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盛賢商 第183章 同化的第一步

《大盛賢商》 第183章 同化的第一步

楊杰和楊驍先是到了草原通商集市,進行補給之后,就朝著草原深出發了。

走了兩天,遇上了一個千余人的部族,這個規模,在草原上也只能算是個小部族。

楊驍他們的商隊,有十輛馬車,十來號人,直接就在這個部族旁邊扎下了帳篷。

攤子支上,很快就有草原人過來易了。

草原上就是這樣,除了牛羊馬匹之外,幾乎是什麼都缺,大盛來的商品極為搶手。

但是楊杰他們并沒有特別專注賣貨,只要有人買了東西,多多都要搭點贈品,草原人必定會出言謝,然后楊杰就拉著人家聊天。

家長里短的,什麼都聊,上聊得開心的,人家走的時候,又給人塞上一點禮

到了天黑他們也不走,吃著干糧聊著天。

淳樸的草原人就會過來送上一點食,甚至是拉著他們一起去篝火旁吃飯。

然后楊杰就會拿出酒,這酒一喝,關系很快就拉近了。

就靠著這種手段,楊杰很快就收集到草原人的大量信息。

他既不打聽軍事報,也不刺探敏信息,收集的都是日常生活之類的民生等報,完全不會令人起疑。

而且說實話,就連楊杰自己,也不清楚楊軒讓他打聽這些事干什麼用。

楊軒也懶得多加解釋,只是告訴他一個詞,這市場調查。

至于市場調查為什麼要搞得神兮兮的,楊杰就不懂了。

Advertisement

這事楊軒就不能解釋了,人家市場調查是為了占領市場份額,而他的調查,可是為了占領人家的土地啊。

雖然這個思維比較超前,但是保不齊就有人看懂了楊軒的作呢,比如那個烏爾蘇。

別看烏爾蘇兩次鋒都敗在了楊軒手里,但是此人絕對不可小覷,僅僅打過兩次道,就對楊軒了解頗深。

如果調查民生報的事被其發現,必定引起他的警覺。

因為像楊杰這樣的商隊,楊軒派出去足有二十多個。

就像之前說過的,楊軒費這麼大功夫開通草原互市,可不是為了提高草原人民生活水平來的。

他要做的是文化侵,是同化草原人。

了解對方,改變對方,這是第一步。

……

時間過得飛快,兩個月后,錢莊正式開業,惠親王網羅了許多錢糧師爺,以及曾經有過錢莊工作經驗的人手,一腦地送到了土木堡。

這些師爺之中,有一個姓金的,就是當初跟淳王殿下第一次合伙簽訂契約的時候,幫他把關的那個師爺。

既是人,又是可以信任的人才,楊軒毫不猶豫就將總經理的位置給了這位金師爺,并且與他共同商討錢莊的一些初步方略。

然后,楊軒將兩人商議好的章程以及規章制度,頒布下去,經過一個月的培訓,六個通商集市的錢莊,就此開業了。

十二通商集市,唯獨大盛的六個集市有錢莊,這就讓商賈們的易,方便了許多。

攜帶幾兩銀子毫無問題,攜帶幾十兩銀子,就有些累贅了,鼓鼓囊囊的一大坨,還很容易失。

而要是幾百兩銀子,攜帶起來,就極其不便了。

在草原上經商的大盛人,早就習慣了銀票,雖然暫時還不能使用銀票與草原人易,但是在通商集市里,進貨的時候,就用得到了。

大部分行商,都是在盛發百貨采購貨,然后到草原上去販賣,而盛發錢莊的銀票,自然是能夠在盛發百貨使用的。

這就免去了商賈們隨攜帶大量銀兩的麻煩,短短一個來月的時間,盛發錢莊的銀票,在通商集市就通貨,是所有商家都認可的。

盛發百貨如此大的量,在這段時間里是得到了商賈們充分認可的,那麼盛發的錢莊,也就沒什麼好懷疑的了,就算你錢莊倒了,盛發百貨的貨一樣可以抵賬。

再加上每一個錢莊門口,都安置了一個巡防點,這巡防點的衙役,可都是朝廷的人,能跟朝廷搭上關系的錢莊,背景足夠深厚了。

大盛朝那麼多錢莊,也沒見哪個錢莊門口能有衙役站崗放哨的。

除了最基本的匯兌業務,錢莊也很快有了貸款業務。

草原之廣袤,經常走個兩三天都見不到一個人,而商賈們帶著貨前往草原,往往一去就是十天半個月的,而且隨著行商越來越多,他們就越要深草原。

那麼跑一趟的話,攜帶的貨自然是越多越好。

可是想要攜帶足夠多的貨,就需要足夠的本錢,如果沒有本錢,又想拿貨,就可以到盛發錢莊去貸款。

這貸款的利息雖然不低,但是也絕不會像印子錢那樣利滾利,第一個找到盛發錢莊貸款的,便是那范繼安。

他跟尤貴二人,已經在草原上跑了半年,憑借著明的頭腦,以及富的經驗,

當初的老馬拉破車,也已經換了四馬車。

要知道一輛四馬車的售價可是高達兩千五百兩銀子,由此可見這兩人這段時間里獲利不菲。

他倆也總結出一定的門道,想要多賺錢,那就多帶貨,在草原上就沒有賣不出去的貨,只要走得夠遠,多貨都能賣得出去。

可是由于他們資金不足,便想到了貸款。

盛發錢莊自然是他們的唯一選擇。

因為他們是有商鋪的,份也是登記在冊,再加上這半年來繳稅的良好記錄,輕易地就從盛發錢莊貸到了一萬兩白銀。

按照錢莊給他們計算的利息,只要三個月還清,利息只要一百四十七兩。

兩人看著手中那張盛發錢莊的銀票,臉上都出了激的表

“老尤,咱們這一趟要是了,以后你就在鋪子里坐鎮,草原上我去跑,你也年紀大了,不得勞,說不定咱以后,也能干一家昌盛號出來。”

尤貴年近六十,又瘸了一條,整日在草原上奔波,屬實有些吃不消,聽聞范繼安此言,便點了點頭。

一萬兩銀子,五千兩用來購置馬車,再加上他們手頭的錢,足夠將三輛馬車裝滿,一趟下來,賺個幾千兩完全不問題。

還掉貸款,至還能有個一兩千兩的盈余,也就是說這一趟,除了盈余,他們還賺了兩輛馬車。

他倆仿佛已經看到了幸福的生活在朝他們招手。

當然,能想到通過貸款來以小博大的人,不止他們倆。

很快,大大小小的商賈,都帶著對好未來的憧憬,以及滿滿當當的貨,向著草原的深進發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