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仙藏 第406章 蘇仙後人

《仙藏》 第406章 蘇仙後人

第406章 蘇仙後人

秦笛回到蝴蝶島,卻見湯星岷走了過來。

這麼些年過去,湯星岷的功力也有了不小的進步,已經到了築基巔峰,用不了多年,就可以嘗試結丹了。

他已經三百多歲了,原以為今生再沒有希,卻沒想到跟著秦笛來到蝴蝶島之後,服下延壽丹重新煥發了青春,而且這邊的資源也極為富,各種靈丹妙藥一腦堆上來,讓他的修為就像打了氣泡一樣,呼呼往上長。所以他每天晚上睡覺做夢的時候都幾乎要笑醒。

“啟稟師叔祖,今天又有人拿來一顆夢幻鳥蛋。”

“喔?這顆鳥蛋是從哪裡找到的?”

“是在黃巖島。”

秦笛此前已經通過仙品閣收到七顆鳥蛋,換出七顆大道丹,又私下裡賣出了五六顆,手裡積攢的大道丹越來越多。

每次得到鳥蛋,他都要求湯星岷將來源記錄下來。

日久天長,從這些地方就可能得到夢幻鳥飛行的路線圖。

他也查閱了不的資料,結果越查越覺得玄奇。

夢幻鳥是一種很奇特的鳥類,據說它是凰類的一個亞種,型跟兒變小的時候差不多,因而鳥蛋很小,只有蠶豆那麼大。

兒說自己以前曾經見過夢幻鳥,還跟談過。

夢幻鳥似乎到了某種天道止,因而不能像別的鳥雀一樣無限制的長,最高到九階就停住了,再也不能前進一步。

們也知道自己的鳥蛋非常珍貴,不但要防著人類襲,還要防著鳥類竊,因此之故,每到產卵的時候,就漫無目標的四飛,找到無人的地方,譬如高山之巔,懸崖峭壁,將鳥蛋生出來。

盡管如此,能夠繁衍出來的後代還不足十分之一。

Advertisement

因此按照兒的說法,夢幻鳥的日子過得很苦。

兒說正在想辦法,看看能不能勾引一群夢幻鳥,到蝴蝶島來定居,但是要秦笛答應,不能把所有的鳥蛋都練大道丹。

秦笛一聽就笑了:“別的不說,來我蝴蝶島,我最多隻留下一鳥蛋,其余的九都能夠孵化出來!古語有雲,涸澤而漁,焚林而獵,都不是長久之計。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兒卻道:“哥哥,並不是每隻鳥蛋都能孵化出來,夢幻鳥也有一些假卵,同樣能拿來煉丹。”

“哈哈,那就更好了!兒你可以沿著我畫出的這幾個島嶼,飛過去找一找夢幻鳥,爭取救他們離苦海。別忘了我可是煉丹大宗師,說不定能幫們擺製呢!”

“我知道,哥哥是好人呀。”

於是自此之後,兒也多了一個重任,那就是出去玩耍的時候順便尋找夢幻鳥的下落。

隨著大道丹和仙階防護陣盤的不斷推出,再加上時不時賣出的步虛丹和立嬰丹,讓蝴蝶島半仙角的地位越來越高,一直吸引著雲夢大澤眾多高階修士的目

越來越多的人湧上半仙角,讓這塊公共區域都變得擁了。

因此之故,秦笛再度施展大法,從周圍趕過來兩座小島,與半仙角合在一起,將公共區域的面積增加了兩倍。

他還從殘損的天中,拉出不的靈脈,布置在半仙角。

那些靈脈雖然經過死海霧氣的侵蝕,到最後只剩下一,但是畢竟含有大型靈脈的骨,可以從周圍的雲夢大澤中吸收靈氣,日久天長重新恢復大型靈脈。

秦笛想明白之後,就毫不吝嗇的牽引靈脈,將數不清的殘損靈脈埋藏在半仙角。等到這些靈脈恢復之後,靈氣太過於富,就讓小桃樹走一部分。

於此同時,他在半仙角開辟了更多的修真府,租賃給散修,和那些來半仙角定居的別派修士。

至於這片土地的管理工作,由苗雲娟主請纓接過去一部分,剩下一部分由湯星岷和他的兩個兒子共同管理。

郭真君有時候修煉之余,也可能來半仙角逛一逛,順便提提意見。

秦笛雖然不想管太多,但還是在金丹宗發布任務,請了一些低階弟子,來維持半仙角的秩序。

即使是宗門任務,也需要支付報酬。好在這種報酬對他來說微不足道。因為半仙角所有的修煉府都是他的,所有的店鋪都要向他繳納租金,仙品閣的收也很可觀。有這麼多的收益,拿出一點來,支付給請來的弟子,也是應該的。

匆匆,轉眼過了二十多年。

秦笛進步飛速,從元嬰第七重巔峰,一路飆升,踏元嬰第九重初期。

苗雲娟和莊雲清都進元嬰第二重了。

蘭星裳使用了祭壇之後,修為進步飛速,已經碎丹生嬰,踏元嬰期。

吳眉兒和沈雲怡都已是金丹大圓滿。蔣雲木和范瑤到了金丹第八重,龍瑾兒到了金丹第六重,就連最小的弟子白冬兒也到了築基第七重。

這時候,雲祈法會就快要到了,整個雲夢大澤所有的修真人,為了爭取有限的名額已經沸騰起來。

經過各大宗門多年的協商,最後由龍王和祝融九拍板,每一個步虛初期可以攜帶一人,步虛中期攜帶兩人,步虛後期攜帶三人,步虛巔峰攜帶四人,合道真君攜帶十人,地仙老祖攜帶二十人。除此之外,隻給散修留了一百個位置,需要激烈的競爭才能穎而出。

如此安排已經預留了足夠的空間。因為到最後能登上雲祈島的,究竟會有多人,並不是一個定數,有些合道真君和地仙老祖可能拖到最後一刻從外地趕過來。多一位高手就多一份祈禱的合力,所以也沒有理由拒絕這些人加

方案確定之後,各大宗門沸沸揚揚。因為像金丹宗這般,一位合道老祖,外加四位步虛修士,總共只能攜帶十七八人。這些地仙老祖都有自己心的弟子和家人,能勻出來的名額很有限。

張虛雲老祖傳音秦笛,說能給他留兩個位置。

秦笛婉言謝絕,深表謝。

蔣雲木傳音回來,說神箭門那邊給他留了位置,讓秦哥不用為他擔心。

莊雲清過來問,要不要去天劍門找找路子,如果給二長老白劍真君送上厚禮,或許也能給留一個位置。

秦笛搖了搖頭:“莊師姐,就不要麻煩了。我已經做好了安排,不但你們幾位能登上雲祈島,就連三代弟子再加上兒、阿紫,都有登島的機會。”

“那樣人不呢!”

“總共不過二十人,很容易安排。”

莊雲清眨眨眼睛,想起島上經常出現帶著面的那位合道真君,於是也沒有多問。

各大宗門為了爭奪登島的機會,各展其能,勾心鬥角,自不用提,雖然有爭執,但還在可控范圍之

最慘烈的是那百名散修的名額,競爭極為激烈。

秦笛閑得無聊,帶大夥兒去現場觀

這場比試安排在天寶閣佔據的島嶼,也就是拍賣大會的所在地珍寶島。這個位置相當於雲夢大澤的核心,南來北往很方便,而且人口集,眾目睽睽之下,想作弊都辦不到。

參加比試的有人族,也有妖族,無一例外全是元嬰修士。因為步虛修士自擁有登島的資格,金丹真人功力不足也不敢出場。

比賽的方法倒也簡單,總共一百個擂臺,每一個擂臺就是一個小型的結界,外面看著小,裡面卻有數百丈寬的區域,足夠元嬰修士在裡面折騰。

一百個擂臺同時開始比試。只要有人能拿下十連勝,就可以退下來休息。這相當於資格賽。一個月後,所有十連勝的修士之間再進行比試,最終選出一百位真正的高手。

說是給散修準備的比賽,其實來的大多數人都出自各大宗門,因為在自家的宗門中拿不到登島的機會,所以只能來這裡放手一搏。

這些參加比試的元嬰修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殺手鐧,秦笛看了兩天,覺就算自己登上擂臺,如果不用通天靈寶和仙符的話,也未必能從其中殺出來,更不用說跟著來的這些個弟子們了。

沈雲怡、范瑤和龍瑾兒也算是經歷過一些殺伐的場面,因而看得津津有味。

白冬兒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你死我活鮮淋漓的場景,幾乎都不敢看了。

幾個徒孫也同樣很見到這種場景。因而面蒼白,幾乎驚呆了。

秦笛心挑選了一些場次,一面看,一面給弟子們講解,總結經驗教訓。

“左邊臺上這兩人都放出了元嬰法象,一個是應龍,一個是黑虎,看其大小,應龍的積要大的多,說明他的功力比較高。但是,他手裡拿著的乃是一階靈寶,另一人卻有件二階靈寶,所以最終鹿死誰手,還不好說。”

“你們猜猜,最終誰能獲勝呢?猜對了有獎!但要說出的原因。”

龍瑾兒笑道:“師傅,有什麼獎品?”

“一斤元晶!”

一個三代弟子名謝雲米,乃是沈雲怡的弟子,搶著說道:“一斤元晶相當於一百塊極品靈石了!師祖,我也要猜!我猜黑虎法象的修士能贏,你看他已經佔了上風,就因為善於利用手裡的靈寶法。”

蘇雲棠已經到了築基大圓滿,笑道:“我看應龍法象會贏,他雖然暫時落於下風,但是防守嚴謹,進退有序,毫不,正在醞釀反擊。相反,黑虎法象顯得太急躁了。”

眾弟子七八舌,議論紛紛。

苗雲娟和吳眉兒也加進來,對兩人手進行預測。

莊雲清只是靜靜的看著,雙目之中閃爍,仿佛自己也加其中,正在激烈的搏殺。

到最後,應龍法象的修士憑借自的功力高出一籌,最終戰勝了對手。

擂臺上有人大聲宣布:“集靈觀蘇守,贏得第一場!”

臺下眾人都不在意,因為這只是百座擂臺中的一個而已,沒什麼特殊

有弟子笑著問:“師叔,我猜對了,啥時候發靈晶?”

秦笛答道:“回去之後一塊兒發,先記帳!”

他轉過去,準備去看另外一場,然而一轉頭,卻發現徒孫蘇雲棠面發白,神有些不對,子都有些微微抖。

於是,他急忙問道:“小蘇,你怎麼了?”

蘇雲棠微微抖,定了定心神,道:“師祖,我剛才沒聽錯吧?那人是集靈觀的,姓蘇?”

“集靈觀怎麼了?”

蘇雲棠咬了咬,低聲道:“我母親去世的時候,給我留下一個白的玉枕,上面寫著集靈觀蘇哲。”

聽見這話,秦笛收住將要邁出的腳步,轉頭向那位有著應龍法象的元嬰修士,見他材瘦高,面容清臒,眉眼之間跟蘇雲棠有一些相似的地方,知道其中必有蹊蹺。

范瑤聽見蘇雲棠的話,回頭看了秦笛一眼,道:“師傅,要不我去把蘇真君請過來,問一問就知道了。”

這時候,蘇守已經從擂臺上走了下來,看樣子一場比試消耗很大,因此要休息一兩個時辰,再參加下一場比試了。

秦笛邁步走了過去,眼見著對方距離擂臺越來越遠,似乎要找個地方休息去了,他趕忙從後面呼喊:“蘇先生,請等一下。”

蘇守轉過來,面無表的看著他,神態中帶著疑

秦笛走到跟前,神識傳音道:“蘇先生,您是否認識蘇哲?”

蘇守聞言渾劇震,瞳孔驟然收,雙目盯著秦笛,道:“蘇哲是我的小兒子,怎麼?你是他生前的好友?”

秦笛聽了皺眉:“怎麼?蘇哲已經去世了?”

蘇雲棠從後面聽見,面一下子變得蒼白,淚水在眼圈裡打轉。

蘇守歎了口氣:“他的魂燈已經熄滅很多年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