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崇禎皇帝下旨,與皇后和皇太子一道在宮後苑用膳,周皇后和朱慈烺十分開心。
朱慈烺記得很清楚,他長這麼大,與皇帝老子和皇后老孃在一起用膳的場景不會超過十次。
封建制度的皇家規矩很是嚴格,一家人一年到頭除了過年,其他時間幾乎沒有機會在一起用餐,更別說把所有後妃、皇子、公主都召集起來聚個餐了,這難度比登月還大。
崇禎皇帝在坤寧宮中換了件盤領、窄袖的皇帝常服,前後及兩肩繡有金盤龍紋樣,不過這龍袍上卻有著幾道顯眼的補丁。
崇禎皇帝一向節儉,只有在羣臣面前穿的稍微得些,回到後宮就換上打滿補丁的舊龍袍。
他現在僅有二十五歲,看起來卻象四十多歲一樣,他雙鬢白髮越來越多,平日臉上帶著不正常的蒼白,不過此時倒是神興,臉上也恢復了正常的。
傍晚時分,宮後苑悶熱之氣已散盡,著一清涼,偶爾有一些不知名的鳥兒在嘰嘰喳喳的著。
在尚膳監的安排下,宮後苑的萬春亭中已經擺好了一桌膳食。
朱慈烺看去,桌上只有六樣小菜,還都是素菜,米飯也是糙米,這讓他不經有些皺眉,道:“尚膳監爲何只放這些飯菜?”
尚膳監掌印太監聞言微微一怔,隨後立馬跪下,有些不知所措。
崇禎和周皇后見了,臉上略微有些尷尬,崇禎對著尚膳監太監道:“讓膳房加一份炒鮮蝦,照著太子的口味做。”
“奴婢遵旨!”尚膳監的掌印太監連忙應聲退下。
王承恩見了,立刻上前,低聲對朱慈烺道:“殿下,平日裡皇爺和娘娘只吃兩個小菜,今日殿下到來,皇爺已經破例用了六道菜了.......”
朱慈烺聞言一怔,瞪大了眼睛,指著桌上的膳食道:“父皇母后平日就吃這個?”
王承恩的眼睛忽然間紅了,他哽咽道:“近年來各地天災不斷,國庫空虛,皇爺在去年皇陵被毀後,就開始減膳撤樂,不吃食,以示與天下將士共甘苦......”
王承恩又道:“皇后娘娘也是格外節約,削減了大部分不必要的花費,即使逢年過節,大臣命婦們朝參賀,娘娘所給的賞賜也是完全按照禮節規定,從不濫加施予。”
朱慈烺不解,爲何自己的鐘粹宮每月的膳食依舊有豬十八斤、四隻、鵝兩隻,這些年來毫不曾減?
王承恩說著說著眼淚忍不住流了出來,他繼續道:“皇爺和娘娘仁慈,只減自己的用度,其餘各宮均按以往用量,特別是殿下的鐘粹宮,皇爺嚴旨,殿下正在長的時候,只增不減.......”
朱慈烺懵了,他一直以爲這種省吃儉用的生活只存在於平民家的,沒想到居然會出現在堂堂大明皇家。
朱慈烺臉上逐漸出現慨哽咽的神,道:“父皇母后如此虧待自己,兒臣心如刀割!”
他是真切的痛惜啊,堂堂一國之尊,大明皇帝,居然過這樣的苦日子。
他在後世的時候,原本以爲大明的皇帝在膳食方面吃的很瀟灑,累了困了喝口東鵬特飲,實在不行來士力架。
有時候吃膩了膳還能讓太監去皇城個外賣,如果怕太后和皇后知道了責怪,可以備註讓外賣員直接送到東華門南牆邊,讓馬監的太監翻牆去拿.......
別的不說,二十年前的萬曆皇帝,那日子過的那真的滋潤。
據《寶日堂雜鈔》記載,萬曆三十九年(1611)一月的皇家食材,共計達五十種以上,其中膳所用材料三十二種。
包括豬一百五十斤,驢十斤,鵝五隻,三十三隻,鵪鶉六十個,鴿子十個,薰五斤,子五十五個等等。
萬曆皇帝平日吃的,僅麪食一項便有八寶饅頭、花餅、紅瑪瑙茶食等六類五十一種,類則有荔枝豬、玉肚肺、錦纏等近四十種,湯品、蔬果更不用提,簡直眼花繚。
這些量,足夠現在的崇禎皇帝吃上一年還不帶重樣的。
相比萬曆皇帝,他媽李太后的膳食比膳更爲富,只多不,萬曆的老婆皇后則是李太后份例的一半。
而這些食材甚至還只能算是小頭,萬曆年間除了上述每日的膳食,還有三日一進、六日一進,各種花裡胡哨的諸多花樣。以李太后爲例,每月的三日一進共用豬二十口,羊二十口,豆豉一百五十斤......
萬曆年間,皇宮裡一個月的膳食用度達一萬二千兩白銀,平均下來每天有四百二十餘兩。
在當時,一兩銀子能購買兩石米,合三百七十餘斤,按照後世兩塊五錢一斤的米價估算,萬曆年間皇宮外每月就要花掉超過一千萬妹的伙食費。
再想想二十年後同樣住在一個地兒,睡著同一張牀的崇禎皇帝,這待遇妥妥的從皇帝變乞丐了啊,崇禎現在連都捨不得吃!
看朱慈烺痛惜的神,崇禎皇帝只是擺擺手,道:“如今國家困難,朕不帶頭節儉,國家何以週轉?”
他看向朱慈烺,忽然笑道:“朕聽聞皇兒生財有道,不知可否教教父皇?”
朱慈烺沉了半晌,說道:“兒臣此次出征,繳獲了奴賊不好資錢財,大多囤在了新城,父皇陛下如果需要,兒臣立馬調來。”
崇禎認真的看著朱慈烺,片刻後才道:“朕聽說你又收容了不京畿的難民,如果京畿建奴作,苦了這些難民了,那些資你留著賑災用吧,若是放到戶部再發下去,估計回折了不。”
聽著話的意思,皇帝老子知道員貪腐的況?那爲何不手理了?
朱慈烺道:“兒臣願爲父皇陛下查貪腐!”
崇禎搖了搖頭,沒有言語,示意朱慈烺和周皇后一起坐下用膳。
他當了十年的皇帝,如何不知員勳貴貪污腐敗之事,只是那些龐大的利益團,是非常可怕的,朝廷有任何針對他們的作,都會引起其強烈的反彈,甚至盪國之基礎。
誰說皇帝就可以爲所爲的?只有局中的他,才明白此中的艱難,他每行一步,都要面對各方的圍攻與力,把他得不過氣來,
崇禎接手大明的時候,己經是個爛攤子了,各種利益集團盤錯節,逐步的吞噬這個原本繁榮的帝國。
他最先發現的是,勢力最大的東林黨,爲了對付東林黨,他將閹黨餘孽溫仁扶上首輔之位,利用溫仁打東林黨。
溫仁不辱使命,基本將整個朝堂中的東林黨殺的片甲不留,死的死,貶的貶,撤職的撤職,連東林黨的領袖錢謙益都被關在牢裡吃牢飯了。
溫仁多次想殺錢謙益,崇禎皆是不許,若是徹底解決了東林黨,以溫仁爲首的閹黨再坐大了,那他又要如何應付?
只有保留東林黨,在溫仁一黨坐大、不聽話的時候,再利用東林黨將其打下去,這就是所謂的帝王平衡之。
只是崇禎皇帝從小沒有接前任皇帝的言傳教,自己領悟的道行尚淺,導致並不能隨心所的運用這帝王之,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爲了避免自己的路子重蹈覆轍,崇禎從小就培養皇太子朱慈烺,想讓他能早早的掌握這種帝王之,以便日後登基能在朝堂之上運籌帷幄,不像自己現在這麼苦。
※※※※※※※※※※※※※
這些年來,不知道哪來的自言論,把明朝滅亡的鍋完全甩在崇禎上,這種觀點還在風靡。
一個朝代的滅亡,需要從政治、經濟、軍事等角度全方面的分析,把鍋讓一個皇帝背,簡直就是扯淡。
有人會說崇禎瞎指揮打仗,被文臣玩弄於鼓掌,不懂平衡之,天啓皇帝那個木匠皇帝都比他強,不會導致亡國。
崇禎要是不會玩平衡之,能當十七年皇帝?而且手中握有實權?(並非漢獻帝那樣的)
如果有以上這些想法的朋友,建議去查一下史料,查查崇禎接手大明時的政治、經濟、軍事狀況,再查查崇禎時期的天災況,看看崇禎年間的天災有多次,都是什麼級別的,比天啓年間多多倍,我是說多倍,而不是說多次。
我並不是明,也不是崇禎的,沒必要替他洗,甚至在此之前連天啓皇帝是誰我都不知道,就因爲當初看到一個帖子說明朝滅亡都是因爲崇禎那個昏君導致的,我這才查閱明朝的資料,才慢慢喜歡上明朝的。
研究歷史要以史料爲參考,深挖實際況,明末那兒狀況,特別是土地兼併問題,什麼秦皇漢武復生都救不了,只能推倒重來,崇禎作爲一個皇帝肯定有責任,但讓他背這口鍋,他還真沒資格背。
別拿唐太宗、明祖的標準去要求崇禎,他只是一個在17歲時被莫名推上皇位的年輕王爺,只是一個資質一般的皇帝而已,沒有那麼逆天的手段力挽狂瀾,如果這也是昏君的話,那我無話可說。
任何一個有點地位的學者,都不會把明朝滅亡的鍋讓崇禎去背,因爲那是小學生纔有的見識。
我個人覺得我三觀沒問題,如果有人實在接不了,那我也沒辦法......
燕趙歌第一次穿越,穿到了武道文明繁盛至極的異世界,一頭撞進包羅萬象,遍收天下經典的神宮藏書樓裡,但隨後便是一場天地大劫,連神宮也破滅了。 接下來居然第二次穿越,靈魂來到了同一個世界,不知多少年後的時代。 人們發掘承載破滅之後殘存的遺留,這裡的武道文明重新起步,還處於新一代的發展期。 裝了一腦子神宮秘籍寶典的燕趙歌,二次穿越到當前的時代,簡直就如同一個人玩慣了地獄模式之後,突然被丟去玩簡單模式。 簡直不要太爽! 不過在此之前,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 「我不是主角?而是跟主角爭妹子的反派高富帥師兄?」 「這劇本不對啊!」
穿越到《我是特種兵》的世界,得到輔助引擎的支援,他逐步成為所有士兵的王,特種兵,通訊兵,飛行員等等,在每一個兵種的領域他都做到了極致,成為當之無愧所有士兵的王!
牧白慈徐徐地撐起沉甸甸的眼皮,面前目今的所有卻讓她沒忍住驚呼出聲。 這里不是她昏倒前所屬的公園,乃至不是她家或病院。 房間小的除卻她身下這個只容一個人的小土炕,就僅有個臉盆和黑不溜秋的小木桌,木桌上還燃著一小半截的黃蠟。 牧白慈用力地閉上眼睛,又徐徐地張開,可面前目今的風物沒有一點變遷。她再也顧不得軀體上的痛苦悲傷,伸出雙手用力地揉了揉揉眼睛,還是一樣,土房土炕小木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