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盛寵之嫡女醫妃 314妻妾

《盛寵之嫡女醫妃》 314妻妾

太後看了一眼南宮玥。

在宮裏這麽些年,自然看得出來南宮玥與這個表妹似乎並不佳。太後與南宮玥相久了,知道子沉穩大度,這麽看來應該是這白氏有些不妥。

這時,崔燕燕站起來,走到白慕筱旁,親熱地執起了的手,笑容可掬地說道:“筱兒妹妹,我穿秋水,你可總算來了!”

白慕筱收回了手,恭敬地福了福,冷淡地說道:“多謝三皇子妃記掛。”

見狀,太後微微皺眉,這個白氏實在是有些沒規矩,甚至是不識抬舉。以為是誰,又是什麽份?竟然敢甩臉給三皇子妃看?這還是在自己這個太後的麵前,以後真的過門,那關起門來,豈不是要無法無天了?

再聯想到南宮玥對白慕筱並不熱絡的態度,太後恍然了,原來這白氏還真是沒規矩。

太後眸微微一沉,那種迫人的氣勢無形間散發了出來。

而崔燕燕卻對白慕筱的冷淡不以為意,甚至是心中暗喜,笑著又道:“太後娘娘,筱兒妹妹為人至純至孝,讓孫媳敬佩不已。本來孫媳是打算邀請筱兒妹妹隨孫媳一起過來行宮的,但是筱兒妹妹為了給了亡父做生祭,要去廟裏祈福,這才耽擱了幾日。”

白慕筱意識到太後的不悅,猛地打了個激靈,仿佛是一桶冷水突然一頭倒在了上,讓瞬間清醒了過來。對自己說,不是已經下定決心了嗎?

隻要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那又如何!

隻要達到目的,就算讓卑躬屈膝那又如何!

總有一天,一定可以再次直起腰板,俯視眾生!

閉了閉眸,突然笑了,似三月的春風,和煦溫順,又福了福道:“多謝三皇子妃誇獎。百善孝為先,先父辭世已然三年有餘,適逢先父生祭,筱兒為其祈福乃分之事。三皇子妃的誇獎,筱兒實在愧不敢當。”自古為君者,都提倡孝道、孝行以穩定其統治,更何況,太後是皇帝的親生母親,自然也會希世人都重孝道。

Advertisement

白慕筱心裏諷刺地一笑,三皇子妃這次怕是弄巧拙了。

飛快地瞥了羅漢床上的太後一眼,果然,太後的神又緩和了不,歎道:“古語有雲: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白姑娘,你有這番孝心,想必你父在泉下有知,也會大為欣。”太後心道:這個民雖然有些不懂規矩,但懂得孝道應該還不至於過分出格,等過門後,讓嬤嬤慢慢教著規矩便是。

聽出太後語氣中有所鬆,韓淩賦心中一喜,含笑地看了白慕筱一眼,心道:他就知道太後一定會喜歡筱兒的。

崔燕燕則麵一僵,原本那張賢淑的麵差一點就掉了下來,但最後還是穩住了,臉上掛著完的笑容,應道:“太後娘娘說得是。孫媳以後也要向筱兒妹妹多學習。”

“筱兒惶恐。”

看著這一妻一妾彷如親姊妹一般,太後心裏直點頭:三皇子妃崔燕燕果然如同傳聞般賢惠大度,有嫡妻的風範。

太後與韓淩賦這對祖孫心裏都滿意了,而南宮玥、原玉怡和傅雲雁卻是在一旁看得有趣,覺得簡直是看了一出大戲一般。

眾人稍坐了一會兒後,韓淩賦含笑地提議道:“太後,現在外頭的日頭小了不,不如孫兒陪您去千芳園散散步如何?”

韓淩賦一片孝心,太後笑瞇瞇地應了。

一眾人等就陪著太後出了長秋宮,往長秋宮西南方的千芳園行去。

已經半落,這時,天氣涼了不,正是適合散步的時候,偏偏這八月的天氣,就像一個被寵壞的小孩子,說翻臉就翻臉。

一行人才步千芳園中,剛剛還是萬裏晴空的藍天,轉瞬已經變得沉沉了,布滿了一片片雲。

“轟隆隆隆——”

傳來一陣沉悶的雷聲,眼看著馬上就要下暴雨,太後旁的大宮挽秋張地說道:“太後娘娘,前麵有個涼亭,不如先去那裏躲躲雨吧?”太後現在病初愈,倘若是淋雨涼,那們這些做奴婢的,可擔待不起。

一行人加快腳步,護著太後疾步進涼亭中,幾乎是下一瞬,外麵“劈裏啪啦”地落起了碩大的雨滴。

眨眼就把外麵的地淋了大半。

涼亭中,眾都是略顯狼狽,有幾位姑娘的上還濺了些許水珠,鬢發微微淩

其中臉最難看的還是三皇子韓淩賦,剛才是他提議出來閑逛,偏偏就遇到暴雨。他抬眼看著外麵淅瀝的雨簾,看這雨勢,也不知道何時雨會停下。

一旁的白慕筱一直在注意他的一舉一,心念一轉,突然道:“我行天即雨,我止雨還住。雨豈為我行,邂逅與相遇。寒時暖坐,熱時涼行。眾生不異佛,佛即是眾生。”

一開始誦,一下子吸引了亭中眾人的注意力,連太後都是若有所思。太後都一把年紀了,覺得子最為重要的是賢惠、懂規矩,有沒有才並不重要。可是此刻也難免被白慕筱極佛理的話語吸引,凝眸深思的……

這夏日的暴雨來的快,也去的快,不過是白慕筱誦的幾瞬間,這雨竟然漸漸變小了,不多時就停了,雨後的天空藍得更純粹了。

而韓淩賦的心中也是一片豁然開朗,心中反複誦著那兩句:“我行天即雨,我止雨還住。”

太後突然問道:“白姑娘也念佛經?”

白慕筱福了福,恭順地答道:“回太後娘娘,先父早逝,筱兒每日會為其誦經。”

太後又打量了白慕筱一番,這個年紀的小姑娘能靜下心念佛經,也算不易了。希能牢記佛經的教導,老老實實的守著自己為妾的本份。

“讀佛經好,以後也要多讀讀。”太後略帶警告地說了一句。

白慕筱知道太後的話中著深意,忙應了一聲。

剛剛的暴雨讓太後也沒心再散步,下令擺駕回長秋宮。

幾個小輩恭送太後回去後,便紛紛告退,各自分道揚鑣。

原玉怡看著韓淩賦幾人的背影言又止,忍了又忍,一直隨南宮玥和傅雲雁到了靜月齋後,才忍不住道:“玥兒,你那個表妹好像變了……”

傅雲雁在一旁頻頻點頭,“怡表姐說得沒錯。雖然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阿玥你的表妹確實是不一樣了……”這是一種什麽樣的覺呢?傅雲雁的小臉都皺在了一起。

“我知道了!”原玉怡想到了什麽,略顯激地合掌道,“玥兒,你的表妹以前隻是看人的時候有些高高在上的,”雖然也不知道對方在自傲些什麽,“可是現在,就帶著一種看不覺。”原本的白慕筱與普通的閨秀似乎總有種格格不覺,可是剛才的一瞬間,突然變得泯然眾人矣……似乎,似乎是自己戴上了一張麵

“也許吧。”南宮玥聞言笑了,自然也把白慕筱的變化看在了眼裏,心裏暗暗警覺,也不知道這些日子到底發生了什麽,竟讓白慕筱銳變至此?

定了定神,暗下警惕,臉上則笑道:“不說我的表妹了,這畢竟是三皇子殿下的家務事。”

原玉怡和傅雲雁互看一眼,心想也是。反正南宮玥和表妹的關係也不佳,們犯不著管別人家的閑事。

原玉怡總算想到了正事,“玥兒,再過幾天,就是中秋,過了中秋就是八月二十了……”笑瞇瞇地衝南宮玥和傅雲雁眨了眨眼,意有所指。

說到八月二十,南宮玥也是眉目含笑,而傅雲雁卻是歎了口氣:“可惜阿昕沒來!”五皇子在王都監國,南宮昕為他的伴讀,自然也要留在王都陪同,也就沒有隨著一起來行宮。

八月二十,對大裕的年輕男來說,是一個特別的節日。

這個節日源於前朝,傳說三百年前,有一位年將軍在秦淮河上偶然認識一個名慕蓮的歌,兩人一見鍾,將軍取慕蓮為妻,卻遭家人反對,慕蓮最終自贖其,黯然離去,從此音訊全無。

年將軍對其深種,一直未娶,甚至不惜放棄錦繡前程,被逐出家門,獨自居邊疆。

他在邊疆一待就是近十年,其後,北狄來犯,他們來勢洶洶,一連攻破數城,年將軍毅然而出,帶領一城百姓死守垣城。就在孤立無援,危在旦夕之時,慕蓮巧施“連環風火計”大破敵軍後方,解了恒城之危,兩人在全城百姓的見證下了親。

親後,兩人一同力鎮守北疆,直到朝廷援軍趕到。

因他們在北狄一戰中立下的大功,朝廷論功行賞,封了年將軍為安北侯,而慕蓮則由一介歌姬,扶搖直上,了超一品的侯夫人。

皇帝召安北侯夫妻進王都,可是他倆卻選擇繼續住在北疆,過著樸素清貧的生活,他們帶領貧困的當地百姓開懇荒地,灌溉引流,慕蓮更是開了書院,親自為師教化子弟。

夫婦二人的書院裏不僅教出過一代大儒、閣臣首輔,還有許許多多傑出之才。

五十年過去,夫婦倆是桃李滿天下,安北侯更是因其在北疆的造化之功榮登名臣譜,從此名垂青史。

慕蓮夫人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滿傳奇,在過世後,民間對其仍舊懷念不已,便把八月二十安北侯夫婦親的日子定為慕蓮節,一個有人終眷的日子。

年輕的人們常常在這個日子放蓮花燈許願祈福,希天長地久,白首偕老。

看著傅雲雁搖頭歎氣的樣子,原玉怡笑瞇瞇地挽著的胳膊道:“六娘,有我陪你還不夠嗎?”

“不夠!”傅雲雁用力地點頭道,“我還要吃你做的蓮花糕!”

慕蓮節的傳統之一,就是子親手做蓮花糕送給夫君,兩人分食一個蓮花糕,以後才能團團圓圓。

“好主意!”原玉怡眼睛一亮,“玥兒,不如慕蓮節那日,我們一起去希姐姐那裏做蓮花糕吧。還有蓮花燈也得做起來……”

“我來做蓮花燈吧。”傅雲雁興地自請纓,“下廚我不在行,蓮花燈就包在我上好了。”

“到時候,我們約上希姐姐、君表哥還有霞表妹他們一起去放蓮花燈。”

幾人越說越興,傅雲雁更是興致地說道,“阿玥,怡玥妹,幹脆你們倆一塊兒去我那裏,我再讓人把希姐姐們也過來,我們坐下來好好商量。”

南宮玥笑著拒絕了,說道:“不如明日吧。”

“阿玥,你今日有事?”剛問完,傅雲雁立馬出了恍然大悟地表,調侃著說道,“我知道了!你一定是想回去陪奕哥哥。”

被說中了心思,南宮玥的臉上微微有些燙,但還是厚著臉皮說道:“是又怎麽樣?”

傅雲雁挽起了原玉怡的胳膊,調侃著說道:“阿玥有了奕哥哥,就不要我們了。還好,還有怡表姐你陪著我。”

南宮玥故意瞪著,說道:“等著吧,等到你們了親以後……哼哼!”

說到“親”,原玉怡的臉頰突然紅了,南宮玥和傅雲雁彼此,後者忙歡喜地說道:“怡姐妹,你的親事就要定下了嗎?”

麵前兩個都不算外人,原玉怡雖然臉紅,但還是大方地說道:“娘說改日讓我瞧瞧,若是我願意,就定下了。”

“快說,是誰?”

“……章敬候府的簡三公子。”原玉怡心裏總有些不踏實,悄悄說道,“二哥說他會去幫我打聽一下的,讓我先拖著娘,過幾日再去見。”

這世道,子艱難,夫家如何更是關係到大半生,並不是誰都有勇氣和離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