢盛水,絕對不會有異味,也不會有損健康,甚至那水裡還能因此多了些鮮甜。

三十里營子的莊戶人家,除了拿葫蘆做水瓢之外,還用大肚的葫蘆做盛。也是等葫蘆完全曬乾之後,颳去外皮,然後在葫蘆上面那一節上,挖一個出來。通過這個,將整個葫蘆的瓤都逃出來,而這個,又可以作爲提手。

這麼做,首先是要葫蘆的形狀合適,其次也要手工湛。還有一種更爲簡便的方法,就是將葫蘆上面的那一節直接切掉,這樣做出來的盛,沒有提手,但是切掉的那一節卻可以做盛的蓋子。

三十里營子的莊戶人家,一般用這種葫蘆盛來存放蛋。因爲葫蘆裡面有厚厚的皮,蛋放在裡面,一般的顛簸、震,都不會弄破蛋,而葫蘆裡存放的蛋,保鮮日期也比較長。

小七說的有趣,沈謹和沈謙聽的也很新鮮。這邊聽著小七說話,沈謙將一個小廝邊,囑咐了兩句,就打發了那小廝離開。

等小七說完了,就見那個小廝手裡捧著一個葫蘆走了回來。

“蔓兒,小七,你們看,這是我屋裡的。”沈謙拿過葫蘆來給連蔓兒和小七看。

沈謙手裡拿的葫蘆,形狀與三十里營子的葫蘆截然不同,表面顯然經過特殊的理,而更漂亮的是葫蘆上面的烙畫。

那是一副八仙過海圖,筆畫細,惟妙惟肖。

不同於莊戶人家對葫蘆的實用用途,這個葫蘆是擺件,是藝品。

連蔓兒和小七不得讚歎了一番。

“我那好像也有,比這個小一些。”沈謹也道。

葫蘆喻意福祿壽,常被加工做吉祥的擺件,各種烙畫、雕刻等技藝不一而足。

“如果讓這葫蘆上自己長出字、畫來,那不更有趣?”連蔓兒突然心中一,說道。

沈六、沈謹、沈謙和小七就都看向連蔓兒。

“你能讓葫蘆上長出字、畫來?”沈六問道。

連蔓兒本來是看著烙畫葫蘆好看,又突然想起前世的方形西瓜,所以才口而出這樣一句話,現在見大家都在看,沈六又這樣發問,連蔓兒略微有些後悔。

不過轉念一想,也不是什麼大事。

“當然能。”連蔓兒就笑道。就跟前世見識的用模子培育方形西瓜,還有在水果上面印字的那些技巧一樣,自然也能讓葫蘆上生長出圖案、字跡來,而且還能讓葫蘆生長想要的形狀。

連蔓兒就簡單地將原理說了說。

“我可沒試過,就是突然間想到了,也不知道能不能。”連蔓兒笑著道。

原理是很簡單的,連蔓兒也相信,這個年代的能工巧匠,有了這樣的一個原理和思路,肯定可以發揚大。

念園裡,就是採用了連蔓兒當初的構想,設計了一整套的排污管道,每一個院子的正房,都用上了水馬桶。這個構想,連蔓兒將之歸功於魯先生。但是沈六,還有沈謙都約地知道,連蔓兒在其中的作用。

“那有什麼,咱們就試試唄,試試就知道了。”沈謙躍躍試。

沈謹也覺得很有趣,沒說話,不過已經在腦海裡開始順著連蔓兒的構思開始描畫了。

“是可以試試。”沈六點頭,卻是一臉正

章節報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