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分這一劍斬落上來,頃刻間越過一切遮擋,直擊氣意之本來,似乎任何迴避遮掩乃至抵在這當中都是不起作用。
此刻劍鋒所斬,恰好是兩個道法轉變銜接的空隙,這是一個空落不設防的地方,任何變化都在此無從發揮,所以這一劍下來,正正斬在了其維繫基之上。
斬諸絕的銳利這時候也是顯現出來了,那道人上頓時出現了一細劍痕,無論從哪裡看,都是縱橫筆直,整個人似乎被切割得支離破碎。
可到這一步還不算,在其軀分散的同時,那劍意繼續突進,分剝其餘道法變化,那鋒銳不斷深其之本來。
若是此刻再無有遮擋,那麼這一劍就可將這一由蓮子演化出的道人徹底斬殺。
可是當劍意突殺到了最後,即將要把那本抹去之際,卻是有一力量自更深浮現了出來,並阻止了劍氣往下侵。
那道人得此助力,軀崩散之勢也是爲之一止,接著,似乎有什麼轉變出現,其又以更爲快的速度從破碎狀態中復原還化回來。
而他再一次出現在了至高化的遠端,似乎與方纔沒有什麼區別。
只是至高分似乎並沒有因爲他能復原而有半分搖,腳下星蓮一閃,又一次出現在了其近,劍再度揮來,斬在了其人上,看去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一模一樣的場景再度重演,道人軀崩塌,可當劍氣沉潛到深的時候,遭遇到了與上回一般的遮擋,而道人功復原之後又是與至高化拉開了距離。
元空之中,兩邊大能儘管此刻在問對,可此刻都是留了一部分心思在場中。
觀看到此,他們心中覺很是微妙,明明金庭纔是主張變化的一方,可是所施手段卻是相當專一,反而崇尚恆常的元一天宮,此刻卻是顯得變化多端。
可他們也清楚,這也只是表象罷了,深藏在背後的道理和絕不是此刻場中展現的所能輕易概括的。
只能說「不變爲變變爲不變」。
同時金庭這一邊大能也是表嚴肅,張那劍上之道盡管犀利,那道人也是難以正面招架,可最後依舊是接下了,足以說明恆常之道被五位元聖擡升到了一個極高的層次,諸人不免心有疑慮,這等問對當真能夠功麼?
張卻是不爲場中變化所,他時刻運轉大道六印,觀察著那道人,方纔過程他看得很清楚,也看到了更後面的緣由。
那道人之所以能這般快的復回,其中既有恆常之道的運轉,也有至上之氣的承託。道蓮本就是以至上之氣和諸般道法爲供奉,以此兩者蘊養自,諸多變化就是由此而出。
而恆常之道則居於其上,強行合衆法,同時運轉之下,可以通過消耗至上之氣以拔高道法之威能。
方纔就是以恆常之道作爲最後屏障使那一劍沒有殺穿本,又以至上之氣週轉道法,還至本來,這就彌補了那因爲轉道法而生出來的空隙了。
他此刻微微點頭,那五位對於至上之氣的利用確然十分稔,能夠將至上之氣與自道法結合的如此。
所以想要擊破,那除非他也是施加至上之氣。
只是這般做法不是他所願意看到的。現在縱然無法拿下那道人,可每每擊破,卻也可消耗對方至上之氣,儘管每回耗去的只是極微小的一部分,但對面消耗的地方也不止這一,能夠不斷迫使其用出至上之氣,也卻是好事。
他繼續以六印之應,找尋其運轉之破隙,很快又被他找到了變化空缺,至高化沒有錯過機會,果斷一劍橫戰,將之斬至近乎破碎,可是下一刻,那道人又是仗著道法恢復過來。在接下來的鬥戰他接連斬殺此獠數回。
可這時候,他也是發現,破綻一次比一次難尋他們之間的對戰,就是互相打磨道法,只要無法被一次滅除,那就是如此結果,這一點他也是很清楚的。
只是這長並不是單方面的,他的「斬諸絕」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斬殺之中變得更爲犀利,他能清晰覺到,至高化對恆常的斬擊並不是沒有毫戰果的。
所以這麼下去,結果其實未必可知。
但有一個地方他不得不留意,恆常之道統諸般道法是有一定可能反應到道蓮之上的,那麼很可能五位元聖會把此力轉嫁到諸多大能的頭上,增加問對之難度,這般延續下去,他這裡或許無礙,諸位大能那裡或會有所妨礙。
他信任諸位大能,可他覺得卻不能如此放任元一天宮舒服的施加手段,而不加以反制,在鬥戰策略上這麼選擇也不妥當。
他略作思索,既然當面鬥戰短時難以見效,那麼需從另外地方想辦法了,對方從道法上給予力,那麼他也可從道法之上加以反擊。
想切實對恆常之道造威脅,並將之牽引住,靠他一個人還力有未逮,畢竟對面乃是五人合築之道,每一個元聖的道行都與他在同一層次,所以他需要引以外援,好在他也並不是沒有幫手。
他此刻向青朔、白塱二人傳意道:「兩位道友,如何了?「
青朔道人認真回道:「這間問對雖是牽制我等道法,可卻並不能撼我輩之道念,便是問對再度又如何?」
白塱道人微笑道:「道友,我等隨時可以發力。」
他們三人雖然道法不同可是本出一源,心意相通,氣息更是可合可分,張所理解的,他們一樣能理解。所以三人相互能夠扶持幫襯,他們表面上是單獨與道蓮問對,其實是可三人一同合力應對的。
只是一開始他們較爲收斂,沒有表現的太過,看去與其餘大能一般陷問對僵局之中,現在則是準備三氣合意,一同衝擊恆常之道。
而三人道法實際上來源於一,只是在大道未取之前有所分化,恆常之道在問對之中試圖琢磨完滿,他們也一樣可以藉助恆常問對全得自。
張頷首道:「那便準備了。」
而爲了能夠最大限度發揮這一次,他還聯絡了其餘各位大能,讓他們若是可以,儘量配合他們一起發。
問對之法其實是不能用合力來解決的,因爲這不同於實質上的鬥戰,而是更爲玄虛的較量,無從表現明確的力量。
不過元一諸道,終究也是在恆常之下,被恆常所限,無可相融,他們本就是強行拼合起來的。此前劍斬落隙,能夠破其變化,無疑已經證明這一點。所以當所有道法問對出現反之際,恆常之道必然有所不穩。
而這個時候,他們作爲反擊之主力,或就能趁此變化,如利劍一般切進去,從而搖其之主位。
諸位大能得了他的傳言,紛紛應下。他們心中有數,這場較量可不是單打獨鬥,而是需要衆人聯合起來,鬥戰上是如此,道法問對上是如此。
張得諸位大能迴應之後,稍作準備,待得前方那道人再被至高化破殺開來後,知悉機會出現,便氣意一轉,向諸人傳訊。
與此同時,青朔、白塱二人也於瞬息之間對著面前虛影接連發出數個問對。
諸大能本來也是暗中有所準備,這個時候也是同樣發出問對,諸人一同發力,所能帶來的衝勢就絕非此前各自單獨問對可比。
本來五位元聖專注過來後,已然將張的問對之勢下,雖不至於說完全解除了威脅,但基本無法撼恆常之道的主位了,就算金庭一邊發起反擊,也在他們預計之中,是能夠守得穩妥的。
可是這一擊時機非常之巧
妙,恰好是寶蓮變化,想要復原那場中道人,但還沒有完全復原的時候。
故而諸位大能這一問對,道蓮承,難免遲緩了一線,導致那道人未能及時復回,至高化張驅馭,等得就是此刻,當下後續斬殺跟了上來,如此下去,只消數劍,就可將之真正斬殺了去。
五位元聖見得如此,意識到了對面抓到了他們最大的本,那就是場中一切全是自道蓮所出,無論那蓮子所化道人還是諸般問對,背後都是依託於此,所以道蓮一旦遲滯,那麼自是連帶著影響所有。
要是應對不好,那抵至高化的道人不但會被破殺,連恆常之道也可能因此易位。
到了局面到了危機之時,他們也是立刻啓用了一個後手,太素、太極兩位元聖目觀金庭所在,並起氣意一激。
幾乎同一時刻,太素、蒙蠶二人本來也在問對之中,但是因爲二人沒有去往參戰,所以只是專注於眼前。
可就在此時,他忽然覺得,那一潛藏在心神之下,原本寂然不氣意正在急速擴散張,滲,似乎要將他們二人給完全替代了出去。
二人頓時意識到了什麼。果然張先前的安排是正確的,他們有意將此說出,然而這個時候,發現那氣意在某種高上氣機的支撐幾乎是勢不可擋,令他們無從做此反應。
兩人對視一眼,在意識逐漸沉潛下去,並行將黯之際,心下期盼張等人早是安排好應對之策了。
.........
.........
免費閱讀..com
章節報錯
直屬於皇帝的特務機構「天窗」的首領周子舒,在厭倦了血腥生活后,自釘「七竅三秋釘」,帶著僅剩三年的殘命離開朝堂,下江湖游訪名山大川。本來悠閑自得的日子,卻因一時積善行德的念頭,捲入了一場撲朔迷離的江湖爭鬥中,還被酷愛「美人」的溫客行緊緊追纏、各種調戲。 傳說中的「琉璃甲」到底暗藏什麼玄機? 周子舒又能否從這場血雨腥風中保護憨厚的徒弟張成嶺? 迷一樣的溫客行反覆講起的貓頭鷹和紅水的故事,真的只是如同紅孩兒劈山救白蛇一樣的胡談亂編嗎?周子舒在三秋之後又是生是死? 故事從周子舒的角度來講述這場江湖武林的正邪之爭,其中有江湖遊俠暢遊五湖四海的浪蕩不羈,也有各門派之間挖空心思的相互排擠、打壓。在嬉笑怒罵的基調中,各種奇人怪事層出不窮,讓讀者欲罷不能。
這是一個真實的世界,一個武者的世界。 ………… 生命的潛能在於自身的發掘。 武道的追求……是自身的超脫。 追尋真正的武道,追尋業已沒落的武道。 這是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