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姆湖計劃》不止是一個科研支持計劃,還為了阿邁瑞肯現任決策團隊的宣傳手段。
第一決策人當眾簽字是一方面。
決策人團隊和新聞還公開接記者採訪,回答有關《格魯姆湖計劃》的提問,計劃容還被公開出來。
《格魯姆湖計劃》就是針對湮滅理,直白說就是『強湮滅力場』以及相關理論和技進行研究,計劃直屬中心政府機構以及能源部管理,會和超過三十所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合作。
同時,一些頂尖數學家、理學家的名字,也出現在了計劃報告上,他們都會確定參與到研究中。
《格魯姆湖計劃》的宣傳非常功。
國際進行了大量的報道,一個個標題看起來都非常震撼——《阿邁瑞肯展開格魯姆湖計劃,勢要掌握湮滅理高端技!》
《格魯姆湖計劃,530億元大手筆震驚世界!》
《第一決策人發起湮滅理科技號角!》
《第一決策人:三年趕超種花家技!》
《新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這次登陸的是湮滅理!》
《格魯姆湖引領黑科技……》
的輿論看好《格魯姆湖計劃》,也存在一定的歷史原因。
阿邁瑞肯的科研支持計劃,大多數都是非常功的,比如,最著名的曼哈頓計劃以及阿波羅登月計劃。
曼哈頓計劃,也就是製造出了原子彈。
在第一次原子彈炸之前,多數國家都不敢想像能有如此威力的武,而即便是知道原子彈的原理,再循著功的經驗去模仿製造,前S聯也花費了五年時間才完。
阿波羅登月計劃就更加不用多說,一直到幾十年後的現在,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國家能完登月的壯舉。
現在是支持湮滅理研究的《格魯姆湖計劃》。
好多人都認為憑藉《格魯姆湖計劃》,阿邁瑞肯在湮滅理的研究上有希快速趕超種花家。
國對此也非常重視。
湮滅科技代表著未來的科技發展方向。
現在流傳的一句話是,「哪個國家掌握最高端的強湮滅力場技,就能掌握未來科技的主導權。」
在強湮滅力場技上,國一直掌握著最高話語權,高端決策部門對此自然是非常的重視。
科技部門高層對此召開了會議進行討論,會議上還有人提出擴大支持力度,要建立第二個、第三個實驗組,專門去研究強湮滅力場技,只是提議快速被延後討論了。
因為,經費。
其實和阿邁瑞肯擬定《格魯姆湖計劃》類似,國進行科研支持計劃的決策,最大的阻礙也是經費問題。
湮滅力場的研究就是個『燒錢』機。
阿邁瑞肯只進行一個《格魯姆湖計劃》,申請經費還被眾-議院砍了一半兒以上。
王浩的湮滅力場實驗組,每年經費基礎都是『百億』為單位來計算。
若是再增加其他的實驗組,總不能讓單獨劃撥幾百億經費,來專門支持相關研究吧?
科技部門高層討論沒有結果。
他們就乾脆組建了領導組,來到西海大學、F線實驗組以及湮滅力場實驗基地進行參觀考察。
領導組是由第二決策人帶隊,但主要負責的還是科技部門徐老師。
湮滅理和相關科技方向的研究,一直都是徐老師負責的,領導組來到西海大學以後,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一起單獨見了王浩。
他們關心的是《格魯姆湖計劃》。
徐老師很直白的問道,「王院士,他們批準了一個單獨的計劃支持強湮滅力場研究,是不是未來能趕上我們?」
第二決策人也認真看過來。
「他們的計劃確實不錯,但是短時間……」王浩搖頭道,「像是那個伽莫夫-沙普利說的三年,不可能的。」
「為什麼?」第二決策人不解的問道。
「方向錯了。」
王浩打開平板電腦,找了一條新聞說道,「伽莫夫-沙普利說起了研究方向,他確定的主方向,是以金屬材料為基礎來製造強湮滅力場。」
「這個方向,首先是以金屬材料製造反重力場,然後通過力場疊加的方式,製造出強湮滅力場。」
「其實我們最初就是這麼做的。利用金屬超導製造反重力場,讓兩個場力的進行疊加發現了磁化現象,當時,能製造的反重力場強度超過70%,但後來換了不到40%的高混合材料,為什麼呢?」
「因為連續問題。要解決連續問題,要麼就是選擇直流電力,要麼就是不能達到超導狀態。」
「最開始是後者,我們現在的技是前者。」
「他們想走這個方向,我仔細想了一下,應該是考慮到了升階元素,也就是一階鐵、一階鋰表現出更好的導電……」
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都聽的頭腦發暈。
但最後一句還是聽明白了。
徐老師馬上恍然問道,「你的意思是,我們不把升階材料賣給他們?」
「當然不是。」
王浩笑道,「應該多賣一些,讓他們放手去研究吧,我已經能確定,使用升階材料去研究湮滅理是走不通的!」
「……」
「……」
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對視一眼,都不知道該做出什麼反應了。
這算是坑人吧?
但也不能這麼去想。
他們並沒有發佈誤導的容,只是對方選錯了研究方向,他們總不能去提醒競爭對手吧?
王浩繼續道,「其實,即便他們知道升階元素的方向走不通,也本不用擔心我們的技被趕超。這個計劃本是存在問題的。」
「什麼問題?」徐老師問道。
「經費太低。」
王浩道,「530億元,聽起來很龐大,實際上,針對湮滅力場的研究是遠遠不夠的。」
「換是每年一千億元以上,連續五年,可能會有點機會吧。」
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頓時驚訝的張大了。
一年一千億元?
連續五年?
如果類似的話出自其他人之口,他們肯定會問上一句,「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王浩可不是隨便說的。
強湮滅力場的研究可太不容易了。
一路走來,實驗組攻克了無數的技難關,有著《科研的饋贈》效果,他們一直走在正確的方向上。
這才是最本的。
從最初的磁化現象發現,到製造出疊加力場設備,再到基礎超導材料的研究,一步步的底層佈局設計、螺旋力場的研究,等等。
後來又研究直流湮滅力場技……
一步步、一點點。
不斷提升。
之前國際會拿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和他們進行對比,認為他們的技領先湮滅組織五年左右。
這是從研發總計時間以及『湮滅力場強度』進行的分析。
可實際上,以常規研發速度來計算,他們的技最領先湮滅組織二十年以上。
湮滅力場的研究非常燒錢。
一個小技的提升,都需要很長的時間來研究,實驗花費超過十億元很輕鬆。
看看國際湮滅力場組織就知道了。
即便是有反重力技以及公開資料支持,花費一百多億元以及一年時間,也只製造出了4倍率左右的強湮滅力場。
他們的研究之所以很輕鬆,是因為有『正確方向』指引。
正確方向實在太重要了。
其他科技上舉例來說,他們早已掌握超導電池技,並使用超導電池製造出了空艦系列飛行。
阿邁瑞肯方面,則一直沒有研究出來。
王浩和第二決策人以及徐老師談了很多,也說起了自己的看法,「其實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研究才是正確的。」
「他們製造的強湮滅力場倍率不高,但也只是對比我們而已,如果沒有我們,他們就是最先進的。」
「只要順著方向去研究,就有希不斷提升,到時候,發現F線也很正常……」
「可惜了尤拉伊-諾沃提尼……」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走在了湮滅力場實驗組最初的方向上,就是不斷研究提升湮滅力場的強度,再結合磁場的方向進行研究。
如果繼續下去,早晚會發現F線。
現在……
難了!
在失去了阿邁瑞肯方面的支持以後,國際湮滅理論組織連製造第二臺設備的資金都是問題,組織是否能維持下去也了未知數。
……
在和王浩談了一下湮滅力場的研究問題后,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頓時變得心舒暢。
他們覺有兩大收穫。
一個是了解到阿邁瑞肯的新計劃走錯了方向。
另一個就是F線的問題。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有機會發現F線,可他們的研究已經進行不下去,再繼續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
未來很多年,F線都會是國獨有的技。
領導組參觀完反重力態研究中心,就直接去了F線實驗基地,F線的研究有了很大進展,還申請了《F線持續做進一步研究項目》,也就是『超導武項目』。
廖建國對於新項目非常期待,一路上給領導組做著介紹,「王浩院士的新實驗研究,發現了F線的可持續。」
「其關鍵就在於部的熱源強度。」
「我們和王院士一起進行過討論,都認為部熱源的最佳選擇是小型核反應堆。」
「如果研究能功,最低也能製造出持續超過一秒的F線。」
「所以才做『超級武』……」
「想一想……」
「F線釋放出來,還有時間控制偏轉,遠距離釋放覆蓋範圍就太大了,到時候,F線武就可以投應用,甚至正式服役。」
領導組對『超級武』已經有了解了。
這次來的目的就是參觀深了解一下,第二決策人當即確定會支持『超級武項目』。
徐老師則談起了經費問題,「這個研究很龐大,經費上,科技部門和軍-方會一起支持。等湮滅科技公司立,也可以劃撥一些利潤來支持研發。」
廖建國頓時滿意了。
湯建軍也一直跟著領導團隊,他發現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都很好說話,說給項目支持就直接確定了經費。
等說完了『超級武』計劃后,他就談起了核聚變研究,「超級武項目所使用的技,和控制核聚變直接相關。」
「如果能進一步做研究,就能掌握可控核聚變……」
「我們可以把實驗深,研究和控制核聚變有關的技,為未來可控核聚變積累技和經驗……」
湯建軍說了很多。
徐老師聽著不斷的點頭,思考著說道,「湯院士,確實像你說的,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很重要,而且超級武和核聚變控制,理論技上存在一定的叉。」
「這樣吧……」
「兩個研究可以一起進行。在可控核聚變相關的技方向上,我能給你批一千萬一年……」
他說完就繼續和第二決策人談『超級武』的經費問題。
湯建軍都聽懵了。
可控核聚變,一年一千萬?
一千萬連造個螺旋磁場設備都遠遠不夠,更別說,研究什麼控制核聚變技了。
徐老師的想法正好相反。
正因為可控核聚變和超級武項目有技重複,他才會直接開口承諾一年一千萬。
否則,本不可能!
可控核聚變,就是未來的科技研發,暫時還在技積累階段,理論上的技一年一千萬已經很多了。
一般的項目,一年批幾百萬就不了。
即便是一年幾百萬經費的項目,也是要打很多次申請報告,再召開會議討論審核才能通過的。
徐老師思考著又慢慢走回去,對湯建軍強調說道,「對了,核聚變相關技研發,千萬不能影響到F線相關技研發。」
「哦……」
湯建軍頓時覺到了雙重打擊。
……
領導組的最後一站是湮滅力場實驗基地。
廖建國和湯建軍過來了。
他們跟著領導組一起查看了製造F線的新設備,並對於新設備以及研究方向進行了詳細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