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道門法則 第六十九章 金針堂

《道門法則》 第六十九章 金針堂

m.shumilou.co

眾人回到曲流亭中等待,便繼續討論起深秀大師明境一事。趙然趁此機會了解了一番佛門修行境界和層次問題。

按照佛門的劃分,修行途中共有六大境界需要達,從淺到深依次是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識界、意識界。與道門以箓職劃分境界不同,佛門認為,人人皆有佛,只不過為“蒙塵”所蔽,故此無法展現,也無法擺回。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將自己的佛重新開啟,就好像“除塵”一樣,將佛靈臺清掃干凈,以恢復本來面貌。

那麼靈臺在何呢?靈臺即在六,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眼、耳、鼻、舍、、意,這是人的本,就好像草木有一樣,由六而生六識,以辨別、香、聲、味、、法這六塵。我們平常所見的六塵都是沾染過因果的,是虛假的,或者歪曲了本義的,只有重新見,才能看清楚世界的本諦,才能真正明心見我。

這就是開六境的真義。

佛門每一境界,都代表著一個大的修行階段,其中又分別有不同的小境。比如眼識界,需要度過名識別智、緣攝智和思維智,在修行神通上,前兩職與道門的道士境相仿,思維智與羽士境相仿。

而如深秀這樣的佛門大修士,已經開了識界,需要度的是行舍智、隨順智和種姓智,與道門正一真人境或者全真天師境相仿。

和道門相同的是,佛門也有與各境界相對應的稱號,按照稱號不同修行地位上不同的待遇。眼識界稱為和尚,耳識界稱沙彌,鼻識界稱比丘,舌識界稱阿羅漢,識界稱菩薩,意識界稱佛陀。當然,這種稱謂對于信眾來說,是無意義的,所以信眾們通常以和尚來稱呼所有的佛門修士,就好像大明百姓對道門修士統稱為“道士”一樣,這是修行和非修行的門檻。

Advertisement

將話題扯回來,深秀號稱了菩薩境,這樣的修士不是曲流亭中這幾人能夠吃得下的,所以東方敬發出了飛符,向玉皇閣求援。

等待的間歇,東方敬再次詢問,是否有人現在退出。

在座幾人修為層次都挨不上邊,等到斗法的時候肯定只能在外圍敲敲邊鼓,但就算是敲邊鼓,風險也是極大的,一不留神卷斗法的核心范圍,結局肯定相當可怕。不過菩薩、真人級別的斗法同樣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僅僅是在外圍旁觀,說不定就能對自己的修行大有裨益,如果一不小心幫上忙,道門也肯定會有重大賞賜。

這其中的風險和進益,需要個人自行評估,東方敬也不強求。

詢問的結果,這幾人沒有一個愿意退出的,就連趙然也充滿期待,想要好生觀一番。

……

夏國興慶府城南,天龍院,金針堂。

執事僧手持一份文卷,急匆匆繞過五佛殿、臥佛殿,穿垂花門,進院中院。

院中院是金針堂諸堂長老理事務的地點,西廂房為西堂長老龍懷大師的辦事書房。天龍院從來就不是有自己傳承的寺院,正確的說法,這是一座佛門理各派事務的聯合辦事機構。寺中的僧大多由夏國各派各寺中調,故此并無師門同屬關系,因此金針堂西堂長老龍懷和首座長老深秀也不是師兄弟。

自從被調天龍院金針堂后,龍懷大師事務上一直比較懈怠,原因無他,志不在此。他已經困頓在阿羅漢境十五年,始終未曾突破,客觀上也有金針堂瑣事煩擾的原因。今日是龍懷在金針堂最后一天執事的日子,過了今夜,他就要返回龍臺寺了,他已經對佛祖發誓,不破菩薩境,這一生將再不出寺。

西堂主管夏國對外刺探事務,無論大明這個宿敵也好,還是同屬佛門的吐蕃、北元,甚至西域諸佛國,只要是在外臥底刺探的夏國佛門僧,都在西堂列檔。

龍懷桌案上放著一堆準備移的文書,他提筆在上面一一簽章,簽章完畢后,每次合上扉頁,他都會輕輕慨一聲,就好像將自己過去的歲月全數舍去一般。龍懷忽然醒悟,其實這也是一種修行,是一種對心的洗磨。瞬間的醒悟讓他頓通達,十五年毫無寸進的修為今日再起波瀾,仿佛要一朝酬功般,將他的修為推到了舌識界的極致。

沙彌在門外通稟,說是有加急報自大明送達。

龍懷接過文書,翻開后看去,只見文書上著一張飛符。飛符是道門的傳信手段,說明這份報來自大明,如果是吐蕃或者北元等佛國的報,那麼上去的應當是飛咒。

飛符中的容需要經過解才能表明真義,也就是說,一般人將飛符在額頭“觀瞧”,其中的容可能是描述某靈眼靈泉的場景,也有可能是一段修行悟,如果不進行解,是看不出本意的。

西堂大概沒過一年要更換一次解方式,今年用的,是靈藥解式。飛符下面,是容的解文,意思是:道門已知首座明一事,正于長寧谷設伏。

龍懷大師忍不住道:“首座明?真,這是開什麼玩笑?”

沙彌真苦著臉道:“西堂,小僧也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但這是明五發來的報,我們執事房不敢擅,故此來稟告西堂。”

明五就是派往大明的第五號臥底,重要不言而喻,輕易不向金針堂回傳消息,可一旦回傳,就說明事急,絕對耽擱不得。

龍懷疑問:“首座近日要明?我怎麼不知?大約何時?”

真搖頭:“我們執事房都沒聽說此事,要不,西堂您去問問?”

龍懷又看了看解文字,將文書放到一邊,向真道:“你稍等。”

真在一旁枯等,龍懷大師不急不忙將桌案上的文書全部理完畢,長舒一口氣,心中暗自歡喜,十五年的辛苦今日一朝得報,看來不久之后,自己便有菩薩境了!

龍懷大師看了看一旁守候的真,微笑道:“這些年你們也辛苦了,今后西堂還須你們勞,接任的虛谷明日變到,你們萬萬不可起了懈怠之心。”

真合十:“預祝西堂早證菩薩。”

龍懷心大暢:“借你吉言!”

真指著桌上的那份報文書,小心翼翼道:“西堂,這……”

龍懷呵呵一樂:“你且稍待,我去向首座告辭,順便問一問。”

出了房門,沒幾步便來到正房之外,龍懷在門口探聲:“首座在麼?”

“是西堂師兄?請進。”

首座深秀出自銀州凈潭寺,今年只有六十八歲,比西堂龍懷整整小了二十歲,卻已經菩薩境五年了,放眼夏國,甚至整個佛門諸國,都是見的聰慧之人,可謂佛緣深厚!他三年前主天龍院金針堂,擔任首座一職,為夏國佛門中實力頂尖的一流人,深為天龍院長老堂諸長老喜,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七年后的新一代長老堂中,必有他一席之地。屆時,他將登上夏國佛門最頂層,為天龍院長老堂最年輕的坐堂長老。Μ.166xs.cc

深秀主金針堂一事,對龍懷有過很深的刺激,可以說龍懷做出辭院回寺的決定,與深秀有著莫大關系。如果是一天之前,龍懷對深秀還有一層抵緒的話,那麼今日起,這份抵卻已經在無形中化解了。

念頭通達的龍懷笑呵呵坐了下來,看著為他煮茶的深秀,心中不慨:如果沒有眼前這位年輕的菩薩境首座出現,或許自己永遠也不到菩薩境的邊緣吧!r1152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