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風流 第509章 新策

《大明風流》 第509章 新策

“史將軍今晚來見本侯,便是來告知本侯這件事的麽?”張延齡沉聲問道。

史鏞忙道:“不是不是,侯爺莫要誤會。末將可不是搬弄是非之人。末將其實是擔心侯爺會和楊一清大人之間產生更大的裂痕,所以告知侯爺此事。或許侯爺可以因此和楊大人之間開誠布公的談一談,彌合紛爭。”

張延齡微笑道:“原來你是當客的。”

史鏞搖頭道:“侯爺又誤會了,今晚末將來見侯爺,並無任何人知曉。完全是末將自發。末將是覺得,若侯爺和楊大人之間不能冰釋前嫌,豈非要耽誤了平叛的大事。大敵當前,部不和,此乃大忌。”

張延齡嗬嗬笑道:“楊一清的話你也聽到了,他竹,本用不著**心。這平叛大事,有我沒我都是一樣的。我自不會因為他對我的態度便會從中作梗,這點覺悟我還是有的。所以,倒也沒什麽耽誤之。至於和楊一清去談一談李夢的事,那便大可不必了。一則,李夢之死跟我可沒幹係。這筆賬算到我頭上,我可不認。二則,楊一清若是因為李夢的死便遷怒於我,因私怨而廢公務,錯的是他。該來找我道歉的是他才是。”

史鏞聞言,歎息一聲道:“末將也是自不量力,跑來打攪侯爺,這件事。其實,末將隻是擔心平叛大事罷了。末將是靈州守備,之前目睹了曹雄不聽勸解執意渡河進攻以至於大敗死的事。現如今,楊一清大人又要重蹈覆轍。眾將領都視若不見,反而一個個信心滿滿。末將雖竭力勸解,但卻人微言輕。侯爺今日在碼頭上的那番話,讓末將知道侯爺是明白人,所以才想讓侯爺和楊大人彌合舊怨,那樣才能夠心平氣和服楊大人放棄強渡進攻的想法。哎,末將真是不敢想象,一旦強渡進攻兵敗,那該是怎樣的後果。罷了,末將也不了。但願一切順利吧。”

Advertisement

張延齡看著史鏞道:“原來史將軍也是不同意強渡攻擊的。”

史鏞苦笑道:“當然了。對方明顯已經於渡口對岸層層設防,咱們還要正麵強攻,這不是犯傻麽?我不是詆毀楊一清大人,隻是他的想法過於理想化。他始終覺得,一旦渡河功,便可摧枯拉朽。所以他甘願在渡河時承一些損失,他那是代價。”

張延齡站起來負手踱步,眉頭皺。

史鏞繼續道:“末將和其餘幾名將領提出的意見他置若罔聞,還嚴厲訓斥我們。今晚楊大人召集眾將商議的時候,渡河進攻的方略不能變。必須以雷霆之勢進攻。為了確保功,他將征調左近州府人手前來,加快造船進度,增加船隻數量。他,在絕對的碾實力麵前,任何防守的手段都是雕蟲技,都是螳臂當車之舉。他還,所有反對渡河進攻的都是怯戰畏敵。在作戰方略上,從此以後沒有討論的餘地。要討論也隻能限於渡河船隻如何防箭防炮,如何防火。渡河功之後如何進擊,如何作戰,而非是該不該渡河的問題。侯爺,你,這不是剛愎自用麽?末將擔心,他要重蹈曹雄兵敗的覆轍了。”

張延齡停下腳步,看著史鏞道:“史將軍,依你看,要發進攻還需多時日?”

史鏞道:“楊大人,最多十五日,則十日。造船進度加快的話,十日便可發。”

張延齡點點頭,又問道:“史將軍可否跟我,你所知道的目前叛軍的形。”

史鏞道:“侯爺這可問著了,我還真知道的很清楚。”

當下史鏞詳細的將他所知道的形都了一遍,包括對方目前的兵力部署,領軍的叛將是誰。城中軍民的心理和對叛的態度等等。居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張延齡有些詫異。他隻是想了解一下簡單的形,誰知史鏞出的比自己想要知道的更多更詳細。

“史將軍怎麽知道的如此詳細,令人驚訝。史將軍莫非有耳目在對岸不?”張延齡問道。

史鏞想了想,低聲道:“侯爺,末將也不瞞你。寧夏鎮遊擊將軍仇鉞眼下便詐降投靠叛軍。他此刻便在寧夏城中。叛軍解除了他的兵權,但是因為擔心他手下將士嘩變,所以沒有殺他。仇鉞假意詐降,裝病住在寧夏城。但他在叛軍叛之後便和我有聯係,告知我不叛軍部的信息。我所知的消息都是他告訴我的。他和我是生死兄弟,我們曾一起出生死,和韃子作戰。我救過他的命。”

張延齡沉聲道:“你們是如何傳遞消息的?我沒有懷疑你的意思,隻是好奇。”

史鏞道:“我駐靈州,他駐寧夏鎮北邊寨堡,不能經常見麵。於是我們便飼養了幾隻鷂鷹作為傳信的手段。隻是為了相互間的聯係而已。有時候他在北邊打仗了,殺了多韃靼人,都會寫信來告訴我。我便回信告訴他,我為他喝了幾杯酒,替他慶賀。我這裏發生了什麽事,我也會告訴他。我也沒想到鷂鷹居然派上了用場。那日接到他送來消息,他他想要以死效忠朝廷,是我勸他詐降,等待機會,傳遞消息的。”

張延齡嗬嗬笑道:“原來如此。二位倒是真是生死之的好朋友。用鷂鷹送信聊,倒也是千古奇談。令人讚歎。”

史鏞笑道:“還請侯爺對這件事保,我怕傳到叛軍耳中,仇將軍會有命之憂。”

張延齡道:“那是當然,放心便是。史將軍,多謝你今晚跟我了這些話,看得出你為人坦誠,對我也信任的很。可算是我在西北的第一個朋友了。”

史鏞道:“末將不敢高攀。沒打攪侯爺便好。”

張延齡道:“也不早了,我看咱們就聊到這裏,以後有機會,咱們多聊聊。親近親近。”

史鏞道:“侯爺,末將鬥膽再懇請侯爺一次,可否去勸勸楊大人,改弦更張,另覓良策。”

張延齡擺手道:“不必了,這件事不用再了。史將軍,再見。”

史鏞急道:“侯爺!還請三思,此事幹係重大,再有一敗,不可收拾。”

張延齡大聲道:“送客。”

陳式一在旁道:“史將軍,請吧。侯爺要歇息了。”

史鏞無奈,歎息一聲,拱手告辭。

張延齡在燈下坐下,皺眉沉思了片刻,對陳式一道:“你去將張、馮四海、柳譚孫安等諸位將軍前來。我有要事商議。”

陳式一見張延齡神鄭重。不敢怠慢。忙去營中人。不久後,已經睡的幾名主要將領紛紛趕來。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見張延齡神嚴肅,都有些心裏打鼓。

“各位請坐。我有個計劃,想跟各位商議。之前我考慮的不夠,所以沒有決定。但現在,我認為可以進行了。各位也看法。看看是否可行。”張延齡道。

“侯爺請吩咐。”眾人忙道。

張延齡點頭,清了清嚨,低聲出了一番話來。在座眾人聽著張延齡的話,逐漸臉上變,直至表驚愕不已。

……

清晨,楊一清正在軍衙後堂喝茶。腦子裏盤算著今日要做的事

今日他要命人去左近的州縣去征集資和人力,加快造船的速度。昨晚和眾將商議之後,他決定增加打造渡船的數量,起碼要有四五十艘大船,加上船和木排竹筏,可以一次渡河一萬五千兵馬。這樣才能擋住對方的進攻,站穩腳跟。後續的渡河兵馬一旦續上,便定局。

至於對方的防守手段,也需要做一些防備。張延齡的話他也並非沒有聽進去。比如對方火箭擊,除了在船上配備一些木桶,隨時可從河中打水滅火之外,還將準備一些防火的措施。比如在甲板上鋪上細沙,船頭船側豎起擋箭板等等。

總之,辦法總是有的。絕不能因噎廢食。就算被對方燒了些渡船又如何?隻要能有上萬兵馬渡河功,後續便是用木排竹筏渡河也無不可。

楊一清相信,自己的方略是正確的。打仗這種事,誰文?自古至今,文領兵可不遜於武將。隻是文臣不屑為之罷了。

況且,此次平叛之事,自己必須要主導。自己的好友楊廷和早就有信來,這一次平叛的主要功勞必須由外廷取得,以扭轉外廷的頹勢,這極為重要。

外廷急需要這次機會,重新展現重要。讓皇上知道,真正有事發生的時候,靠誰才能為他排憂解難。楊一清讚同楊廷和的話,所以,他不能讓別人染指。於公於私,都是如此。

“大人,建昌候求見。在軍衙大堂等著呢。”有人匆匆前來稟報。

楊一清皺了眉頭,冷笑心想:可算來了。此人一直沒有鬧騰,倒是有些奇怪。憋了一,怕是忍不住要來鬧了。也好,教他知道知道,他這個侯爺在這裏一文不值。若是鬧起來,需不給他好看。

“更,去大堂見他。”楊一清沉聲道。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