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我祖父是朱元璋 第79章 解縉

《我祖父是朱元璋》 第79章 解縉

大孫!

朱允熥腦中想著解縉的生平,耳中聽到朱元璋輕聲喚他,忙側頭過去認真傾聽。

這人是個人才,不只會什麼沒用的琴棋書畫,于國家大事也有深刻見解,但也是個愣頭青。朱元璋小聲道,這人恃才傲,看著一副彬彬有禮的樣子,其實眼睛長在頭頂上。而且有些執拗,認定的事幾頭牛都拉不回來。

朝中這麼多能臣翰林,偏就他是個刺頭,不但總是仗義直書,而且還管閑事。咱本想讓他回老家好好磨練十年再用,可你現在邊無人,且給你當個紀善,他是青年才俊,你是年嫡孫,未必不能就一番佳話!

解縉站在地上,看著一老一兩人小聲說話,年輕的吳王還不斷用有趣的眼神打量自己,心中忐忑的同時,又有些不舒服。

啟奏陛下,陛下接見臣于奉天殿,乃是君臣大事,為何不與臣言,反倒和吳王竊竊私語?

朱允熥頓時樂起來,還真是個愣頭青。現在雖然不是后世大清,臣子們見了皇帝都是跪著說話,可滿朝文武也沒人敢和皇帝如此說話。

只不過是冷落你一會,你就要出言提醒。若真是做了昏君,豈不是要被你指著鼻子罵?

恃才傲的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絕對的自信,絕對的直接,眼睛里不得沙子,不懂得變通。偶爾一次恃才傲會讓人覺得有些可,但總是如此,就會讓人厭惡。

解縉出名門,中了進士之后很快就得到朱元璋的喜,他第一次頭是在洪武二十三年,就是去年,李善長附胡惟庸謀反案。

李善長是大明朝中淮西一派的領軍人,開國文臣之中功勛最重,封韓國公,其子尚公主為大明駙馬。

Advertisement

當年朱元璋剛在有義軍中嶄頭角,李善長就帶著族人前來投奔,幾十年風風雨雨任勞任怨,是朱元璋創業時期的大管家,大明開國第一位丞相。

這也是朱元璋最為后世文人所詬病的地方,大殺功臣將相。先是用謀反的罪名,殺掉了大明第二任宰相胡惟庸。而后又用攀附胡黨的罪名殺掉了李善長,而且都是全家死,只留下了李善長那個當駙馬的兒子。

而且這兩個案子對于大明場來說,不亞于山崩地裂,近五萬員士子牽扯其中。政治斗爭沒有對錯,只有勝利。朱元璋雖然對朱允熥是慈祥的祖父,但是對待他認為的威脅者們,則是揮舞屠刀,人頭滾滾。

兩個宰相的人頭,樹立了朱元璋在大明帝國的絕對權威,使得中國的皇權在大明帝國第一任皇帝上,達到了頂峰。(清代的皇權比明代更為強大,這里不過多敘述)

天下沒人敢說話,明明知道李善長似乎有那麼點冤枉,哪怕就是死,也不是這麼凄慘的死法。可是,沒人敢說話。

偏偏這個時候,有個戶部郎中王國用站了出來,說李善長是冤枉的。言辭激烈,直朱元璋的心。

大致意思是,李善長除了是大明的公爵之外,還是皇親國戚,與陛下本是一。他若想造反,何必攀附胡惟庸?況且胡惟庸也是他一手提拔的,胡惟庸造反若,他也不過還是個臣子,能有什麼好

現在李善長死了,人死不能復生。現在天下人都說,李善長功勞這麼大,說殺就殺了。我們這些人,在陛下眼里又算得上什麼?

微臣希陛下能引以為戒,莫讓天下士人再次寒心。

這份奏折朱元璋反復看來兩遍,當別人都以為王國用死定了的時候,朱元璋卻沒有置他,反而升他的

但是,王國用這份奏折,卻是解縉代為起草的。

朱元璋把解縉招過來質問,你為什麼幫王國用起草奏折,為李善長冤。

解縉說,臣知言出而禍必隨之,然恥立于圣朝,而無諫諍之士。

他的意思很簡單,我知道會有殺頭的危險,但我不在乎,而且我瞧不起那些不敢說真話的滿朝文武員。

朱元璋喜歡有膽氣的人,更喜歡有膽氣,又有學問的人。

所以破格提拔他為六品的翰林學士,但是這也看出解縉似乎的商似乎不怎麼高,他的那句瞧不起滿朝不敢說真話的大臣,得罪了許多人。

人都是這樣,我可以卑鄙懦弱甚至有些冷漠,或著險毒辣。乃至可以把這些當人生的準則,我可以這麼做,但你不能拆穿我。你拆穿我,你就是得罪了我。

由此可見解縉在文人中,是一把劍。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之后,他更張揚了。

今年年初,他又上了一次奏折,太平十策。

所謂太平十策,就是能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的十個計策。他只是一個翰林,滿朝的六部尚書,史大夫都不敢說的話,他說了。

先不說他的計策如何,他在書中有一條,直接怒了朱元璋。

他說,大明分封藩王,是天下肇禍之始。

就是說,朱元璋現在分封諸王,以后一定后患無窮。

他的預言是正確的,在今后的歲月里不但有靖難篡位,而且龐大的龍子龍孫也了這個國家的蛀蟲。

他有抱負,敢直言,有膽量,有遠見,有眼。但是他低估了,朱元璋對于家人的偏袒程度。

歷史上就是因為這句話,他不但被打發回家繼續讀書,而且仕途屢遭挫折。

他的挫折更多源于他自,不懂得場的法則,不懂得屈,不懂得低頭,不懂潛規則。

等建文登基之后,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抱負,他又跑到京城來求。當年他得罪的人,直接給了他致命一擊。

當時解縉的母親去世,父親九十多歲。你這樣一個讀書人居然不在家照顧老父,跑來求簡直就是不忠不孝。

對一個人最高等級的打擊,就是道德上的捆綁和譴責。哪怕是信息炸的后世,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別有用心的指責別人,也是讓人敗名裂的不二手段。

解縉的仕途完了,他了大明場中無足輕重,甚至讓人瞧不起的小人

但是隨即,經過了心志磨礪的解縉,迎來了人生巔峰。朱棣帶著大軍進城了,在方孝孺為首的讀書人不合作之后,朱棣迫切的需要一個有聲的人,來幫助他。

解縉投靠了朱棣,相傳是他用華麗的文筆,幫助朱棣起草了登基詔。而且在很長時間他都是朱棣的第一書,并且永樂初年所有的重大文件,詔書,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短短五年之,他從一個被人刻意冷落的邊緣人,為朱棣的寵臣,編纂永樂大典這樣的重任也落在他的肩上,而且還為大明帝國當時的宣傳部長和文化部長。

甚至在朱棣對于傳位太子還是朱高煦之間有猶豫的時候,他親口說出一句話,看圣孫。(相傳當年朱棣有點喜歡朱高煦,然后解縉跟朱棣說,太子不但賢德,而且他兒子也不錯。)

這件事上再次看出他的商低,自古以來君王的家事豈是一個臣子能摻和的。他不但摻和了皇帝的家事,還妄想做皇孫,就是后來一代狠人,把叔叔朱高煦當饅頭蒸的明宣宗的老師。

再后來他摻和到了太子和朱高煦之間,被后者狠狠的告狀,然后剝奪,關進錦衛的詔獄。

再然后,就是被錦衛指揮使紀綱,領會皇帝的意圖,把他活活的凍死了。

(以上都是水,但是很多年輕的讀者未必對這個人多了解,所以我才水的!)

這個人,如果用好了會是手里的一把寶劍。但估計,用他的時候也要忍他的低商還有驕傲。

朱允熥稍微琢磨一下,就明白了朱元璋的用意。解縉這個愣頭青,是朱允熥格的磨刀石。一個的好皇帝,就要忍并且容忍,甚至重用這些敢于直言的愣頭青。

解大紳!朱允熥笑道,皇爺爺剛和我說完你是個愣頭青,讓我對你耐心點,你倒是先不耐煩了?(字大紳)

被吳王點名說愣頭青,解縉頓時滿臉漲紅,大聲辯解道,殿下,臣只是直言,怎麼就愣頭青了?再說,陛下和殿下,私下說臣是愣頭青,有失仁德。說完,驕傲的一扭頭,好像了委屈似的。

這也能從側面看出明初文人的風骨,若是在我大清,怕是臣子會高呼萬歲,謝主子夸獎。

其實也更證明了,朱元璋對待這些青年才俊,是多麼寬容。

你若不是愣頭青,咱大明朝就沒有愣頭青!朱元璋哼了一聲,解縉,你原是六品的翰林學士,可你屢次怒同僚上,不懂為之道。上次咱申斥你煌煌大言,本想讓你回家讀書。

可是咱有才之心,吳王年邊缺一個記善書記,你來當吧!

果然,朱允熥在解縉的臉上,看到了不悅的表

翰林學士本來是天子近臣,相當于皇帝的一員。給藩王做書記,等于是掉了幾個檔次。解縉是些迷的人,能高興才怪。

怎麼?朱允熥笑道,你不樂意?

臣......解縉剛想說不樂意,可是看到朱元璋凌厲的目,頓時把其他的話咽下去了。他只是商低,又不是傻。

臣,不是不樂意,而是臣本翰林.......

你覺得自己大材小用了?朱允熥笑道,也是,敢替李善長直言的人,放在孤的邊,確實有些委屈了!

若是別人說這話,朱元璋肯定大怒,可是孫子說,老爺子就像沒聽見似的。反而饒有興趣的看著解縉,看對方如何應答。

臣為韓國公上書冤,乃是臣子本分,算不得什麼!

朱允熥一句話,讓解縉心里再次不舒服起來,開口說道,臣斗膽,殿下看過那封奏折沒有,臣說的不對嗎?

解縉,你別不知道好歹?朱元璋大聲喝道。

朱允熥走到解縉的邊,淡淡的笑道,你說的對,但不全對。說著,朱允熥收斂,你只是看到了李善長的委屈,沒看到皇爺爺的委屈!

~~~

等會還有個名人出場,大家猜猜是誰,這幾個都是咱們小三爺未來的智囊團。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