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時,皇后才將將梳妝完畢,便聽聞兄長封良求見。
微微蹙起眉頭。
這個時辰求見十分失禮,封良向來不會如此大膽。明知故犯,那麼大約是出了些麻煩的事。
皇后不由得想起昨日聽聞封爽所在的水利監別一平民子狀告之事,當即下令召見。
一盞茶后,皇后已經收拾穩妥,端端正正地坐在立政殿中央,就見封良急匆匆地進來。行禮之后,封良請皇后屏退左右。
“中宮,出大事了!”他迫不及待道,“爽兒和五殿下一道被抓走了。”
皇后經過這麼多年的風浪,凡事有自己的判斷。什麼事冠以“大事”開頭,通常都并非大事。
放下茶盞,道:“兄長何不坐下說?”
封良深知的子,只得坐到一旁,繼續道:“這回真的出了大事。”
說罷,他將昨夜封爽和裴律犯下之事說了一遍。
“臣昨日才到圣上面前,好說歹說把皇城司按下,他二人倒好,接著便迫不及待地給皇城司遞了把柄。”他說著,恨鐵不鋼,“臣還聽說,如今爽兒落到了二殿下手里,只怕他絕不會善罷甘休!”
皇后的神仍舊鎮定。
“落在他手里又如何,朝廷命,他難道能喊打喊殺不。”不不慢道,“皇城司雖是圣上撥給二郎的新衙門,但也不過僅此而已罷了。圣上老了,近年總有些天倫之樂的心思,盼著這些兒子們都回邊來。這二郎好不容易聽話回了京城,圣上對他的衙司自然多過問幾句,卻并不等于會聽他的。兄長忌憚他到這副田地,莫說爽兒和律兒不解,我也甚是不解。”
封良暗道他這妹妹雖然是個有主意的,但畢竟在后宮,遠離了朝政,許多事一知半解,說錯了也無人敢糾正,著實耽誤了許多消息。比如皇城司的本事,在眼中竟是不值一提,著實大謬。
“其中有些關節,待我日后再解釋與中宮知曉。”他無奈道,“中宮只需知曉皇城司若手,非同一般。而今,我等需想辦法把爽兒和律兒弄出來,讓他們擺麻煩。”
“兄長說了這麼半天,還沒告訴我律兒何在,莫非也被二郎帶走了?”
封良猶豫了片刻,道“五殿下的下落,臣還在查證。但據眼線來報,五殿下不在二殿下府中,帶走他的是九殿下。”
皇后手里的茶杯在旁邊小案上砸了一下,臉上的神終于有了一波:“他回來了?”
“正是,聽說就是昨夜城的。”封良道,“聽聞他之所以手,是因為五殿下劫走的是他的人,是個仁濟堂的弟子,姓常。”
皇后的眉頭了。
此人,倒是有些印象。太子從涼州回來之后,曾與提過。太子說,正是因為這個姓常的子,裴淵和薛鸞生了間隙,才裴律生了歹心。
皇后沉片刻,問:“兄長如今作何打算?”
封良拱手道:“臣以為,事不宜遲。臣此來,一是為了請中宮出面帶臣去面圣,先讓五殿下和爽兒再說。其次,則是請中宮將九殿下歸來的消息想辦法告知太后。想必還在氣頭上,讓先牽制住九殿下。”
皇后點點頭,招來柳拂,道:“去打聽打聽,圣上在哪個宮里。”
柳拂稱是,片刻后回來稟報:“一早被貴妃請到了醴泉宮。”
封良一驚,問道:“是否二殿下也宮了?”
“正是。”柳拂又道:“除此以外,奴婢還聽聞了另一件事。”
“何事?”
柳拂說:“九殿下一早進宮,去了太后那里。”
封良呆呆坐回榻上,面發白。
“中宮,”他神焦慮,“我等還是趕去醴泉宮吧。”
皇后輕蔑道:“為何讓醴泉宮那樣熱鬧?這般給人錦上添花之事,本宮卻是做不來。”
封良知向來高傲,于是勸道:“中宮,兩案并發,都堪堪落在我等頭上,不可意氣用事才是。”
“兄長把我當什麼愚蠢之人。”皇后道:“辦法有的是,遠非只有兄長那一條。”
說罷,轉頭對柳拂道:“本宮要召見仁濟堂的常娘子。”
*
*
封良不知皇后這出聲東擊西是否奏效,他沒法坐等消息,于是辭別了皇后,急匆匆地往東宮去。
在他看來,裴安這招著實高明。在貴妃面圣,可杜絕他這等外臣干擾,若貴妃愿意幫腔,更是錦上添花。
要知道貴妃子,是出了名的賢德,仿佛無無求,皇帝問有什麼心愿,也只會答“愿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之類的冠冕堂皇之詞。
這等姿態,頗得皇帝歡心,曾慨道:“朕后宮之中,若論賢德,貴妃第一。”
無論是皇后還是封良,都對這話嗤之以鼻。
權力面前,沒有誰是真的清心寡,即便是夸贊貴妃賢德的皇帝也一樣。在封良眼里,貴妃越是伏低做小,便越是有伺機而之嫌,因而他從來叮囑皇后,務必留心貴妃。
這并非封良多心,而是貴妃有兩個兒子,乃實實在在的威脅。
自新朝以來,二皇子和四皇子都是一副閑云野鶴的模樣,一個游山玩水,一個專事土木營造,與他們的母親一樣,都是與世無爭之態。朝野都認為,這一對同胞兄弟秉高潔,乃真正的君子之風。民間更是夸張,每當太子和五皇子做出什麼荒唐的事來,這二位皇子就會作為對照被提起,說得仿佛天上有地上無。
封良每每聽到這些無知之言,均在心中記下一筆。
如今看來,他不僅沒有料錯,還低估了他們。
二皇子甫一歸朝就了那什麼皇城司的主事,經手的第一個案子就直指皇后和封家,氣勢如狼似虎。且不論他哪里來的膽量,就是昨日太極殿上一番槍舌戰,已經封良提起十二分警惕。
而如今他將封爽拿了去,更是足見他是沖皇后和封家而來的。
封良想著,出了宮,徑直又到東宮。
一切不以報仇為目的的重生都是瞎折騰。 謝嫮(hu)就打算折騰一回。 因為重生之後她發現,上一世滿心滿眼在乎的東西,好像並不那麼重要了。 而這一世,首先要從她的厭食癥開始說起……
她本是將門嫡女,卻被陷害和侍衛私通,名聲盡毀,還遭堂姐鞭刑致死.再睜眼,現代特工浴火而來,殺惡婢,虐賤姐,懲渣男,大放異彩.逆天神戒,上古神獸,五系元素師,絕世古武,開掛的人生,不需要解釋.休掉的未婚夫求著倒貼給她,一腳踹開,有多遠滾多遠.傳說中邪魅狠辣無情冷血的寧王天天追著她跑,用盡各種手段……
姜含元十三歲的時候,在父親的軍營里,第一次見到了那個表字為謹美的男子。彼時,少年安樂王代天子撫邊犒軍。銀鉤光寒間,笑盡杯酒;弓衣縱白馬,驚破了黃沙塞外的霜曉天。很多年過去了,久遠到姜含元已忘記那個深秋了,有一天,她被告知,他向她的父親求親,意欲娶她為妻。此時,他已是京闕中的那位攝政王了,高坐輔佐,權傾朝野。她愿做他馬前卒,為他平山填海,開疆拓土,雖死而無悔。然而,除了她自己,這世間,不會再有第二人知,那個快馬追風弓聲驚鴻的邊塞深秋的清早,也曾是她為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